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上)12月月度考试
高二生物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0分)
1. 如图是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死亡说明S型菌株高温处理使蛋白质变性
B. 从死亡的小鼠中可分离出S型活菌和R型活菌
C. R型菌与S型菌使小鼠死亡具有等同的效应
D. 实验说明S型菌株的DNA是遗传物质
2. 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H、O、N、P是磷脂和性激素共有的化学元素
B.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过程就可直接形成蛋白质
C. 质粒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着2个磷酸基团
D. 构成淀粉与糖原的单体的种类、数目及空间结构均不同
3.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皱粒豌豆的产生是由于在圆粒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出现异常,活性大大降低,进而使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皱粒豌豆的产生是圆粒豌豆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结果
B. 控制豌豆的圆粒基因和皱粒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
C. 插入的这段外来的DNA序列会导致豌豆基因数目增加
D. 圆粒和皱粒的产生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
4. 油菜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所示(已知酶a能被蛋白酶水解)。科研人员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了高油油菜,其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5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酶a和酶b结构的区别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B. 油菜含油量高的原因是物质C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过程中的转录阶段
C. 模板链转录出mRNA的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为A-T、G-C
D. 由图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5. 蛋白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缺乏时表现为侏儒鼠。小鼠体内的A基因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A基因的表达受A基因上游一段DNA序列(P序列)的调控,如图所示。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的,传给子代后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的,传给子代后不能表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侏儒雌鼠与侏儒雄鼠交配,子代小鼠全部是侏儒鼠
B. 基因型为AAa的三体侏儒鼠,多出的染色体来自于母本
C. P序列的甲基化,使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产生了基因突变
D. 降低甲基化酶的活性,发育中的小鼠侏儒症状可一定程度上缓解
6. 下列试剂在所述两个实验中的作用相同的是( )
A. 酒精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
B. CuSO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
C. 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
D. H2O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观察叶绿体”中的作用
7. 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假定图中Ⅱ-3、Ⅱ-4个体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 Ⅱ-3、Ⅱ-4必须为杂合子
B. Ⅰ-1、Ⅱ-2和Ⅱ-3必须为杂合子
C. Ⅰ-2必须为纯合子,Ⅱ-2必须为杂合子
D. Ⅰ-1或Ⅰ-2必须为纯合子,Ⅱ-4必须为杂合子
8. 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或重组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C. 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水稻稻穗会变小
D. 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9. 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生产流程是:甲生物的蛋白质→mRNA目的基因与质粒DNA重组导入乙细胞获得甲生物的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中含有A、U、G、C
B. 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分子水平的设计施工,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C. 质粒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菌中,而真核生物中没有
D. ②要用限制酶切断质粒DNA,③要用到DNA连接酶
10.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达尔文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C. 拉马克认为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选择手段,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优点是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11.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纤维蛋白原、淋巴因子、纤维素 B. 消化酶、抗体、激素
C. Na+、乙酰胆碱、血红蛋白 D. 葡萄糖、Ca2+、氨基酸
12. 2012年11月18日,广州举行了首届马拉松赛,如图为比赛的选手。运动员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 降低、CO2、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
C. 升高、CO2、H2CO3
D. 升高、乳酸、NaHCO3
13.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细胞动物既不具有体液调节,也不具神经调节
B. 代谢产物也可能成为体液调节的调节因子
C. 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范围较广泛
14. 当快速牵拉图中的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 当兴奋到达b点时,膜内为负电位
C. 刺激骨骼肌产生的信号传到c处就会形成痛觉
D. 牵拉骨骼肌时,c处组织液中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15. 下列有关激素及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只运输给靶器官和靶细胞,微量而高效
B. 激素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C. 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可参与人体的体液调节
D.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 某一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A有6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最后一次复制消耗环境中含G的脱氧核苷酸12800个,该DNA分子共复制( )
A. 4次 B. 5次 C. 6次 D. 7次
17. 下面是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C. 人体细胞吸收麦芽糖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些氨基酸
D. 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18. 某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M,其中一条链上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为N,则互补链中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为( )
