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七章 第六节 综合法求空间角及距离-备战2022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习题练习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七章 第六节 综合法求空间角及距离原卷版.docx
    • 第七章 第六节 综合法求空间角及距离解析版.docx
    第七章 第六节 综合法求空间角及距离原卷版第1页
    第七章 第六节 综合法求空间角及距离原卷版第2页
    第七章 第六节 综合法求空间角及距离原卷版第3页
    第七章 第六节 综合法求空间角及距离解析版第1页
    第七章 第六节 综合法求空间角及距离解析版第2页
    第七章 第六节 综合法求空间角及距离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七章 第六节 综合法求空间角及距离-备战2022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习题练习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章 第六节 综合法求空间角及距离-备战2022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习题练习学案,文件包含第七章第六节综合法求空间角及距离原卷版docx、第七章第六节综合法求空间角及距离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节 综合法求空间角及距离
    课前检测
    1.已知正四面体ABCD中,E是AB的中点,则异面直线CE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如图,取AD的中点F,连结EF,CF.因为E为AB的中点,所以EF∥DB,则∠CEF为异面直线BD与CE所成的角.在正四面体ABCD中,因为E,F分别为AB,AD的中点,所以CE=CF.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2a,则EF=a,CE=CF==a.在△CEF中,由余弦定理得cos∠CEF===.

    2.如图,在底面为正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2,则异面直线A1B与A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如图,连接BC1,易证BC1∥AD1,则∠A1BC1即为异面直线A1B与AD1所成的角.

    连接A1C1,由AB=1,AA1=2,易得A1C1=,A1B=BC1=,
    故cos∠A1BC1=
    =,即异面直线A1B与A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故选D.
    3.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则AC1与平面A1B1C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连接A1C1,则∠AC1A1为AC1与平面
    A1B1C1D1
    所成的角.
    ∵AB=BC=2,∴A1C1=AC=2,又AA1=1,∴AC1=3,∴sin∠AC1A1==. 故选A.
    4.如图,已知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4,CC1=2,则直线BC1和平面DBB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设A1C1交B1D1于点O,连结BO.因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4,所以C1O⊥B1D1.又因为DD1⊥平面A1B1C1D1,所以DD1⊥C1O.因为DD1∩D1B1=D1,DD1⊂平面DBB1D1,D1B1⊂平面DBB1D1,所以C1O⊥平面DBB1D1,所以直线BC1和平面DBB1D1所成角为∠OBC1.在Rt△BOC1中,C1O=2,BC1=2,所以sin∠OBC1=,即直线BC1和平面DBB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故选C.
    5.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各棱长都相等,则二面角A1BCA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设棱长为a,BC的中点为E,连结A1E,AE,由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各棱长都相等,可得A1E⊥BC,AE⊥BC,故二面角A1BCA的平面角为∠A1EA.在Rt△ABE中,AE=a,所以tan∠A1EA===,即二面角A1BCA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

    课中讲解
    考点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在长方体中,,,,是的中点,是棱上一点,,动点在底面内,且三棱锥与三棱锥的体积相等,则直线与所成角的正切值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过构造与平面平行的平面,得出的轨迹,从而可得出当所求角最小时对应的的位置.
    【详解】

    解析:因为,设,的中点为,
    则,,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又因为,
    所以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因为底面,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在底面的轨迹为线段,
    在平面内,过点作垂直于,垂足为,连接,
    则为直线与所成的最小角,所以.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考查面面平行的判定,考查棱锥的体积公式,属于中档题.
    变式1.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是面对角线上两个不同的动点. ①;②与所成的角均为;③若,则四面体的体积为定值.则上述三个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答案】A
    【解析】答案:A
    分析 :令与重合,与重合,即可判断①和②,根据平面将四面体可分成两个底面均为平面,高之和为的棱锥,可判断③.
    详解:
    ①当与重合,与重合时,易知,故①正确;
    ②当与重合,与重合时,由题意可知均是等边三角形,均为,且为异面直线与,与所成角的平面角,故②正确;
    ③设平面两条对角线交点为,则易得平面,平面将四面体可分成两个底面均为平面,高之和为的棱锥,故四面体的体积一定是定值,故③正确.
    故假命题有个.
    故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立体几何的综合应用,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四面体的体积求法,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中档题.
    例2.在正方体中,为棱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A. B. C. D.
    【答案】C
    变式2.如图,在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底面ABCD,PA⊥AD,PA=AD,则异面直线PB与AC所成的角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答案】 C
    【解析】 因为平面PAD⊥底面ABCD,PA⊥AD,平面PAD∩平面ABCD=AD,PA⊂平面PAD,所以PA⊥平面ABCD.分别过点P,D作AD,AP的平行线交于点M,连结CM,AM.因为PM∥AD,AD∥BC,PM=AD,AD=BC,所以四边形PBCM是平行四边形,所以PB∥CM,所以∠ACM(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PB与AC所成的角.因为四边形PADM,底面ABCD均为正方形,设PA=AD=a,在三角形ACM中,AM=a,AC=a,CM=a,所以三角形ACM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M等于60°,即异面直线PB与AC所成的角为60°.故选C.

