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二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二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二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二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二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二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B,68,【答案】D,【答案】C,【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二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
    1. 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 )
    A.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为23℃
    B. 本溪最高气温为60℃
    C.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为38℃
    D. 冰箱保鲜室的温度为−5℃
    2.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在使用前都要将液体甩回玻璃泡
    B. 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将玻璃泡拿出液体读数
    C. 体温计在使用后,应该在沸水中高温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
    D.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所以去南极考察可以带酒精温度计
    3. 如图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 冰棒化成水
    B. 草上结了霜
    C. 樟脑丸变小
    D. 滴水结成冰
    4. 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
    A. 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 手掌的宽度约为10
    C. 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 小明身高约为1.68
    5. 有关运动的描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照物的
    B.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第一句是以诗人为参照物,第二句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C. 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
    6. 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匀速上升,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 甲上升 B. 乙下降,但比甲快
    C. 乙下降,但比甲慢 D. 无法判断
    7. 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随路程的增大而增大
    B. 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C. 速度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 公式v=st是速度的计算式,速度大小与路程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
    8. 图中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的速度和路程成正比
    B. 乙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前30s运动较快的是乙车
    D. 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9. 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见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 发声体的振幅太小 B. 发声体振动太慢
    C. 发声体离我们太远 D. 此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变慢
    10. 下列做法中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
    A. 建隔音墙 B. 射击时戴耳罩
    C. 睡觉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模式 D. 上课时关上教室的门窗
    11. 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可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智能系统可根据语音指令完成相应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 系统上的音箱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发出声音
    C. 对系统发布“大点儿声”的指令,目的是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D. 播放音乐时,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12. 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
    A. 孕妇做“B超”
    B. 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粉碎病人体内的结石
    D.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13.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与会代表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分辨出习近平总书记发言的声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 声音只能传递能量
    D. 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4.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海波液体凝固过程的是( )
    A. B.
    C. D.
    15. 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此图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B. 沸腾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量不变
    C. 实验中所选温度计是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D. 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持续沸腾一段时间,这表明沸腾需要吸热


    16. 用体温计先后测量小明、小红、小华三位同学的体温,中途未经下甩,示数相同都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______℃,该温度______是小明的(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测量体温时,体温计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17. 先秦诗人著有“湛湛露斯,匪阳不晞”。诗中“晞”的意思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诗表明影响该物态变化快慢的因素是______。
    18. 如图所示,钢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采取______的办法把石油气体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使气体液化可采用的另一种方法是______。

    19. 在锥形瓶内放入适量的碘颗粒,底部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如图所示。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到烧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种现象叫______。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黑色的颗粒,这是气态碘发生了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上同),生活中______(选填“露”“冰”或“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20. (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木棒的直径,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mm,所测木棒的直径是______ cm。
    (2)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是______min______s,合______ s。


    21. 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钢琴和小提琴同时在演奏同一首乐曲,人们能区分出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
    22. 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王琪演唱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他演唱时,声带______发出了声音。高考、中考期间,为了不影响考生答卷,考场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23. 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点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小车的总路程为______ cm;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
    (3)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m/s;
    (4)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vBC;
    (5)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4. 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完成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控制变量/转换)法,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与______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正在响铃的闹钟铃声的______(响度/音调/音色)越来越小,若罩内的空气完全被抽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由于振动发出声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响度变______(大/小);若拨动钢尺的力保持不变,逐渐______(增加/减少)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______(响度/音调/音色)变低。
    25.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实验时应将______(选填“整块冰“或“碎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加热的优点是______,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同时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
    (2)图甲中有一处操作错误,错误是______。
    (3)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t3时刻时,物质处于______态。
    (4)小明和小华分别用同样的冰做了两次实验(实验过程中保证冰受热均匀)。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同一坐标中作出了不同的图象,如图丙所示。请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小明用的冰初始温度比小华的高
    B.小明用的冰比小华多
    C.小明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小华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D.小明记录温度计示数所用的时间间隔比小华的短
    26. 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
    (1)请你写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甲“40”的含义:______,乙“李庄16km”的含义:______。
    (2)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了30min,则汽车的速度是多少km/h?小明爸爸驾车是否超速?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李庄最快需要几分钟?
    (4)近期,我国又加大了对超速和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请你写一句相关的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一定要按交通法规驾车。







