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五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三)(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五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三)(原卷版+解析版)
综合(三)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最后冲刺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加点的字词正确的解释是( )A.使紧 B.非常接近,空隙极小 C.事情非常急 D.经济不宽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家里经济不宽裕,但是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紧:经济不宽裕。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A.用功学习的人把阅读当成乐趣,懒于进取的人却把阅读当成烦事。B.对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对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C.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D.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A选项将“用功学习的人”与“懒于进取的人”进行对比。B选项将“地球”与“宇宙”进行对比。C选项将“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进行对比。D选项没有运用对比手法。3.造成诗中所说的“万马齐喑”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陈旧腐朽的社会制度压制了优秀人才。B.人们生活安逸,不愿意创新改革。C.当时的教育比较落后。【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句的理解,本题中“万马齐喑”意思是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作者是清代的龚自珍。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才,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4.下列词语中都有一个下划线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找出来,填序号( )A.鳞爪飞扬(lín)B.灰烬(jìng)C.熏烤(xūn)D.亥时(hài)【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本题中读音有误的是B项,灰烬jìng——jìn5.划线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瞒着 自满 B.哼唱 哼哈 C.露出 露脸 D.背包 背诵【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识记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A项,瞒的读音是mán;满的读音是mǎn。C项,露出的“露”读“lù”;露脸的“露”读音“lòu”。D项,背包的“背”读音“bēi”;背诵的“背”读音“bèi”。二、填空题6.补全古诗,做题。蝉垂緌饮清露,_____________。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2)诗人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流响出疏桐 非是藉秋风 唐 虞世南 外形 习性 声音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与默写,注意不写错别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代虞世南《蝉》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1)考查了文学常识和诗歌内容的理解。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从“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可知,古诗从外形、习性、声音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2)考查了诗句意思的理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思: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这句诗告诉我们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这句诗诗人借蝉鸣表现自己的品格高洁。7.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做题。①呕心(_____)血 ②举世(_____)名 ③兴高(_____)烈 ④足(_____)多谋⑤处心积(_____) ⑥臭(_____)远扬 ⑦得意忘(_____) ⑧(_____)计多端(1)我们在形容华罗庚名气极大的时候可以用(______),在形容秦桧名声极坏的时候可以用(______);形容诸葛亮的智慧可以用(______),形容敌人的奸诈可以用(______)。我发现这两组词语都是一褒一贬,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相反。除了上面的词语,我还知道一对这样的词语:_______和________(前四空填序号)。(2)从上面的词语中分别选择一个褒义词和一个贬义词造句。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沥 闻 采 智 虑 名 形 诡 ② ⑥ ④ ⑧ 因势利导 看风使舵 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 卖国求荣的人注定臭名远扬。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积累与运用。呕心沥血:形容苦思冥想,费尽心血。呕:吐;沥:一滴一滴。近义词:煞费苦心、殚精竭虑。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近义词:费尽心机、想方设法。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近义词:誉满天下、众人皆知。臭名远扬:坏名声传得很远。近义词:臭名昭著、声名狼藉。兴高采烈:指文章旨趣高超,文词犀利;形容兴致勃勃,情绪热烈的样子。近义词:欢天喜地、喜气洋洋。得意忘形:指高兴的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常用于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有的态度。近义词:自鸣得意、得意洋洋。足智多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近义词:智谋过人。诡计多端:欺诈的计谋层出不穷。近义词:诡变多端、鬼计多端。(1)根据词义,形容华罗庚名气大用“举世闻名”,形容秦桧名声极坏的时候可以用“臭名远扬”;形容诸葛亮的智慧可以用“足智多谋”,形容敌人的奸诈可以用“诡计多端”。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相反的词语有:因势利导,看风使舵;精益求精,吹毛求疵。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引导。看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精益求精:形容追求好上加好,永无止境。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错误。(2)同学们可以根据词义和结合题目的提示进行造句。举世闻名: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臭名远扬:卖国求荣的人注定臭名远扬。足智多谋:诸葛亮足智多谋,献出了很多有用的计谋。诡计多端:敌人诡计多端,试图瞒天过海。8.读拼音,写词语。(1)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它色素的pèi hé(_______),shēn duàn(_______)的大小,一切都很shì yí(________)。(2)我们家后园有半亩空地,我们把它开辟出来种花生。翻地,bō zhǒng(_______),jiāo shuǐ(________),没过几个月收获了。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还fēn fù(_________)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收获节。【答案】配合 身段 适宜 播种 浇水 吩咐 【解析】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两个句子都选自课文,同学们能够比较快地知道相应的词语。同学们写完后要检查书写是否有误,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要求工整、规范、正确。