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1.1《大气圈与大气运动》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072066/0-172379121090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1.1《大气圈与大气运动》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072066/0-17237912109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公开课教学设计
展开本节内容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从大气圈的组成和分层两方面来简述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从三个环节来体现。3.大气的运动。通过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来描述大气的两种运动形式。
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大气圈,以及区域的气温、风等地理事象的成因、影响。
综合思维:从时空角度综合分析气温和风等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地理实践力:运用大气受热过程或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大气以及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2. 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常见热力环流现象的影响。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
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大气被木星吸引,与木星大气混合,人们通过引爆混合气体拯救了地球。混合气体之所以能被引燃,是因为木星的氢气与地球大气中的氧气混合在了一起。那么地球大气中除了含有大量氧气之外,还包含其他哪些物质呢?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圈的组成
(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干洁空气中氮氧的含量达到99%,其中氮占78%,氧占21%,其他物质只占1%。其中氩占0.934%,二氧化碳占0.03%,水汽、尘埃:0.03%。
用饼状图表示大气的组成。
大气中各成分对地球生命有着哪些影响呢?
氮: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氧:供给生命呼吸,是人类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须物质
氩:在航空领域广泛应用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水汽、尘埃:成云致雨必备条件
(二)大气圈的分层
(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中在平流层中还存在一个臭氧层。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对流层
厚度:8-16千米
现象:对流显著,天气多变
气温特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热源:地面辐射
平流层
厚度:40千米
现象:大气水平运动,气流稳定
气温特点: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热源:太阳辐射(臭氧吸收紫外线)
高层大气
大气密度小,存在电离层。直接受太阳活动影响
【知识拓展】
高山反应
高山反应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高度愈高,空气愈稀薄,气压就愈低,因此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因此在刚进入山区时,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人体来不及适应,而产生体内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形,高度愈高,过渡时间愈短,产生的反应就愈剧烈。
【知识小结】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2、太阳辐射到达地表。部分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转化为热能;
3、地表增温,然后向外辐射热量,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
4、大气增温后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一部分传到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和吸收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实际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①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利用烟雾防霜冻;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探究活动】
为什么说“高处不胜寒”?
答案: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高处”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气温较低。
【板书设计】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
中纬:10~12千米
高纬: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臭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
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利于高空飞行
以水平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天气晴朗
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
高层大气
从平流层顶3000千米的高空
大气密度极小
距地面远,受到引力小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26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知识拓展1,知识拓展,知识拓展3,知识拓展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回顾旧知,知识拓展,重要提醒,归纳总结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