    27. 有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向山崖开过来,当它鸣笛后2秒钟听到回声。问:
    (1)2秒钟内声音、汽车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2)鸣笛处离山崖有多远?
    (3)听到回声处离山崖有多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符合题意;
    B、本溪最高气温约为32℃,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冰箱保鲜室的温度约为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D

    【解析】解:A、体温计在使用前都要将液体甩回玻璃泡,温度计不需要,故A错误;
    B、测量液体温度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可以拿出液体读数,故B错误;
    C、体温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不可以在沸水中高温,故C错误;
    D、因为酒精的凝固点为−117.3℃,低于南极的最低温度,所以在南极考察站测量气温时要用酒精温度计,故D正确。
    故选:D。
    用温度计时:①首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之外;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③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用力甩一下,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
    ④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是初中物理中较重要的测量工具,要记清使用前的注意事项,会正确测量和读数。

    3.【答案】C

    【解析】解:A、冰棒化成水,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草上结了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滴水结成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4.【答案】B

    【解析】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手掌宽度在10cm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一张试卷的厚度在70μ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1.68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5.【答案】A

    【解析】解:
    A、“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描述潮水相对于观众在运动,是以观众为参照物的,故A错误;
    B、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云与我俱东”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故B正确;
    C、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描述轻舟相对于“万重山”在运动,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故D正确;
    故选:A。
    参照物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选定的用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参照物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但参照物不能选择物体本身。
    本题要注意区分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的不同。考查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判断能力。

    6.【答案】B

    【解析】解:A、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故A错误;
    BC、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且,故B正确、C错误;
    D、由于B选项正确,故D错误。
    故选: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7.【答案】D

    【解析】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公式v=st是速度的计算式,速度大小与路程及时间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大小跟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都没有关系。
    理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并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由图示可知,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相同,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和路程无关,故A错误;
    B、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甲用时30s,甲车行驶900m,乙用时30s,乙车行驶750m,前30s运动较快的是甲车,故C错误;
    D、由图示可知,在40s内,甲车的路程等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1)物体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
    (2)比较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或比较甲乙两车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进一步判断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和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知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的平均速度大,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少的平均速度大。

    9.【答案】D

    【解析】解:A.物体的振幅太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有可能听不到,故选项A正确;
    B.物体振动太慢,低于20Hz,人耳就听不到了,故选项B正确;
    C.物体离人太远,人耳感知声音的响度就变小了,有可能听不到,故选项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但不是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响度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此题考查了人耳听到的声音条件,人耳的听频范围,影响响度的因素,这些基础知识同学们要掌握并记住。

    10.【答案】B

    【解析】解:A、建隔音墙,属于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射击时戴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睡觉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模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上课时关上教室的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结合三种途径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C

    【解析】解:A、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箱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故B正确;
    C、“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以及声音的利用,是声学综合题。

    12.【答案】A

    【解析】解:A、孕妇做“B超”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
    BCD、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外科医生用超声波粉碎病人体内的结石、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等,都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
    (2)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声音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声音在传递过程中,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是一道基础题。

    13.【答案】D

    【解析】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由于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是不同的,“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故B错误;
    C、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也能够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利用、声音的特性,以及防止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4.【答案】D

    【解析】解:A、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不符合题意。
    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像,不符合题意。
    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不符合题意。
    D、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像,符合题意。
    故选:D。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此题考查了晶体的凝固与熔化图像与非晶体凝固、熔化图像的区别,关键是搞清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和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15.【答案】D