A. - B. M-N C. D.
19. 人的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 人的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不能产生血红蛋白,说明胰岛细胞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C. 合成胰岛素时,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指t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D.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0. 人类基因组中有数以万计的基因,但在细胞内并非所有的基因都表达,因此需要“关闭”部分基因。rest基因编码的R蛋白能抑制其他基因的表达。R蛋白通过使组蛋白去乙酰化来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发现,R蛋白含量降低的动物,会出现神经兴奋活动增强以及更早死亡的现象。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rest基因可能参与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
B. 组蛋白的乙酰化会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
C. 增强rest基因的表达可能会使神经兴奋性降低
D. 抑制rest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导致动物寿命缩短
21. 下列关于生物可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才能遗传给下一代
B. 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C. 病毒、细菌和小鼠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D.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观察到
22. 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幼苗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
B. “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生殖细胞
C. “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
D. “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可含8个染色体组
23.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B. 基因中碱基对序列的改变会导致基因突变
C. 用马铃薯(四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二倍体植株
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能导致新基因和新基因型的出现
24. 育种专家为获得基因型为AA的高产小麦品种,以基因型为Aa的小麦为亲本,通过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方法进行育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育种过程可能未发生突变,但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 基因型为Aa的小麦自交后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的个体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 该育种过程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未改变
D. 该育种过程所得F2中,经筛选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
25.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 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6. 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
B.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C.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化学成分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D. 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27. 下列对排尿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排尿反射
B. 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能产生动作电位并向脊髓传导
C. 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D. 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28. 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和动物体内有些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调控,常见的调控过程有下列两种途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途径1:下丘脑→垂体→腺体激素
途径2:下丘脑→腺体激素
A. 途径1和途径2中信息分子的种类相同
B.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
C. 途径2分泌的激素都不存在反馈调节
D. 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分泌的激素不存在协同作用
29. “西风起,蟹脚痒,金秋正好吃蟹黄”。秋天正是吃大闸蟹的最佳季节,但有的人吃了大闸蟹后会发生腹痛、腹泻、呕吐、皮肤奇痒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吃了大闸蟹后腹痛、呕吐等是发生了过敏反应,发生在初次吃大闸蟹时
B.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分布在血浆或吸附在皮肤、消化道黏膜等的表面
C. 过敏反应是患者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弱或缺失而导致的
D. 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0.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浆细胞可在病原体的直接刺激下产生特异性抗体
B. 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 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D. 胸腺是T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0分)
31. 如图为真核细胞中某一致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发生的场所主要是 ______,该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______。这一致病基因通过控制 ______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过程②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 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脯氨酸-亮氨酸-”,携带脯氨酸和亮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GGC、AAU,则物质a中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 ______。过程②最终合成的两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 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物质b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其意义在于 ______。
32.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获得此纯合矮秆抗病植株涉及的育种方式有 ______。
(2)过程③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______,在构建抗病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 ______和 ______两种工具酶。
(3)若过程①的F1自交一代,产生的矮秆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 ______。
(4)过程②,若单倍体幼苗通过染色体数目加倍后获得M株玉米,通过筛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 ______,在理论上有 ______株。
(5)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______,列举一个该育种方法的优点:______。
(6)盐碱地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土地资源,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从而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玉米新品系。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玉米是否培育成功,要用 ______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玉米植株的耐盐性。