    考点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1.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地球上一点A的纬度是指OA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且与OA垂直的平面.在点A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

    A.20° B.40°
    C.50° D.90°
    【答案】B
    【解析】画出截面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是赤道所在平面的截线;是点处的水平面的截线,依题意可知;是晷针所在直线.是晷面的截线,依题意依题意,晷面和赤道平面平行,晷针与晷面垂直,
    根据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可知、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可得..
    由于,所以,
    由于,
    所以,也即晷针与点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
    故选:B

    变式1.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侧面ABD⊥底面BCD,BC⊥CD,AB=AD=4,BC=6,BD=4,则直线AC与底面BCD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答案】 A
    【解析】 因为平面ABD⊥底面BCD,AB=AD,取DB的中点O,连结AO,CO,则AO⊥BD,则AO⊥平面BCD,所以∠ACO就是直线AC与底面BCD所成的角.因为BC⊥CD,BC=6,BD=4,所以CO=2.在Rt△ADO中,OA==2,在Rt△AOC中,tan∠ACO==,故直线AC与底面BCD所成角的大小为30°.故选A.

    例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因为BB1∥DD1,所以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即为DD1与平面ACD1所成角.设点D到平面ACD1的距离为h,正方体的边长为a,则VD1ADC=××a×a×a=a3,VDAD1C=×h=a2h,所以a3=a2h,得h=a.设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为θ,则sinθ==.故选B.
    变式2.[2019·杭州模拟]在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BAC=120°,AB=AC=1,PA=,则直线PA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PA⊥底面ABC,∴PA⊥AB,PA⊥AC,即∠PAB=∠PAC=90°,
    又∵AB=AC=1,PA=PA=,
    ∴△PAB≌△PAC,
    ∴PB=PC. 取BC的中点D,连接AD,PD,

    ∴PD⊥BC,AD⊥BC,又∵
    PD∩AD=D,∴BC⊥平面PAD,∵BC⊂平面PBC,∴平面PAD⊥平面PBC,过A作AO⊥PD于O,易得AO⊥平面PBC,∴∠APD就是直线PA与平面PBC所成的角. 在Rt△PAD 中,AD=,PA=,则PD==,则sin∠APD==. 故选D.

    例3.如图所示,已知多面体ABC-A1B1C1,A1A,B1B,C1C均垂直于平面ABC,∠ABC=120°,A1A=4,C1C=1,AB=BC=B1B=2.

    (1)证明:AB1⊥平面A1B1C1;
    (2)求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1)见解析 (2)
    (1)由AB=2,AA1=4,BB1=2,AA1⊥AB,BB1⊥AB得AB1=A1B1=,所以A1B+AB=AA,所以AB1⊥A1B1.
    由BC=2,BB1=2,CC1=1,BB1⊥BC,CC1⊥BC得B1C1=,
    由AB=BC=2,∠ABC=120°得AC=2,
    由CC1⊥AC,得AC1=,
    所以AB+B1C=AC,
    故AB1⊥B1C1,又A1B1∩B1C1=B1,A1B1,B1C1⊂平面A1B1C,因此AB1⊥平面A1B1C1.
    (2)如图所示,过点C1作C1D⊥A1B1,交直线A1B1于点D,连接AD.

    由AB1⊥平面A1B1C1,AB1⊂平面ABB1,得
    平面A1B1C1⊥平面ABB1,
    由C1D⊥A1B1得C1D⊥平面ABB1,
    所以∠C1AD是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
    由B1C1=,A1B1=2,A1C1=得
    cos∠C1A1B1=,sin∠C1A1B1=,
    所以C1D=,故sin∠C1AD==.
    因此,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变式3.如图,在三棱台ABC—DEF中,平面ACFD⊥平面ABC,∠ACB=∠ACD=45°,DC =2BC.
    (Ⅰ)证明:EF⊥DB;
    (Ⅱ)求直线DF与平面DB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Ⅰ)如图,过点D作,交直线AC于点,连结OB.

