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1春》word教案 (8)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4786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1春》word教案 (8)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4786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七年级上册1 春教学设计
展开《 春 》 第二课时 | ||||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 ||||
1、课程标准 | ||||
(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
(2)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表达效果。 | ||||
2、教材分析 | ||||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11课,《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 ||||
3、中招考点 | ||||
综观中考近五年的记叙文阅读试题,“赏析词句”是必考点, “赏析词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赋4分的居多。 | ||||
4、学情分析 | ||||
赏析词句虽然一直是文章解读的必要环节,方法、格式已经能初具模式,但因为思考单一,对生活的体验不深,往往只知其一,思考不严谨,答题不全面。 | ||||
二、学习目标 | ||||
1.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 ||||
三、评价任务 | ||||
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 ||||
四、教学过程 |
|
| ||
学习目标 | 教学活动 | 评价要点 | 要点归纳 | |
学习目标1: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 自学指导一: 1.内容:课文 2.方法:快速浏览课文,选择文中你喜欢的语句,(从修辞、词语等角度)在文章中批注,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 3.时间:15分钟。 4.要求: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
自学检测一 请体会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 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百花争奇斗艳的情状。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春花的色彩艳丽。 3.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春风的柔和。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
| 学生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 赏析句子的角度及答题格式:
1.用词: “…… ”一词,生动形象地(具体、逼真、贴切 ……)写出了……动作或形态,表现了人物 ……的感情。
2.修辞:比喻、拟人…… 运用……的修辞,生动形象(有力、强调)地写出 了……的样子,表现了作者……感情(富有诗情画意)
| |
学习目标 | 教学活动 | 评价要点 | 要点归纳 | |
学习目标2: 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快速跳读课文,选择文中从感官角度描写景物的句子,在文章中批注,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 时间:5分钟。 要求:能总结出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自学检测二: 快速跳读课文,选择文中从感官角度描写景物的句子,并说出从哪些感官角度写的? 例如:1春花图:从视觉、嗅觉、听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 2.春风图:从触觉、嗅觉、听觉等角度,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 品读语言,能总结出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 感官角度: 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
| |
五、限时训练 | ||||
一、填空。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①文中三个比喻从不同的侧面依次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②加粗的“斜织”与“全笼着一层薄烟”突出了春雨________的特点。 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名句,其中“润”字可与上文中的“________”一句相照应。 3.默写课文结尾三节,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并模仿其句式,为“秋”写三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________。 5.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巢( )清脆( ) 6.解词。 卖弄—— 宛转—— 7.这段文字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柔和,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芳香,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 8.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 9.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0.这段文字中,作者渗透其中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没有运用 不能删。这只是作者的一种想像,如果删去就变成真有桃、杏、梨了,与真实不符。 2.①连绵 闪烁 细密 ②细密 ③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3.默写略 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句式相似、修辞相同、句子顺畅即可。 4.④②①③ 5.Chaò cuì 6.有意显示、炫耀。形容声音圆润动听。 7.触 嗅 听 8.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香 9.春风春鸟喜迎春 10.借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赞颂了春天,写出了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 ||||
七年级上册1 春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1 春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介绍作者,背景简介,生字考查,读文感知,图画之美,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 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 春教学设计,共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春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春教案,共2页。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