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提升训练(含答案)(12)
展开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许多国家都积极参与到低碳行动中。被评为最环保国家的芬兰,可再生能源已经占整体能源利用的25%,有1300多家环保类企业运用“减排技术”减少了50%的空气悬浮颗粒物。
材料二: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将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其宣传标识如右图。
(1)为了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我会先重点阅读 ____________ (材料一 材料二),然后用“ ”画出“什么是低碳生活”的句子。这段材料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______ 、 _______ 。
(2)认真观察“全国低碳日”宣传标识,对其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内圈三个人是由字母“D”和“T”变化而来,是“低碳”两个汉字的首字母。
B.内圈三个人手拉手的图案,意在告诉我们一定要团结友爱,让友谊天长地久。
C.内圈下半部分设计成地球的形状,看着又像一艘船,代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推动低碳发展。
(3)低碳不仅是国家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你对个人如何做到“低碳生活”提两个小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文要素】课内片段阅读
2.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雨中丁香的特点是( )。
A.细雨迷蒙 B.格外妩媚 C.线条模糊
(2)对文中引用古人词句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
B.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和阅读兴趣。
C.交代古人是如何发明丁香结这一说法的。
D.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3)本文的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选的第2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一点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蒙 ( ) 模 ( )
( ) ( )
(2)给这段加个小标题:
(3)通过这段话,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三、【语文要素】课外精品阅读
4. 快乐阅读。
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bīn pín)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 ________(xiàng shǎng)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 )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 )只是( )我这样老的器官( )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给文章中缺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中选择字的正确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残酷——________ 延续——________ 激动——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波浪线处“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另一种形式”是指________。
(6)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母亲的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快乐阅读,我能行。
翻越大雪山(节选)
A.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在中央纵队的行列中,一位名叫江良兰的战士突然倒下了。同志们赶紧上前扶起他,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大家含着热泪,在冰雪上刨了个坑,安放下战友的遗体,用雪埋起来。
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有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有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
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B.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
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阅读短文第1自然段,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战”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从“头昏脑涨,呼吸困难”“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这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6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展开想象,试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提示:从指导员背着昏迷的战友行走艰难,困难重重等方面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 ”的A、B两处句子,完成练习。
①这两处句子都属于( )描写。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D.环境
②比较这两句话,两者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了红军翻越大雪山时的场面,其中对______________的描写,属于“面”的描写;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描写,属于“点”的描写。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人生的第一堂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厅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几句语无伦次的话记录了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佩 配 披)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 象)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把它们装(钉 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你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佩 配 披)个插图 不(像 象)样子 装(钉 订)
(2)“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请你认真阅读第2~6自然段后总结概括。
①上课开始,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② 。
③ 。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文中画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语文要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1)材料一 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列数字 举例子
(2)B
(3)示例:①尽量不开私家车; ②出门记得随手关灯; ③少用纸巾,保护森林;④购物尽量用环保袋; ⑤少点外卖,减少或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
二、【语文要素】课内片段阅读
2. (1)B
(2)C
(3)因为细雨迷蒙中的丁香格外妩媚。
(4)交代“丁香结”这一说法的由来,与题目相照应。
3. (1)měng;蒙古;mēng;蒙人;mú;模样;mó;模糊
(2)关心女佣
(3)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
三、【语文要素】课外精品阅读
4. (1):“ ! , , ?”
(2)bīn;shǎnɡ
(3)仁慈;中断;平静
(4)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5)指儿子身体的一部分在另一些活着的人体内。
(6)意思是母亲也想在自己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
5. (1)雪山上气温非常低,异常寒冷 战士们爬雪山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2)示例:指导员的腿像灌了铅似的,每向前迈开一步都要用尽身上所有的力气。可他仍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挪动着身体。他誓要带着昏迷的战友一起爬过雪山。
(3) D 这两处虽然都是环境描写,但描写的景象不同,A处表现了环境的恶劣,B处天气转晴。从中我体会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B处的描写暗示着最后的胜利。
(4) 战士们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前进 江良兰战士 指导员背昏迷的战友
(5)示例:其中一只狮子跳跃、翻转、扭身、甩尾,跳到桩的最高处。另一只也毫不示弱,立在桩上对舞了一番。周围看舞狮的观众好不欢喜,发出阵阵喝彩声,潮水般的掌声一直都未曾停歇。
6. (1)配;像;订
(2)老师鼓励大家讲故事,老师记录下来;老师让小朋友配上插图;老师将小朋友的“书”装订在一起,写下作者和插图者的名字及“出版”的时间
(3)表明并不是真的书
(4)文中的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对人善良、性格温柔的老师。老师这样教育孩子,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们将来一定会成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提升训练(含答案)(12):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提升训练(含答案)(12),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语文要素】课内片段阅读,【语文要素】课外精品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提升训练(含答案)(12):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提升训练(含答案)(12),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语文要素】课内片段阅读,【语文要素】课外精品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提升训练(含答案)(12):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提升训练(含答案)(12),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语文要素】课内片段阅读,【语文要素】课外精品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