    由,得,
    由平面ACFD⊥平面ABC得DO⊥平面ABC,所以.
    由,得.
    所以BC⊥平面BDO,故BC⊥DB.
    由三棱台得,所以.
    (Ⅱ)方法一:
    过点作,交直线BD于点,连结.
    由三棱台得,所以直线DF与平面DBC所成角等于直线CO与平面DBC所成角.
    由平面得,故平面BCD,所以为直线CO与平面DBC所成角.
    设.
    由,得,
    所以,
    因此,直线DF与平面D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考点三.二面角
    例1.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BCD中,底面ABCD为等腰梯形,AB//CD,AB=4, BC=CD=2, AA=2, E、E、F分别是棱AD、AA、AB的中点。
    E
    A
    B
    C
    F
    E1
    A1
    B1
    C1
    D1
    D
    (1) 证明:直线EE//平面FCC;
    (2) 求二面角B-FC-C的余弦值。
    证(1)略
    E
    A
    B
    C
    F
    E1
    A1
    B1
    C1
    D1
    D
    F1
    O
    P
    解(2)因为AB=4, BC=CD=2, 、F是棱AB的中点,所以BF=BC=CF,△BCF为正三角形,取CF的中点O,则OB⊥CF,又因为直四棱柱ABCD-ABCD中,CC1⊥平面ABCD,所以CC1⊥BO,所以OB⊥平面CC1F,过O在平面CC1F内作OP⊥C1F,垂足为P,连接BP,则∠OPB为二面角B-FC-C的一个平面角, 在△BCF为正三角形中,,在Rt△CC1F中, △OPF∽△CC1F,∵∴,
    在Rt△OPF中,,,所以二面角B-FC-C的余弦值为.
    变式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点E是P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
    (1)求证:PA∥平面EDB;
    (2)求证:PB⊥平面EFD;
    (3)求二面角C-PB-D的大小.

    (1)见解析 (2)见解析 (3)
    (1)证明:连接AC,AC交BD于O,连接EO(图略).
    ∵底面ABCD是正方形,
    ∴点O是AC的中点,
    在△PAC中,EO是中位线,
    ∴PA∥EO
    而EO⊂平面EDB是PA平面EDB,
    所以,PA∥平面EDB
    (2)证明:∵PD⊥底面ABCD且DC⊂底面ABCD,
    ∴PD⊥DC
    ∵PD=DC,可知△P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DE是斜边PC的中线,
    ∴DE⊥PC.①
    同样由PD⊥底面ABCD,BC⊂平面ABCD,得PD⊥BC.
    ∵底面ABCD是正方形,有DC⊥BC,PD∩DC=D,PD⊂平面PDC,DC⊂平面PDC
    ∴BC⊥平面PDC.
    而DE⊂平面PDC,
    ∴BC⊥DE.②
    BC∩PC=C,BC⊂平面PBC,PC⊂平面PBC
    由①和②推得DE⊥平面PBC.
    而PB⊂平面PBC,
    ∴DE⊥PB
    又EF⊥PB且DE∩EF=E,DE⊂平面EFD,EF⊂平面EFD,所以PB⊥平面EFD.
    (3)由(2)知,PB⊥DF,故∠EFD是二面角C-PB-D的平面角.
    由(2)知,DE⊥EF,PD⊥DB.
    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
    则PD=DC=a,BD=a,PB==a,
    PC==a,DE=PC=a.
    在Rt△PDB中,DF===a.
    在Rt△EFD中,sin∠EFD===,
    ∴∠EFD=.
    所以,二面角C-PB-D的大小为.
    例2.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平面ABC,∠BAC=90°,AC=AB=AA1,E是BC的中点.
    (1) 求证:AE⊥B1C;
    (2) 求异面直线AE与A1C所成的角的大小;
    (3) 若G为C1C的中点,求二面角CAGE的正切值.

    【解析】 (1) 因为BB1⊥平面ABC,AE⊂平面ABC,所以AE⊥BB1.
    由AB=AC,E为BC的中点,得AE⊥BC.
    因为BC∩BB1=B,BC,BB1⊂平面BB1C1C,
    所以AE⊥平面BB1C1C.
    又因为B1C⊂平面BB1C1C,
    所以AE⊥B1C.
    (2) 取B1C1的中点E1,连结A1E1,E1C,则AE∥A1E1,
    所以∠E1A1C是异面直线AE与A1C所成的角.
    设AC=AB=AA1=2,
    则由∠BAC=90°,可得A1E1=AE=,A1C=2,E1C1=EC=BC=, 
    所以E1C==.
    在△E1A1C中,cos∠E1A1C==,
    所以异面直线AE与A1C所成的角为.
    (3) 设P是AC的中点,过点P作PQ⊥AG于点Q,连结EP,EQ,则EP⊥AC.
    又因为平面ABC⊥平面ACC1A1,平面ABC∩平面ACC1A1=AC,EP⊂平面ABC,
    所以EP⊥平面ACC1A1.
    因为AG⊂平面ACC1A1,
    所以AG⊥EP.
    又PQ⊥AG,EP,PQ⊂平面EPQ,EP∩PQ=P,
    所以AG⊥平面EPQ.
    又因为EQ⊂平面EPQ,
    所以EQ⊥AG,
    所以∠PQE是二面角CAGE的平面角.
    由(2)假设知EP=1,AP=1,
    Rt△ACG∽Rt△AQP,PQ==,
    故tan∠PQE==,
    所以二面角CAGE的正切值是.