    【解析】解:A、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直到消失;沸腾时,烧杯中的水上下温度一样,水不断汽化,形成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所以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故A错误;
    B、沸腾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水汽化成水蒸气,所以烧杯中水的质量减小,故B错误;
    C、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故C错误;
    D、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要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是因为石棉网和烧杯底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会继续吸热,但过一会,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酒精灯也已撤去,水停止沸腾,说明沸腾需要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1)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直到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
    (2)沸腾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一部分水会变成水蒸气;
    (3)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高于60℃;
    (4)沸腾条件为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本题考查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内容包括测量仪器的选择、沸腾条件以及实验现象等,属于常考的基础知识,要掌握扎实。

    16.【答案】38.5一定  可以

    【解析】解:体温计的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即分度值为0.1℃),示数是38.5℃;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左右,所以该温度属于不正常范围;先后测量小明、小红、小华三位同学的体温,中途未经下甩,示数相同说明小红、小华的体温不会高于小明的体温,示数保留的是小明的体温;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故答案为:38.5;一定;可以。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左右;高于37.3℃属于不正常;体温计的构造特殊,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
    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温计的正确使用和正确读数,以及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等。

    17.【答案】汽化  液体的温度

    【解析】解:这句诗的意思是“晶莹剔透又繁盛的露珠啊,太阳不出来它们不会蒸发”,诗中“晞”的是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蒸发)。
    此诗表明影响汽化(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的温度。
    故答案为:汽化;液体的温度。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蒸发的沸腾两种方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本题以一句先秦的古诗为内容,考查了对物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的了解,有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是关键。

    18.【答案】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

    【解析】解: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液化可以大大的减少体积,可以节省空间;
    使气体液化可采用的另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不能使所有的气体都液化)。
    此题考查的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要学会使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9.【答案】升华  凝华  霜

    【解析】解:(1)在烧杯里放适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
    (2)过一会儿,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玻璃片上,发生了凝华现象;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屋顶及地面形成的;
    冰是水凝固形成的;
    所以,生活中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霜。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0.【答案】11.20436.5276.5

    【解析】解:(1)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木棒左侧与8.00cm对齐,右侧与9.20cm对齐,所以木棒的直径为d=9.20cm−8.00cm=1.20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4”与“5”之间,偏向“5”,所以分针读数为4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6.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6.5s,即秒表的读数为4min36.5s=4×60s+36.5s=276.5s。
    故答案为:(1)1;1.20; (2)4;36.5;276.5。
    (1)刻度尺在测量之前,要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秒表的分度值和读数,刻度尺和秒表是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的测量工具,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1.【答案】音调  音色

    【解析】解: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琴弦的长度,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不同乐器有着不同的音色,故用音色来区别各种乐器。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及其特征,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中考的热点。

    22.【答案】振动  声源处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琪演唱时,声带振动发出了声音;
    考场周围禁止鸣笛,即从声源处禁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
    故答案为:振动;声源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23.【答案】0.1cm10.00v=st  0.02小于  增大斜面的坡度

    【解析】解:(1)由图可知,每一小格的大小是0.1cm,因此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小车的总路程为10.00cm;
    (2)由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可知,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测量的;
    (3)由图可知AC段的路程为:sAC=10.00cm−4.00cm=6.00cm=0.06m,
    AC段的时间为:tAC=09:33:23−09:33:20=3s,
    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sACtAC=0.06m3s=0.02m/s;
    (4)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为:sAB=10.00cm−7.50cm=2.50cm=0.025m,AB段的时间为:tAB=09:33:22−09:33:20=2s,
    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sABtAB=0.025m2s=0.0125m/s;
    BC段的路程为:sBC=7.50cm−4.00cm=3.50cm=0.035m,
    BC段的时间为:tBC=09:33:23−09:33:22=1s,
    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sBCtBC=0.035m1s=0.035m/s;
    由上述分析可知vAB

    相关试卷

    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二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三)-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二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三)-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m,理由是______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重点中学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普通用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重点中学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普通用卷,共27页。

    湖南省祁阳县浯溪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学期期中学情调查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祁阳县浯溪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学期期中学情调查物理试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力、竖直向下,惯性,运动状态,压强,大气压,改变物体形状、重力,作用点、不是,减小、低, 2,加速, 0,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