33. 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______染色体上的 ______性遗传病。
(2)Ⅰ-3的基因型是 ______,Ⅱ-7的基因型是 ______。
(3)若Ⅱ-9和一个女性携带者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______。
34.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这是因为病毒囊膜表面刺突蛋白S能与呼吸道或肺部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ACE2)结合,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核酸和相关的酶进入细胞,过程如图一所示。新冠肺炎爆发后,各国科学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加紧研制疫苗。我国科学家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经开始免费为防疫一线人员进行接种。如图二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制剂引发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⑤代表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囊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______。病毒核酸侵入细胞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 ______性。有些细胞的膜表面没有能与病毒刺突蛋白S结合的受体,体现了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2)请参照中心法则,写出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 ______。
(3)图二中物质A是 ______,细胞④是 ______。
(4)科研工作者正努力研制预防新冠肺炎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 ______。
疫苗一般要接种两次,在距第一次接种半个月到一个月再接种第二次,接种第二次之后体内产生的抗体比第一次要多得多。这是因为第一次接种后,体内产生了 ______,在第二次接种后,在抗原的刺激下,该细胞大量增殖分化为 ______,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
(5)快速准确的检测对疫情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种检测方法就是进行抗体检测。南开大学团队研发出了新冠病毒IgM/IgG抗体快速测试卡(1滴血,15分钟即可肉眼观测到结果)。该技术运用了 ______的原理。如果疑似患者小李的抗体检测呈阳性,则可以确诊为新冠患者,如果小李的抗体检测呈阴性,他 ______(“可能”或“不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理由是 ______。
35. 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检查,以了解身体各器官或生理功能等是否正常。如表为某病人的检验单,回答下列问题:
××医院化验单姓名:×××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17
IU/L
0~45
肌酐
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220
(1)化验单显示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是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内环境稳态是______,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 ______。
(2)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食,其原因是 ______。
(3)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约为6.9%,无机盐含量不足1%,但二者相对来说血浆渗透压的大小更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原因是 ______。
(4)新冠肺炎的诊疗中还需监测肝酶(如:丙氨酸氨基转氨酶),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属于 ______(填体液成分)的成分。若监测到某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肝酶浓度明显高于参考值,说明患者的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小鼠死亡说明R型活菌转化为S型菌,A错误;
B、由于部分R型活菌转化为S型菌,因此从死亡的小鼠中可分离出S型活菌和R型活菌,B正确;
C、R型菌不会使小鼠死亡,C错误;
D、该实验说明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答案】C
【解析】解:A、C、H、O、N、P是磷脂的元素组成,性激素的元素组成是C、H、O,A错误;
B、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再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特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B错误;
C、质粒分子属于环状DNA,所以其中的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着2个磷酸基团,C正确;
D、淀粉与糖原属于多糖,它们的的单体的种类相同,但是单体的数目及空间结构均不同,D错误。
故选:C。
1、脂质包括磷脂(C、H、O、N、P)、脂肪(CHO)、固醇(C、H、O)。
2、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但是葡萄糖的数量可能不同,而且空间结构也不同。
3、质粒的化学本质是环状DNA。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答案】C
【解析】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豌豆皱粒的产生是圆粒豌豆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
B、豆的圆粒基因和皱粒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
C、插入的一段外来DNA序列只是导致豌豆的圆粒基因突变为皱粒基因,不会改变豌豆的基因数目,C错误;
D、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性状可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D正确。
故选:C。
1、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酶和性状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4.【答案】A
【解析】解:A、酶a和酶b在结构上的区别可能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上,A正确;
B、由图可知,基因B的模板链转录出的mRNA既可指导酶b的合成,又可参与物质C(双链RNA)的合成,故油菜产油率高的原因是物质C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过程中的翻译阶段,B错误;
C、模板链转录出mRNA的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为A—U、G-C、C-G、T-A,C错误;
D、由题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
故选:A。
1、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
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答案】B
【解析】解:A、侏儒鼠细胞中可能含有来自母本卵细胞的基因,因此,侏儒雌鼠与侏儒雄鼠交配,子代不一定是侏儒鼠,即侏儒鼠可能产生含有A的精子,而该精子参与受精作用的后代不表现为侏儒,A错误;
B、由题可知: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的,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的,传给子代后不能表达,显然三体侏儒鼠的A基因均没有正常表达,即均来自亲本提供的卵细胞,显然基因型为AAa的三体侏儒鼠多出的染色体来自母本,B正确;
C、P序列的甲基化,并未改变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即遗传信息并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
D、降低甲基化酶的活性,发育中A_的小鼠侏儒症状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但发育中的侏儒小鼠的基因型可能是aa,其症状不能缓解,D错误。
故选:B。
1、DNA中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本题为信息题,考查学生从题干和图中获取有关基因甲基化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生的基因突变以及遗传的分离定律等知识,解决生物问题,难度适中。
6.【答案】C
【解析】解:A、酒精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是迅速杀死细胞,固定细胞的分裂相,而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是洗去浮色,A错误;
B、CuSO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的作用是与NaOH反应生成Cu(OH)2,而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是与肽键结合,B错误;
C、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相同,都是对组织进行解离,C正确;