    考点四.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1.已知△ABC是面积为的等边三角形,且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若球O的表面积为16,则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A. B. C.1 D.
    【答案】C
    【解析】设球的半径为,则,解得:.
    设外接圆半径为,边长为,
    是面积为的等边三角形,
    ,解得:,,
    球心到平面的距离.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球的相关问题的求解,涉及到球的表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明确球的性质,即球心和三角形外接圆圆心的连线必垂直于三角形所在平面.





    变式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6,P是AA1的中点,Q是△BDC1内的动点,若PQ⊥BC1,则点Q到平面A1B1C1D1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
    A. [3,5] B. C. [4,5] D. [2,6]
    【答案】 B
    【解析】 如图,在正方体中取BB1、BD中点P1、O,及BC1的四等分点M,因为PP1⊥BC1,P1M⊥BC1,P1M∩PP1=P1,P1M,PP1⊂平面PP1M,所以BC1⊥平面PP1M,则BC1⊥PM.又OM⊥BC1,OM∩PM=M,故BC1⊥平面POM,所以当点Q在线段OM上时,PQ⊥BC1,则点Q到平面A1B1C1D1的距离最大为6,最小为6×=,所以点Q到平面A1B1C1D1的距离的取值范围为.故选B.

    例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且AD=2,AB=1,PA⊥平面ABCD,E,F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
    (1)证明:PF⊥FD;
    (2)若PA=1,求点E到平面PFD的距离.

    【解】 (1)证明:连接AF,则AF=,又DF=,AD=2,∴DF2+AF2=AD2,∴DF⊥AF. ∵PA⊥平面ABCD,∴DF⊥PA,又PA∩AF=A,∴DF⊥平面PAF,又PF⊂平面PAF,∴DF⊥PF.

    (2)连接EP,ED,EF.
    ∵S△EFD=S矩形ABCD-S△BEF-S△ADE-S△CDF=2-=,
    ∴V三棱锥P-EFD=S△EFD·PA=××1=. 设点E到平面PFD的距离为h,则由V三棱锥E-PFD=V三棱锥P-EFD得S△PFD·h=×·h=,解得h=,即点E到平面PFD的距离为.
    变式2.如图所示的五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DAB=60°,EA=ED=AB=2EF=2,EF∥AB,M为BC的中点.
    (1)求证:FM∥平面BDE;
    (2)若平面ADE⊥平面ABCD,求点F到平面BDE的距离.

    【解析】 (1)证明:取BD的中点O,连接OM,OE,

    ∵O,M分别为BD,BC的中点,∴OM∥CD,且OM=CD.
    ∵四边形ABCD为菱形,∴CD∥AB,又EF∥AB,
    ∴CD∥EF,
    又AB=CD=2EF,∴EF=CD,∴OM∥EF,且OM=EF,
    ∴四边形OMFE为平行四边形,∴MF∥OE.
    又OE⊂平面BDE,MF⊄平面BDE,∴MF∥平面BDE.
    (2)由(1)得FM∥平面BDE,∴点F到平面BDE的距离等于点M到平面BDE的距离.
    取AD的中点H,连接EH,BH,

    ∵EA=ED,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DAB=60°,∴EH⊥AD,BH⊥AD.
    ∵平面ADE⊥平面ABCD,平面ADE∩平面ABCD=AD,EH⊂平面ADE,
    ∴EH⊥平面ABCD,∴EH⊥BH,易得EH=BH=,∴BE=,
    ∴S△BDE=××=. 设点F到平面BDE的距离为h,
    连接DM,则S△BDM=S△BCD=××4=,连接EM,由V三棱锥E-BDM=V三棱锥M-BDE,

    得××=×h×,解得h=,即点F到平面BDE的距离为.