同学们写字时要多留意“配”“段”“浇”“吩咐”的书写。“配”字的部首是“酉”,记得写里面的一横,“己”字不要写成“已”。“段”字要注意左边部分的书写。“浇”要注意不要在“尧”字加一点。“吩咐”要记得加上口字旁。三、现代文阅读认真读下面的句子,结合有关课文,完成问题。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9.用“○”标出“我”摇桂花时的动作。10.句子末尾的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和____________之情。11.上面的文字写了_____________一件事,从中我们学到了抒情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答案】9.抱 摇 喊10.兴奋 喜悦 11.我帮大人摇桂花 借事抒情 【分析】9.本题考查了动词的运用。结合句子,可抓住“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喊着”来分析找出答案是:抱、摇、喊。10.本题考查文章情感的把握。感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叹、感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点符号用法》中也指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里的感叹号表示作者强烈的情感,文章中作者借桂花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这里体现出了作者帮大人摇桂花的兴奋、喜悦之情。11.本题考查了概括能力写作方法。注意抓住有关词句“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可知这段文字写了帮大人摇桂花的事情,体现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作者通过帮大人摇桂花这件事,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据此可知抒情的方法是:借事抒情。课内阅读。《落花生》节选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12.父亲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比,说明花生虽然没有______________,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B.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果实露在外面,花生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花生的这种品格很可贵。14.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选取给出的一种事物来写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桃子 石榴 苹果 华丽的外表 可贵的内在 13.B14.丁零零,上课铃声响了。老师拿起了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上为我们板书,“沙沙沙,沙沙沙”。粉笔化作粒粒白色的颗粒状的物体,在黑板上留下了白己的痕迹后,一点点消失了。粉笔,你用那瘦小的身躯,开出了一朵又一朵文字之花;你用你的生命,开出朵朵璀璨夺目的知识之花。【分析】12.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及阅读理解能力。结合“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知,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果实的特点与桃子等水果的品格相比较,说明花生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却具有可贵的内在。赞扬了花生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13.本题考查了语段的理解。结合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质的确很可贵。14.本题考查借物喻人的写法的掌握。这一写作手法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其中的“喻”字,也就是比喻,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性格品质。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如粉笔、蜡烛、腊梅等事物,都常被用来比喻人的某一品质,这就是“借物喻人”写法的具体运用的范例。根据积累,选取给出的一种事物来写一段话。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四、书面表达15.习作。生活中,动物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你能收集一些有关动物的有趣故事吗?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写下来。题目自拟。【答案】范文: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春风温暖着我们,真是一个外出游玩的好时机。 上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海底公园,让我和那些可爱的海洋动物们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我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周末。 这个公园虽然不大,但还是有各种各样的海鱼,许多漂亮的鱼儿都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非常可爱,看着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似乎非常开心,很多的海鱼都是我从来没见过,也没有听说过的,有体型很大的巨象鱼,还有比小乌龟不知大多少倍的大海龟,还有成群追逐的热带鱼。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鲨鱼,以前一直听说鲨鱼都很凶猛,这次见了之后,却发现他们原来没有电视上讲的那么恐怖,反而觉得他们有着完美的身材,还温顺的和人类在海水里来一个“人鲨共舞”。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还观看到了精彩的海狮表演,三个胖嘟嘟的小家伙可爱极了,他们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在人的指挥下,他们一会儿表演顶气球,一会儿再来一个套圈游戏,鼓掌、亲嘴、抢东西,他们样样都会,多么可爱的动物呀,最后我还和这三个可爱的小家伙一起合影了呢。 爸爸和我说,不光是这些海狮、鲨鱼,其实所有的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好环境,好好的爱护他们,和动物们在这个地球上和睦相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本题要求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动物的有趣故事记叙下来,可以写写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与某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可以结合自己在课外书上了解到的知识,说说自己对某动物的了解。通过自己的描述,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题目自拟。开头:抒情式开头。中间:可以着重介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与活动特征。写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就是要从观察中发现,比如吃饭的动作,睡觉的样子,生活的规律等。还可以讲一些自己与这只小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在具体的事例细节里,加入一些动物的动作与形态,通过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动物的形象更加生动。在写事例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展示出你对动物的感受,喜爱,生气,疑惑,还是又爱又恨。结尾:总结全文,发表自己的感想。松树——不怕霜欺雪压,傲然挺立。粉笔——传播知识,化作粉尘。荷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一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三)(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三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五)(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三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四)(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