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展开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2.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准备】
山体模型、实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
1.海拔和相对高度。
生: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展示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个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了解什么是等高线,学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海拔的高低。
师:展示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个地点的高低。
师: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分布疏密的关系,教师展示结论。
4.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5.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海拔和不同的地形。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要明白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在生活中准确的认识到二者的区别。学会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的识别山脊、山谷、山峰、陡崖等不同的地形部位。
【教学反思】
这节课所学知识是本学期甚至初中地理中作为重点、难点的内容。本节课最主要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内容繁琐。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要在短时间内把这么多的教学任务完成很困难,学生也很难接受、掌握这么多的知识。
其次,知识点复杂、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我在课堂中,让学生分别绘制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刚开始全班将近有一半同学不知道该怎么做,有个别同学主动要求上黑板做的也不是太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对山峰和陡崖学生都能很好的进行判别,但是山脊、山谷该如何判别费了很大劲,通过让学生多绘图、多判断,让他们总结方法,最后学生都掌握得很好。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当堂练习,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