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湘艺版七年级下册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展开丢丢铜仔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丢丢铜仔》培养学生热爱歌唱的感情,体验与同学合作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创编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歌曲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感受《丢丢铜仔》的方言魅力,能够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并能参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并且偏爱流行音乐,对于课本上的歌曲没有多大兴趣,所以课堂气氛很死板,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兴趣,就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
3重点难点
能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轻松地演唱歌曲《丢丢铜仔》
学习如何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并能够与小组合作展示歌曲。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名非常有名的作曲家-鲍元恺,他曾经多次到台湾采风,并收集整理了台湾的民谣,创作了非常好听的管弦乐曲《台湾音画》,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第三乐章《丢丢铜仔》(播放音乐,并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声音?)生:火车汽笛声
2.模仿:a.模仿车轮转动的声音(克特克特)b.模仿火车鸣笛的声音(呜)学生随老师一起做动作,练习之后随音乐加入动作进行练习,不仅熟悉了歌曲,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课堂.
活动2【讲授】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这首歌曲呢,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仔》配上词。在欢庆通车时高唱。现在咱们一起来学唱一下这首歌曲《丢丢铜仔》:
1.念歌词
2.随音乐学唱歌曲
3.处理歌曲(1)下滑音的演唱(可以运用蹲的感觉)(2)歌曲的演唱情绪处理歌曲过程中老师要师范,学生不明白的地方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解释,让学生完全理解歌曲的内涵。(3)识读乐谱,尝试练习师:现在我们用已经学会这首歌曲中的一部分旋律,让我们填入歌词(老师先让学生熟悉各个音,然后带学生一起唱),让学生慢慢的体会识谱的乐趣。(4)完整演唱,表现歌曲:老师带动学生一起做导入时的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舞,让每个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及时鼓励。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小组谈论、交流、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分组表现!(小组合作之前欣赏龚琳娜演唱的《丢丢铜仔》视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课后提升:欣赏新版《丢丢铜仔》,让学生体会一下歌曲不同的演唱和表现形式,开拓学生视野,给学生的想象力插上艺术的翅膀!
同学们,每个地区的的民歌都有它独特的表现形式,但都是展现了当地区的文化特点,大家在课后的时候可以学学《丢丢铜仔》的闽南语版,然后搜集我们中国各地区的民歌,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 小组评价要点:1.能够准确表达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2.能够总结衬词,下滑音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3.能够与小组合作表现歌曲
活动4【作业】小结
同学们,每个地区的的民歌都有它独特的表现形式,但都是展现了当地区的文化特点,大家在课后的时候可以学学《丢丢铜仔》的闽南语版,然后搜集我们中国各地区的民歌,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
活动5【作业】教学反思
上课前,我查阅了有关理念方面的东西“以人﹑自然﹑社会事物﹑文化的互动为主题,结合听觉艺术﹑演唱艺术﹑演奏艺术,带领学生留意观察生活的情景,并用艺术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化的理解。”所以这一节课在这方面考虑多一些,为了让孩子们结合生活,就设计了律动,模仿车轮转动的声音(克特克特)和模仿火车鸣笛的声音(呜),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一方面本来是多声部演唱,考虑到孩子们的基础比较薄弱,一课时能完成的作品就设计成两课时,本节课先学会歌曲的主旋律。看来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还可以让学生多设计一些动作;评价的方式也有点单一。以后还需向同行学习,争取做得更好。
湘艺版七年级下册绣荷包(云南) 绣荷包(山西)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艺版七年级下册绣荷包(云南) 绣荷包(山西)教案及反思,共2页。
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二)采茶灯 采茶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二)采茶灯 采茶调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新课教学,拓展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艺版七年级下册民歌(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艺版七年级下册民歌(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