D、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中的作用是使细胞吸水胀破,而在“观察叶绿体”中作用是使细胞保持活性,D错误。
故选:C。
1、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等。
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3、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本题综合考查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检测还原糖实验、检测蛋白质实验等,对于此类试题,要求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也可借助本题进行归纳总结。
7.【答案】D
【解析】解:A、若Ⅱ3、Ⅱ4为杂合子(Aa),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aa)的概率为,A错误;
B、若Ⅰ1、Ⅱ2和Ⅱ3为杂合子(Aa),Ⅱ4基因型无法确定,故无法确定Ⅱ3、Ⅱ4个体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B错误;
C、若Ⅰ2为纯合子(AA),Ⅱ2为杂合子(Aa),则Ⅰ1为杂合子(Aa),Ⅱ3基因型为AA、Aa,但Ⅱ4基因型无法确定,故无法确定Ⅱ3、Ⅱ4个体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C错误;
D、若Ⅰ1或Ⅰ2为纯合子,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Ⅱ3基因型为AA、Aa。Ⅱ4为杂合子(Aa),则Ⅱ3、Ⅱ4个体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D正确。
故选:D。
分析系谱图:图示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用A、a表示),则Ⅲ1的基因型为aa,Ⅱ1、Ⅱ2的基因型为Aa,其他个体的基因型为A-,不能确定。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推断出图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代入各选项进行计算,看后代患病概率是否为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
8.【答案】B
【解析】解:A、发生在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中的突变或重组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正确;
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高度不育,不结稻穗,C错误;
D、无籽西瓜属于雌雄同株的植物,细胞内没有性染色体,故其每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D错误。
故选:B。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答案】B
【解析】解:A、①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原料是碱基组成为A、T、G、C的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A错误;
B、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分子水平的设计施工,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B正确;
C、质粒一般存在于原核生物如细菌中,但真核生物如酵母菌中也有,C错误;
D、②要用限制酶切断质粒DNA,并要用到DNA连接酶形成重组质粒,而③过程不需要用到DNA连接酶,D错误。
故选:B。
题图分析:①表示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的过程;②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化学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操作步骤,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等知识;识记核酸的化学组成,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答案】A
【解析】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错误;
C、达尔文认为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选择手段,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不足之处是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D错误。
故选:A。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存(结果)。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1)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而实际上,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应基因必须在群体里扩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的生物类型垢可能形成。
(3)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本题考查拉马克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A、纤维蛋白原、淋巴因子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纤维素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A错误;
B、消化酶存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错误;
C、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膜内,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C错误;
D、葡萄糖、Ca2+、氨基酸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D正确。
故选:D。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
12.【答案】B
【解析】解: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所以碱性NaHCO3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故选:B。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所以碱性NaHCO3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
【解析】解:A、单细胞动物具有体液调节,但不具神经调节,A错误;
B、代谢产物也可能成为体液调节的调节因子,如CO2,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
D、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范围比较局限,D错误。
故选:B。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
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4.【答案】D
【解析】解:A、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完整的反射弧中还应该有效应器,A错误;
B、兴奋到达b点时,膜内为正电位,B错误;
C、c是神经中枢中的突触结构,位于脊髓,而痛觉应该在大脑皮层产生,C错误;
D、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在c处突触部位有神经兴奋的传递,因而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中的突触结构,d是传出神经。
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及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解:A、激素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A错误;
B、激素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B正确;
C、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可参与人体的体液调节,C正确;
D、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D正确。
故选:A。
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本题考查激素及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简单题。
16.【答案】D
【解析】解: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和亲代相同,不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由于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A有600个,所以G占2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2n-1)×200=12800个,解得n=7,所以该DNA分子已经复制7次,D正确。
故选:D。
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D
【解析】解:A、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参与细胞识别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A错误;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B错误;
