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七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
展开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教案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拓展课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建筑艺术欣赏单元的开篇。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它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懂得欣赏建筑艺术是生活的一大乐趣,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建筑的性质,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性质欣赏建筑艺术。由于课本内容知识点较多,所以分为两个课时进行讲解。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引入了中国国家大剧院和哈利法塔等现代建筑。根据新课标的三个维度进行课堂设计,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版面导览 | 教学目标 | 教学要点 |
1、编辑构思: 以中国国家大剧院为切入点,通过欣赏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 2、范例导赏: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都城,体现了皇家的非凡气派,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 | 1、 通过学习,理解并掌握建筑艺术的概念、建筑体系、建筑类型、建筑艺术的特性等知识。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建筑艺术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 3、引导学生欣赏中西方优秀建筑,提高学生对建筑、环境艺术的审美能力,提升对我国古建筑的传承保护。 | 1、教学重点: 认识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 2、教学难点: 掌握建筑艺术的鉴赏方法,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3、兴趣点: 世界第一高楼 |
二、教学活动过程
1、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欣赏比较法、讨论法、展示法。
2、教学模式:范例导入——问题导向——感受分析——语言表达——情感升华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课前准备 | 1、 多媒体教学课件。 2、平板电脑 | 1、课前预习 2、书写工具 |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课题导入 | 国家大剧院有什么特性,你如何欣赏? | 观察、思考、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 1、培育学生观察、比较的习惯。 2、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
课 堂 发 展 | 1、建筑艺术的概念 播放北京故宫的视频进行概念解释 2、 世界七个主要的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 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 3、 建筑类型:公共建筑、宫殿、景观楼阁、陵墓、庙堂、石窟、园林、民居、长城、桥梁等。 4、 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 5、探究式学习 按照常见的七个建筑类型,分为七个学习小组:公共建筑组、宫殿组、景观楼阁组、庙堂组、园林组、民居组、桥梁组。 分组使用平板电脑合作查找资料,每组找到一个代表性建筑(古今中外均可)从建筑艺术的四个或某个特性进行阐述。 6、课堂展示 7、课堂小结 8、课堂升华 9、作业 10、组织下课 | 1、记忆
2、对比记忆。
3、记忆
4、欣赏,做出比较。
5、学生阅读课本,理解建筑艺术的四个特性,用平板电脑上网分组学习。
6、展示学习成果。
7、听老师的总结,加深记忆。 8、情感共鸣 9、做笔记 10、有序下课 | 1、从教学的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 2、在欣赏建筑艺术魅力中增加中国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3、在探究式自学过程中锻炼思考能力。 |
课后延伸 | 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熟悉的小区(城镇或村落)进行气候环境、功能布局、交通状况、植被分布和排污转化处理等方面的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
三、教学评价
1、评价内容:
①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欣赏与讨论活动,并能感受建筑之美。
②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进行探究式自学。。
2、评价方式:
采取口头评述、填写评价表、小组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
3、评价工具:
对比欣赏中西方建筑的特点 | 学会总结建筑艺术的特点 | 学会探究式学习方式 |
|
|
|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四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美版《美术鉴赏》<a href="/ms/tb_c11377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美版 (2019)主题二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美版 (2019)主题二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九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九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