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7章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作业(1)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4733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7章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作业(1)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4733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7章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作业(1)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4733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烷烃的性质 (40分钟 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这里“M气体”是指 ( )A.甲烷 B.一氧化碳 C.乙烯 D.氢气【解析】选A。“泽中有火”是指沼泽中的沼气燃烧,沼气的主要成分为CH4。2.(2020·金华高一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不反应B.甲烷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能被任何氧化剂氧化C.甲烷跟氯气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l2、CHCl3还是CCl4,都属于取代反应D.甲烷的四种有机取代物都不溶于水【解析】选B。甲烷的性质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故A正确;甲烷的性质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但甲烷能在空气中燃烧,故B错误;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四种有机产物,分别是CH3Cl、CH2Cl2、CHCl3和CCl4,故C正确;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CH3Cl、CH2Cl2、CHCl3和CCl4均不溶于水,故D正确。3.(2020·金华高一检测)如图所示,U形透明玻璃管的左端被紫色石蕊溶液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将该装置放在日光灯下。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与氯气的反应),下列关于U形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液柱和气柱可能都不会发生变化B.溶液很快变成蓝色C.气柱缩小,右端液柱下降D.气柱膨胀,右端玻璃管中有液体溢出【解析】选C。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可生成有机物CH3Cl(气体)、CH2Cl2(液体)、CHCl3(液体)、CCl4(液体),且每一步反应都生成HCl,HCl易溶于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气体的体积减小,气柱缩小,右端液柱下降,故C正确。【加固训练】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 )【解析】选D。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因此观察到试管内颜色变浅,生成的CH2Cl2、CHCl3、CCl4为油状液体,且氯气易溶于有机物,故观察到试管内壁有浅黄色的油状液滴,只有CH3Cl和HCl为气体,因此反应后气体的体积减小,且HCl易溶于水,因此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饱和食盐水会进入试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因此答案为D。4.下列关于烷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符合CnH2n+2(n≥1)的烃一定是烷烃B.烷烃均能与氯水发生取代反应C.正戊烷的熔、沸点比丙烷的高D.烷烃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解析】选B。A项,CnH2n+2(n≥1)是烷烃分子式的通式,正确;B项,烷烃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与氯水不反应,错误;C项,烷烃的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正确;D项,烷烃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正确。5.(2020·丽水高一检测)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有机物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分子中C、H原子个数之比为1∶4C.只含有C、H两种元素D.最简式为CH4【解析】选B。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氧气能提供氧元素,而有机物必须提供碳元素和氢元素才能生成CO2和H2O,有机物分子中也可能含有氧元素,故A、C、D错误;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则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即有机物分子中C、H原子个数之比为1∶4,故B正确。6.1834年迈克尔·法拉第首次制造了乙烷,但他错误地以为这个产物是甲烷。在1847年和1849年间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和爱德华·弗兰克兰利用其他方法制造了乙烷。同样他们错误地以为产物是甲基自由基。1864年卡尔·肖莱马校正了这个错误,他证明这些反应的所有产物都是乙烷。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氯气 B.溴水C.氯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解析】选A。类比甲烷的化学性质,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和溴水、氯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7.在下列5种物质沸点的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 ( )①正丁烷 ②2-甲基丙烷[CH3CH(CH3)CH3]③正戊烷 ④2-甲基丁烷[CH3CH(CH3)CH2CH3]⑤2,2-二甲基丙烷[C(CH3)4]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C.③>④>⑤>①>② D.②>①>⑤>④>③【解析】选C。根据烃类的熔沸点大小判断规律:在有机物同系物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①②均只有4个C原子,③④⑤均有5个碳原子,故①②的沸点小于③④⑤的沸点;②有1个支链,而①无支链,故沸点①>②;③无支链,④只有1个支链,⑤有2个支链,故沸点③>④>⑤;综上所述:沸点③>④>⑤>①>②。【加固训练】 (双选)(2020·浦东区高一检测)在1.013×105 Pa下,测得的某些烷烃的沸点见表。据表分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沸点/℃正丁烷CH3(CH2)2CH3-0.5正戊烷CH3(CH2)3CH336.1异戊烷CH3CH2CH(CH3)227.8新戊烷C(CH3)49.5正己烷CH3(CH2)4CH369.0A.在标准状况下,新戊烷不是气体B.在1.013×105 Pa、20 ℃时,C5H12都是液体C.烷烃随着碳原子数增加,沸点降低D.C5H12随着支链增加,沸点降低【解析】选A、D。新戊烷的沸点为9.5 ℃,故标准状况下状态为非气态,A正确;在20 ℃时新戊烷为气体,正戊烷、异戊烷为非气态,B错;随着碳原子数增加,烷烃的沸点升高,C错;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随着支链的增加,沸点降低,D正确。8.(2020·台州高一检测)烷烃同系物的性质存在一定的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烷烃的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降低B.烷烃分子的含碳量随着碳原子个数增大而减小C.相同质量的烷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D.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2(n≥1)【解析】选D。烷烃的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A错误;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2(n≥1),烷烃分子的含碳量为=,因此随着碳原子个数增大而增大,B错误;烷烃分子中含氢量越高,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越多,根据B中分析可知相同质量的烷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C错误;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2(n≥1),D正确。【加固训练】 液化石油气中含有丙烷,且丙烷中碳原子成键特点与CH4中碳原子相似,性质相似。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丙烷与甲烷不是同系物D.丙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解析】选C。A项,结合CH4中碳原子成键特点知丙烷分子中碳原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B项,光照下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是烷烃的主要性质;C项,丙烷与甲烷均为烷烃,互为同系物;D项,丙烷性质稳定,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9.