C、麦芽糖是二糖,必需水解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在细胞内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些氨基酸,C错误;
D、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
故选:D。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单糖可以脱水缩合形成二糖和多糖,多糖可以水解形成二糖和单糖;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RNA和DNA的成分,都不能提供能量;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2、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
3、、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4、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
功 能
储藏脂类
脂 肪
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
磷 脂
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调节脂类
固醇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维生素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本题考查了糖、脂质、DNA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18.【答案】A
【解析】解:某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M,则该DNA分子中腺嘌呤占,其中一条链上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为N,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因此互补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的全部碱基的比例为M-N,则互补链中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为.
故选:A。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要求考生识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
19.【答案】D
【解析】解:A、人的胰岛素基因表达时只以一条链为模板编码合成肽链,胰岛素A、B两条肽链是蛋白酶对肽链再加工后形成的,A错误;
B、人的胰岛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只是在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基因表达而血红蛋白基因没有表达,B错误;
C、合成胰岛素时,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指m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C错误;
D、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D正确。
故选:D。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本题以胰岛素为题材,考查基因的表达的知识,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明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B
【解析】解:A、rest基因编码的R蛋白能抑制其他基因的表达,说明其可能参与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A正确;
B、由于R蛋白通过使组蛋白去乙酰化来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所以组蛋白的乙酰化会促进相关基因的转录,B错误;
C、由于R蛋白含量降低的动物,会出现神经兴奋活动增强,所以增强rest基因的表达可能会使神经兴奋性降低,C正确;
D、由于R蛋白含量降低的动物,会出现更早死亡的现象,所以抑制rest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导致动物寿命缩短,D正确。
故选:B。
1、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细胞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表达的过程和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1.【答案】C
【解析】解:A、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可以遗传给子代,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但植物体细胞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子代,A错误;
B、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B错误;
C、病毒、细菌和小鼠均可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
D、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异可再显微镜下观察,D错误。
故选:C。
1、基因突变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病毒、细菌和小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2、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和病毒没有染色体结构,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3、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但只要记住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22.【答案】D
【解析】解:A、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说明“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是同步的,A正确;
B、“嵌合体”四倍体葡萄(4N=76)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B正确;
C、“嵌合体”不同的花(2N细胞和4N细胞)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C正确;
D、由于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的是幼苗茎,根尖细胞不受影响,所以“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细胞最多含4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D。
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得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使得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但不是唯一的方法,低温诱导也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
23.【答案】B
【解析】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而不是受精过程中,A错误;
B、基因中碱基对序列的任何改变,包括替换、增添和缺失,都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突变,B正确;
C、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为单倍体,因此用马铃薯(四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C错误;
D、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D错误。
故选:B。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识记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概念、特点、发生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4.【答案】A
【解析】解:A、该育种过程可能未发生突变,但该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因此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
B、基因型为Aa的小麦自交后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的个体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
C、该育种过程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发生改变,C错误;
D、该育种过程Aa自交所得F1中,经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后,AA:Aa=1:2,所得F2中,AA=+×=,Aa=×=,aa=×=,经筛选后AA:Aa=3: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D错误。
故选:A。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Aa自交所得F1中,AA:Aa=1:2:1,经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后,AA:Aa=1:2。F1自交得F2中,AA=+×=,Aa=×=,aa=×=,经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后,AA:Aa=3:2。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5.【答案】B
