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精品课后练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
1.关于地球大气圈低层大气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氧气组成B.由干洁空气组成
C.由氧气和水汽组成D.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答案】D
【解析】地球大气圈低层大气为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所以地球大气圈低层大气组成成分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全球变暖趋势和臭氧层空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全球变暖趋势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减弱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D.全球沙尘暴多发
3.出现臭氧层空洞的原因与人类活动有关,下列关于大气中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能吸收红外线,使生命免受伤害B.臭氧的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C.人类大量使用含氟的制冷剂导致臭氧浓度降低D.青藏高原的臭氧浓度下降会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答案】2.B 3.C
【解析】2.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等),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使地球出现了全球变暖趋势,B正确;太阳辐射减弱、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不属于人为原因,故AC与题意不符;沙尘暴会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温室效应,减弱了全球气候变暖,故D错。所以本题排除ACD,选B。
3.人类大量使用含氟的制冷剂是导致臭氧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C正确;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使生命免受伤害,A错;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顶部,臭氧浓度随高度上升先增后减,B错;青藏高原臭氧浓度较低,其浓度下降,会加大对人体健康的损害,D错。故本题ABD错,选C。
4.下列地点中,对流层高度最高的是( )
A.亚马逊平原B.青藏高原C.南极D.华北平原
【答案】A
【解析】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强,地面所接收太阳辐射的热量越多,对流运动越旺盛,使得对流层越厚。所以对流层高度最高的地点应该是纬度最低的亚马逊平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
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地热能D.风能
6.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大气层以外
7.小行星爆炸发生所在大气层的气温( )
A.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B.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
C.随高度逐渐升高而升高D.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
【答案】5.A 6.B 7.C
【解析】5.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是地球上大气运动的根本来源,A正确;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不是提供能量,不是大气圈的主要能量来源,B错误;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风能的能量来源也是太阳辐射,CD错误。故选A。
6.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发生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由图可知,12-50千米高度范围内为平流层,故小行星爆炸应在平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材料显示导致小行星爆炸可能是未燃尽的陨石摩擦大气,并不是该大气层气温直接导致小行星爆炸,A错误;C正确;臭氧吸收紫外线,B错误;由图可知,平流层的温度不是最高的,D错误。故选C。
8.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太阳光被( )
A.散射B.吸收C.反射D.折射
【答案】A
【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吸收作用。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大气分子和细小尘埃所散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箭头a表示的辐射B.箭头b表示的辐射
C.箭头c表示的辐射D.箭头d表示的辐射
10.当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减弱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晚秋晴朗的夜晚,箭头b减弱,霜冻出现机会多
B.人造烟雾使箭头c增强,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C.月球因箭头c、f、d减弱,故昼夜温差大
D.大气对箭头a和b几乎是透明的
【答案】9.C 10.D 11.B
【解析】9.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e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f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即箭头c表示的辐射,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10.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e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f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而当云量和水汽增加,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辐射降低,而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即为f增强,e可能增强,c可能增强,而太阳辐射不受地球而影响,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项正确。故选D。
11.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损失的热量多,气温低,大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容易形成霜冻。人造烟雾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可以防御霜冻,即使箭头c增强,B项正确;地面的辐射能力,主要决定于地面本身的温度,A项错误;月球上无大气层,C项错误;大气对箭头a几乎是透明的,对b的吸收能力很强,D项错误。故选B。
读某区域因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等压面垂直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气压最高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3.图中气温最低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2.A 13.C
【解析】12.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读图可知,高空等压面丁处向低压弯曲为高压,近地面乙处为低压,高空丙处等压面向高压弯曲,说明丙处为低压,对应近地面甲地气压高,所以气压值甲大于乙大于丁大于丙,气压最高的是甲。故A正确,BCD错。
13.垂直方向上,海拔高处气温较低,同一水平面上,甲为高压、乙为低压,说明乙处气温高,气流上升,甲处气温低,气流下沉,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如果乙地气温高于甲地,那么丁地气温高于丙地,所以丙处气温最低,故C正确,ABD错。
14.在近地面,空气受相关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最终( )
A.与等压线垂直B.平行与等压线C.与等压线斜交D.呈旋涡似的风
【答案】C
【解析】在近地面,空气运动过程中会受到明显的摩擦力影响,因此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C正确;除赤道外,全球各地均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因此风向不可能与等压线垂直,排除A;不受摩擦力影响的情况下,风向才可能与等压线平行,而在近地面受到摩擦力影响明显,排除B;只有在等压线闭合的低气压中心才可能出现呈旋涡似的风,不是近地面都会形成,排除D。故选C。
二、综合题
15.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____。
(2)A层是____层,B层是____层,C层是____。
(3)A层气温随高度____,因为____;B层气温随高度____,原因是____。
(4)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影响的是____层,发射的人造卫星在____层中运行。在____层中可发现极光(填代号)。
(5)飞机飞行的大部分时间会在平流层为什么____。