    课后习题
    一.单选题

    1.正方体中,的中点为,的中点为,则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把直线CN平移和直线B1M相交,找到异面直线B1M与CN所成的角,解三角形即可求得结果.在平移直线时经常用到遇到中点找中点的方法.
    【详解】解:取AA1的中点E,连接EN,BE角B1M于点O,
    则EN∥BC,且EN=BC
    ∴四边形BCNE是平行四边形
    ∴BE∥CN
    ∴∠BOM就是异面直线B1M与CN所成的角,
    而Rt△BB1M≌Rt△ABE
    ∴∠ABE=∠BB1M,∠BMB1=∠AEB,
    ∴∠BOM=90°.
    故选:D.

    【点睛】此题是个基础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以及解决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方法(平移法)的应用,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如图,在底面边长为4,侧棱长为6的正四棱锥中,为侧棱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通过作平行的辅助线确定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平面角,在中利用余弦定理求出进而求出CE,再在中利用余弦定理即可得解.
    【详解】如图,取的中点,的中点,的中点,连接,,,,

    则,,从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
    且.
    因为是的中点,是的中点,
    所以为的中位线,所以,则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由题意可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则,即.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故选:D

    3.在直三棱柱中,己知,,,则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条件可看出,则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可证得三角形中,,解得从而得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详解】连接,,如图:

    又,则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因为且三棱柱为直三棱柱,∴∴面,
    ∴,
    又,,∴,
    ∴,解得.
    故选C

    4.(2018·全国Ⅱ高考)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则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第1题图
    【答案】C
    【解析】 如图,将长方体ABCD-A1B1C1D1补成长方体ABCD-A2B2C2D2,使AA1=A1A2,易知AD1∥B1C2,∴∠DB1C2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的角.
    易知B1C2=AD1=2,
    DB1==,
    DC2===.
    在△DB1C2中,由余弦定理,得cos∠DB1C2===-,
    ∴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故选C.
    二.填空题
    5.正三棱柱中,,,为棱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
    【答案】
    【解析】如图,

    ,,
    且,侧棱和底面垂直,




    ∴,且,
    ∴,
    ∴异面直线与成角的大小为.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本题时还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形式下的向量运算求解.

    三.解答题
    6.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且,,

    (1)求证:;
    (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二面角的大小为,如果存在,求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
    【解析】(1)如图,由已知得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
    由已知,
    可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
    又平面ABCD,则,
    所以平面PAC,
    所以.
    (2)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过点作于,则,
    平面,.
    过点作于,连接,则平面,
    ,即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若,则,又,
    ,即是线段的中点.
    存在点使得二面角的大小为.
    在三棱锥中,,
    设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则,
    ,,
    ,解得.
    在中,,,,,

    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项目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空间角与空间距离的计算,属于中档题.
    7.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AB=BC=2,PA=PB=PC=AC=4,O为AC的中点.
    (1)证明:PO⊥平面ABC;
    (2)若点M在棱BC上,且MC=2MB,求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

    【解】 (1)证明:∵PA=PC=AC=4,O为AC的中点,∴PO⊥AC,且PO=2. 连接OB,
    ∵AB=BC=AC,∴△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AC,OB=AC=2.
    ∴PO2+OB2=PB2,∴PO⊥OB. 又∵AC∩OB=O,∴PO⊥平面ABC.
    (2)如图,作CH⊥OM,垂足为H,

    又由(1)可得PO⊥CH,且PO∩OM=O,∴CH⊥平面POM.
    故CH的长为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 由题设可知OC=AC=2,MC=BC=,∠ACB=45°,∴OM=,CH==.
    ∴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为.
    8.如图,四棱锥中,底面为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平面平面.

    (1)求证:平面;
    (2)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求的长.
    【解析】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如图所示,为中点,连接,证明,得到证明.
    (2)如图所示,过作于,连接,证明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1)如图所示:为中点,连接,是正三角形,则.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故平面.
    平面,故.
    ,,故平面.
    (2)如图所示:过作于,连接.
    ,,为中点,故,故平面.
    ,故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故,,故.
    ,即,.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面垂直,根据二面角求长度,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相关学案

    (新高考)高考数学一轮考点复习7.5.2《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学案 (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数学一轮考点复习7.5.2《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学案 (含详解),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真题集中研究——明考情,题型精细研究——提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章 第七节 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及距离-2022届(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习题练习学案:

    这是一份第七章 第七节 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及距离-2022届(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习题练习学案,文件包含第七章第七节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及距离解析版docx、第七章第七节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及距离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 第六节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备战2022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习题练习学案:

    这是一份第四章 第六节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备战2022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习题练习学案,文件包含第四章第六节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原卷版docx、第四章第六节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