【解析】解:A、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正确;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
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主要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6.【答案】C
【解析】解:A、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A错误;
B、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错误;
C、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化学成分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C正确;
D、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
故选:C。
1、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各组成之间的关系;识记内环境稳态的含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7.【答案】D
【解析】解:A、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排尿,但该过程没有反射弧的全部成分参与,故不属于反射,A错误;
B、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能产生动作电位,由于信号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导,故不能向脊髓传导,B错误;
C、排尿反射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
D、排尿反射中枢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D正确。
故选:D。
反射弧的基本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掌握膝跳反射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
28.【答案】B
【解析】解:A、途径1中信号分子主要是激素,比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途径2中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信号分子并不相同,A错误;
B、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运输到垂体储存,故抗利尿激素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血糖调节过程中激素的分泌符合途径2,而血糖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故经由途径2分泌的激素可存在反馈调节,C错误;
D、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分泌的激素可能存在拮抗关系,也可能存在协同关系(如途径1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经过途径2产生的肾上腺素在促进产热方面属于协同作用),D错误。
故选:B。
下丘脑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激素增多,促激素可作用于腺体(甲状腺、性腺)使其分泌相应激素(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增多,上述过程为分级调节,符合途径1。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可直接支配胰岛A(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调节血糖,该过程符合途径2。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还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
本题考查动物体内几种常见激素的生理作用,对它们功能的准确记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D
【解析】解:A、过敏反应发生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A错误;
B、正常免疫反应中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B错误;
C、过敏反应是患者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强而导致的,C错误;
D、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小时后才有症状。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正确。
故选:D。
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本题考查过敏反应的概念及作用机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30.【答案】C
【解析】解:A、浆细胞不能直接接受抗原的刺激,其功能主要是分泌抗体,A错误;
B、溶菌酶是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并非只有免疫细胞才能产生,B错误;
C、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功能,摄取处理抗原并将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正确;
D、T细胞产生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D错误。
故选:C。
1、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和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附着。在多数情况下,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2、辅助性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本题考查学生对免疫调节基本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浆细胞的生理功能及溶菌酶的产生,属于识记层次的内容,难度较易。
31.【答案】细胞核 A-U,T-A,G-C配对 蛋白质结构 从右到左 GGCAAT 相同 只用少量的mRNA就可以快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解析】解:(1)图中合成b的过程为①转录过程,场所主要是细胞核,该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G-C。过程②中由于左侧核糖体上肽链较长,说明核糖体以东方向为从右往左。这一致病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脯氨酸一苯丙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GGC、AA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密码子分别为CCG、UUA,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GGCAAT-.基因的表达中,过程②称作翻译。因为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肽链,所以在细胞中由少量mRNA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由于模板信使RNA相同,则合成的多肽链也相同。
故答案为:
(1)细胞核 A-U,T-A,G-C配对 蛋白质结构 从右到左
(2)GGCAAT 相同 只用少量的mRNA就可以快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DNA分子,b表示mRNA分子。
本题结合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知识,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是解题的关键。
32.【答案】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限制酶 DNA连接酶 ddRR 基因突变 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幅度改良性状 一定浓度盐水浇灌(移栽到盐碱地)
【解析】解:(1)由以上分析知,获得此纯合矮杆抗病植株涉及的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诱变育种.
(2)过程③的育种过程是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其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组,在构建抗病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限制酶(“基因的剪刀”)和DNA连接酶(“基因的针线”)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①中由纯合高杆抗病植株(DDRR)和纯合矮杆易感病植株(ddrr)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DdRr,F1自交1代,产生的F2代中矮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和ddRr两种、其比例为ddRR:ddRr=1:2,其中纯合体(ddRR)占.
(4)由于F1的基因型为DdRr,其减数分裂后可产生DR、Dr、dR、dr等量的四种花药,所以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玉米,通过筛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理论上有株.