【答案】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对流 平流 高层大气 升高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增高而上升 该层的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而是靠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增温的 C C C 平流层水汽和固体杂质少,天气晴朗,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飞机升至平流层比较安全。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状况决定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情况,随海拔高度的上升空气变得越来越稀薄,到2000米~3000米高空,大气的密度已与星际密度非常接近。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划分了三层。
(2)由所学知识及第1题分析可知,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划分了三层,A层是对流层,B层是平流层,C层是高层大气。
(3)由图中气温曲线及所学知识可知,A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地面,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气温随高度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层中有大量的臭氧,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高度增加,紫外线越强,温度越高。所以其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
(4)由所学知识可知,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太阳活动产生的强烈射电能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或衰减,即图中的C层;发射的人造卫星在海拔50千米以上运行,即在高层大气C层中;太阳活动的带电粒子流,运动速度能脱离太阳活动的引力飞出宇宙空间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生产生极光,即极光发生在高层大气C层中。
(5)由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少,天气晴朗;上层气温高,下层气温低,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所以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比较安全。
16.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相应的辐射名称代号A____(名称);E____(名称);F____(名称),有霜的夜晚F比较____(强或弱)。
(2)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白天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是____。
(3)与K作用有关的地理现象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B.农民焚烧秸秆防霜冻
C.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D.高处不胜寒
【答案】(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弱
(2)白天,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白天太阳辐射强;但海拔高,温度低
(3)C
【解析】(1)读图可知,A是来自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E是地面向外的辐射,称为地面辐射,F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有霜的夜晚,由于大气逆辐射比较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2)由大气受热过程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白天,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白天太阳辐射强;但是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且大气保温作用弱,因此温度低。
(3)读图可知,K是大气反射,多云的夜晚比较温暖,是受大气逆辐射的影响,A错误。焚烧秸秆是为了增加大气的逆辐射,B错误。夏季多云的白天,云层增加了大气的反射,降低气温,C正确。高处不胜寒是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D错误。综上可知,故选C。
17.海洋与陆地之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其中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较快,从而产生了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冷热差异。左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变化状况,右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区海陆上空气流变化特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左图中①②表示海洋或陆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其中表示海洋的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
(2)当左图中时间为16:00----次日8:00时,请在右图中画出热力环流;
(3)当左图中时间为16:00----次日8:00时,右图中甲地气温比乙地____(高或者低),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此时甲乙两地(北半球)之间海陆风的实际风向可能为____。
【答案】(1)① 海洋昼夜温差小
(2)
(3)低 甲 乙 丙 丁 西北风
【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与陆地之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其中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昼夜温差小,陆地升温降温较快,昼夜温差大,因此,①表示海洋,②表示陆地。
(2)当左图中时间为16:00----次日8:00时,②陆地气温低于①海洋,陆地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海洋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如右图所示的热力环流。
(3)由上题分析,当左图中时间为16:00----次日8:00时,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下图中甲地位于陆地,气温比乙地海洋低,甲地盛行下沉气流,气压高,乙地盛行上升气流,气压低,丙地空气密度增大,丁地密度减小,气压丙地大于丁地,而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因此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依次为甲 乙 丙 丁;近地面风向由甲吹向乙,初始为西风,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北风。
18.读亚洲大陆东部地区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2)甲、乙、丙、丁四处的风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P处用箭头标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并分别用F1、F2、F3、F标明。
【答案】(1)乙处风力大,乙位于海洋,摩擦力小。
(2)东北风 东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3)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表示风向,F3摩擦力。
【解析】(1)读亚洲大陆东部地区天气形势图可以看出,图中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乙地。这是因为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而且乙地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
(2)读亚洲大陆东部地区天气形势图,根据风总是从高气压带吹向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风向会发生右偏。所以可以判断,甲地风向是东北风,乙东北风,丙地风向是西北风,丁地为东南。
(3)如下图所示,图中 P 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分布,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F2表示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夹角为风向, F表示风向,风向与摩擦力相反,F3摩擦力。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课时作业,共5页。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精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精品一课一练,文件包含21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精选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21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精选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