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2H4+3O22CO2+2H2OB.Zn+CuSO4ZnSO4+CuC.NaCl+AgNO3AgCl↓+NaNO3D.CH2Cl2+Cl2CHCl3+HCl【解析】选D。取代反应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A项C2H4的燃烧不是取代反应;B项为置换反应;C项为复分解反应;D项中Cl原子取代了CH2Cl2中的一个H原子,故属于取代反应。10.某气态烷烃20 mL,完全燃烧时,恰好消耗同温同压下的氧气100 mL,该烃的化学式是 ( )A.CH4 B.C3H8 C.C4H10 D.C5H12【解析】选B。设烷烃为CnH2n+2CnH2n+2 + O2nCO2+(n+1)H2O 1 20 mL 100 mL即= 则n=3,所以分子式为C3H8。【加固训练】 有3 mL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恰好用去3 mL氧气,则此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体积比是 ( )A.1∶1 B.1∶2 C.2∶1 D.任意比【解析】选B。利用方程组求解:发生反应为CH4+2O2CO2+2H2O,2CO+O22CO2,设CH4为x mL,CO为y mL,x+y=3 mL;2x+=3 mL。解得x=1,y=2,则x∶y=1∶2。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11.(8分)把1体积CH4和4体积Cl2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有AgNO3溶液的水槽中,放在光亮处,片刻后发现试管壁上有油状液滴出现,该油状液滴可能是____________,水槽中还观察到____________,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若向水槽中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CH4和Cl2反应的产物中,HCl极易溶于水,能电离出H+和Cl-,其他产物均为有机物,部分呈气态,部分为油状液体。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CH3Cl(气体)、CH2Cl2、CHCl3、CCl4、HCl,随着反应进行,Cl2不断消耗,试管中黄绿色逐渐消失,又由于生成的CH2Cl2、CHCl3、CCl4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使试管壁上有油状液滴出现;因生成的HCl易溶于水,反应后,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试管内水位上升,HCl溶于水后,与AgNO3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同时溶液显酸性,故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答案:CH2Cl2、CHCl3、CCl4 有白色沉淀产生Ag++Cl-AgCl↓ 溶液变红12.(12分)(2020·湖州高一检测)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根据设计要求回答:(1)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______。 (2)D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KI粉末,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填编号)。 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C.防止倒吸 D.吸收氯化氢(4)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生成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装置除生成盐酸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有机物的最佳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编号)。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l3 e.CCl4【解析】(1)B装置的三个作用为:①控制气流速度从而达到合适的反应比例;②均匀混合气体,便于后续实验;③干燥混合气体。(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KI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2,防止过量的氯气排入空气中污染环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3)E装置既吸收反应生成的HCl气体,同时还防止倒吸。(4)据信息可知生成的黑色小颗粒为炭黑,说明在强光照射下可发生反应,根据原子守恒应为CH4+2Cl2C+4HCl。(5)最后从D中分离出的气体有HCl易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分离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可用分液法。答案:(1)干燥混合气体 (2)吸收过量的氯气(3)C、D(4)CH4+2Cl2C+4HCl (5)分液 a、b (20分钟 3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3.(2020·金华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烷烃分子中,所有碳原子都位于同一条直线上B.除甲烷外,大多数烷烃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在一定条件下,烷烃能与氯水、溴水等发生取代反应D.烷烃在空气中都能燃烧,但不一定产生淡蓝色火焰【解析】选D。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以单键连接,碳碳单键的夹角约是109°28',所以碳原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A错误;烷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B错误;烷烃与氯水、溴水等不能发生取代反应,故C错误;烷烃在空气中都能燃烧,但不一定产生淡蓝色火焰,故D正确。14.(2020·丽水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4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此事实可说明CH4为正四面体结构B.光照条件下,1 mol甲烷和氯气完全取代需要2 mol氯气C.C6H14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D.正戊烷和异戊烷属于同系物【解析】选A。若甲烷是平面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甲烷的二氯代物结构有两种,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可以证明甲烷不是平面正方形,而是正四面体结构,A项正确;1 mol CH4含有4 mol H,全部被取代需要4 mol Cl2,B项错误;有5种,分别是①己烷,②2-甲基戊烷,③3-甲基戊烷,④2,2-二甲基丁烷,⑤2,3-二甲基丁烷,C项错误;正戊烷与异戊烷是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4分)15.某化学学习小组欲探究己烷的性质,用己烷进行下列实验:实验1:实验2:将上述橙色溶液装入密封性好的无色试剂瓶中。过一段时间,溶液颜色变浅,打开瓶盖瓶口出现白雾。实验3: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己烷(生成丙烷和另一种烯烃),并验证产物。已知:烯烃(通式为CnH2n,n≥2)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填名称)。 (2)由实验1可知,己烷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的橙色溶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己烷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B.溴代己烷为无色物质C.液溴向外挥发浓度降低D.己烷与液溴发生了加成反应E.液溴与己烷分层,密度大的液溴在下层(4)实验3中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管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有________生成。 【解析】(1)实验1的主要操作是萃取和分液,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是烧杯和分液漏斗。(2)溴水和己烷混合后,下层几乎是无色的,且分液后得到橙色溶液,这说明己烷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可溶解溴。(3)由于打开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说明有溴化氢生成。由于己烷是烷烃,能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代己烷和溴化氢,因此应选AB项。(4)实验3的装置Ⅱ中盛有冰水,所以该装置的作用是冷凝未分解的己烷。(5)己烷分解有气态的烯烃生成,烯烃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即试管C中的现象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答案:(1)烧杯,分液漏斗(有无玻璃棒均正确)(2)己烷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可溶解溴 (3)AB(4)冷凝未分解的己烷 (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 气态烯烃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一课一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