(5)过程④“航天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变育种的优点有: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幅度改良性状等。
(6)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玉米新品系是否具有耐盐性,应该用一定浓度盐水浇灌玉米植株或移栽到盐碱地中,观察玉米的生长状况,据此确定耐盐转基因玉米是否培育成功.
故答案为:
(1)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诱变育种
(2)基因重组 限制酶 DNA连接酶
(3)
(4)ddRR
(5)基因突变 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幅度改良性状
(6)一定浓度盐水浇灌(移栽到盐碱地)
1、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2、基因工程,又叫基因的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的过程;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剪刀”、“基因针线”和“基因的运载体”是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
3、分析题图:题图是研究人员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所采取的几种育种方法,其中育种方法①需要对筛选的植株连续自交,逐带筛选获得目标植株,是杂交育种;育种方法②需要对选取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染色体加倍获得目标植株,是单倍体育种;育种方法③是将抗病基因导入矮杆易感病植株的叶肉细胞,即通过基因工程获取目标植株,是基因工程育种;④是将种子搭载卫星至太空后使其基因发生突变,经培养筛选后获得目标植株,是诱变育种.
本题结合研究人员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所采取的几种育种方法图,考查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考生对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育种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缺点、育种方法和过程等方面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3.【答案】常 隐 Aa Aa
【解析】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由于Ⅱ-8和Ⅲ-10患病,所以Ⅰ-3的基因型是Aa,Ⅱ-7的基因型是Aa。
(3)由于Ⅱ-8患病,Ⅰ-3、Ⅰ-4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Ⅱ-9的基因型是AA或Aa。若Ⅱ-9和一个女性携带者(Aa)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常 隐
(2)Aa Aa
(3)
分析系谱图:Ⅱ-6号和Ⅱ-7号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4.【答案】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流动性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淋巴因子 记忆(B)细胞 抗原 记忆B细胞和(抗体) 浆细胞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可能 病毒进入机体,引起免疫反应需要反应一定时间
【解析】解:(1)新冠病毒囊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病毒核酸侵入细胞的过程是胞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些细胞的膜表面没有能与病毒刺突蛋白S结合的受体,其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并且进行RNA的自我复制,故其遗传信息传递途径为:。
(3)据分析可知,图二物质A是细胞因子,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
(4)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是为了获得对付抗原的抗体以及记忆细胞。疫苗一般接种两次,因为第一次接种后,体内产生了记忆B细胞和抗体,在第二次接种后,在抗原的刺激下,该细胞大量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
(5)根据题意分析,抗体检测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如果小李的抗体检测呈阴性,他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理由是病毒进入机体,引起免疫反应需要反应一定时间。
故答案为:
(1)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流动性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
(3)淋巴因子 记忆(B)细胞
(4)抗原 记忆B细胞和(抗体)浆细胞
(5)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可能 病毒进入机体,引起免疫反应需要反应一定时间
题图分析:图一表示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S与呼吸道或肺部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ACE2)结合,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核酸和相关的酶进入细胞过程。
图二表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制剂引发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其中①是抗原呈递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③是B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浆细胞,物质A是细胞因子,物质B是抗体。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5.【答案】动态平衡(相对的) 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排除因进食引起的血糖浓度升高 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血浆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较无机盐小 细胞内液 肝细胞受损
【解析】解:(1)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所以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食的原因是排除因进食引起的血糖浓度升高。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更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原因是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血浆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较无机盐小。
(4)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若检测到某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肝酶浓度明显高于参考值,说明患者的肝细胞受损,肝酶被释放出来。
故答案为:
(1)动态平衡(相对的) 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排除因进食引起的血糖浓度升高
(3)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血浆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较无机盐小
(4)细胞内液 肝细胞受损
分析表格: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其中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值。
本题主要考查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以及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023-2024学年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生物含答案,共12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部分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部分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