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单元测试)(含答案)
展开
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
一、选择题
1.( )可以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
A.工资卡 B.学生证 C.身份证 D.结婚证
2.最近,我家单元楼上的高叔叔家进行装修,高叔叔让工人早上六点就开工,晚上十点还不收工。这让楼上楼下的邻居都休息不好。高叔叔这种做法( )。
A.是他的权利,他人无权干涉 B.损害了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C.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利 D.是合法的,作为邻居要宽容
3.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下列做法或者想法符合这个要求的是( )。
A.为了避免纠纷,汉族同学不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
B.李达与满族同学互帮互助,相互尊重彼此习俗
C.张蔷对“维护民族团结”演讲活动嗤之以鼻
D.维护民族团结是大人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关系
4.下列属于公民义务的一项是( )。
A.维护民族团结 B.物质帮助 C.人身自由 D.生命健康
5.中国是全世界第( )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A.四 B.五 C.六
6.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 ) 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20岁 B.18岁 C.16岁
7.下面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有( )
①选举权 ②人身自由权 ③保守国家秘密 ④隐私权 ⑤遵守公共秩序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②⑤④
8.身份证上的前6位数字表示居民的( )。
A.户口所在地 B.电话号码 C.邮政编码 D.家庭关系
9.李某在公司的微信群里谩骂同事张某,造成很坏的影响,人民法院判决李某向张某公开道歉。这体现了我国法律中的( ) 。
A.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D.国家机关不可以滥用权力
10.以下人群,没有选举资格的是( )。
A.老年人 B.小学生 C.20周岁 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11.下列人员中,有选举权的是( )。
A.14岁的中学生 B.退休的中国公民
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D.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
12.下列关于公民履行义务说法错误的是( )。
A.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 B.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C.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可以随意选择义务
二、填空题
13.村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应注意(________),避免个人信息(________)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的或家庭的(________)。
14.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________。
15.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_________)。
16.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______),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的这一群体数量占我国人口的(______)。
三、连线题
17.对号入座。
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秦朗和同学在车站等车,按照顺序上车
保守国家机密的义务 陆飞爸爸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部队里训练
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小丁的爸爸在军事科研机构工作,当别人问妈妈关于爸爸工作单位的情况,妈妈都说:“对不起,无可奉告。”
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田悦和蒙古族同学经常互相帮助,还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维护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李奶奶卧病在床,她儿子和女儿轮流照顾她
四、简答题
18.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的?
19.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身份证?至少写三点。
五、综合题
20.周日晚上,张亮请同学到他家小区的空地开生日晚会。他们大声喧哗,高歌直至深夜,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为此,张亮很困惑。
请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角度劝一劝张亮。
六、辨析题
21.观察下图,说一说 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A
5.B
6.B
7.A
8.A
9.B
10.D
11.B
12.D
二、填空题
13.保密 泄露 利益
14.义务
15.公民
16.未成年人 五分之一
三、连线题
17.
四、简答题
18.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监督。例如,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19.住宾馆、买车票、办理手机卡、办理银行卡都会用到身份证。
五、综合题
20.答: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以合法的适当的方式行使权利。张亮和同学们有权使用小区公共空间,但不应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只要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即可)
六、辨析题
21.这种做法不对,车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的单据以及其他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不能随意丢弃。因为上面有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因个人信息泄漏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或家庭的利益。在生活中,妥善处置有个人信息的单据以及资料,不能随意乱扔,不要随意透漏或在网上发布单据的二维码、条形码等;身份证复印件要写明用途,在含有身份信息的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某某或者用于某某途径”和日期;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