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岭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岭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B,5D,8g,01g),【答案】A,【答案】B,【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岭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某同学的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A. 骑自行车上学
B. 将废弃易拉罐丢入“可回收垃圾”桶
C. 用洗菜的水冲厕所
D. 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至最低
2. 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烧制陶罐
B. 雕刻石像
C. 水车灌溉
D. 预报地震
3.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氢气 B. 金刚石 C. 食盐 D. 二氧化碳
4. 人体缺少钙元素易患的疾病是( )
A. 骨质疏松 B. 贫血 C. 甲状腺疾病 D. 侏儒症
5. 名称中含“水”字的物质有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蒸馏水 B. 油水 C. 泥水 D. 矿泉水
6.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测定溶液酸碱度
C. 取用稀盐酸
D. 点燃酒精灯
7.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石墨质软,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
B. 不锈钢耐腐蚀,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C. 金属铜具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导电材料
D.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8.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B. 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后取出表面变红
C.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产生白烟
D.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9.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Na2CO3 B. Au C. NO2 D. KOH
10.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2个镁离子:2Mg+2 B. 银元素:AG
C. 五氧化二磷:P2O5 D. 8个硫原子:S8
11. 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pH=1.2 B. pH=5.7
C. pH=6.5 D. pH=12.5
12.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威廷汉和吉野彰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卓越贡献。如图是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
B. 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C. 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D. 氯化锂的化学式为LiCl2
13.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化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阀门
B. 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C. 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14. 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B. 1个乙硫醇含有9个原子
C.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12×2+1×6+32×100%
D. 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15.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比较金属活动性
C. 验证微粒运动
D. 验证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6. 下列相关比较中,关系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20℃铜
C. 沸点:氯化钠稀溶液CO(NH2)2
17. 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 ②中称量NaCl的过程中,若天平指针左偏,应向右盘继续加砝码至天平平衡
C. 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8.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物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硬水和软水
鉴别
分别滴加肥皂水
B.
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Cl
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CO2中的CO
除去CO
点燃
D.
检验CaO中是否混有CaCO3
检验
取样加足量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19. 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的大
B. T1时,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大
C. T2时,KNO3与NaCl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D. 将T1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变为饱和(不考虑溶剂蒸发)
20. 某同学取8g ZnO、Al2O3、Cu的混合固体,加入20%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73g稀盐酸,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结束后,溶液最终呈蓝色
B. 实验过程中一定有置换反应发生
C. 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水的总质量为62g
D. 原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为60%
21. 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
(1)以下是人们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______ 。
A.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
B.多饮水,保证身体充足的水分
C.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2)勤洗手是好的生活习惯。某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用该肥皂洗手时,硬脂酸钠能把手上的油渍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而洗去,这一事实的原理是 ______ (填“溶解”或“乳化”)。
(3)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4)消毒剂乙醇(C2H5OH)俗称酒精。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能有效地杀菌消毒。医用75%酒精溶液中溶剂是 ______ (填化学式);常温常压下,乙醇易挥发,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燃易爆,在室内不适宜喷洒高浓度乙醇溶液。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5)“84”消毒液也是常用消毒剂,其消毒原理是NaClO+CO2+H2O=X+HClO,生成的HClO具有杀菌作用。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______ ,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22. 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时刻离不开氧气,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如表为某同学测量的呼吸前后气体组成的实验数据(通常状况)。
物质
吸入空气(体积分数/%)
呼出气体(体积分数/%)
氮气
78
75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蒸气
a
b
(1)呼吸时消耗O2产生CO2,该过程 ______ 能量(填“吸收”或“释放”)。呼吸前后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变化较大,实验中其体积分数b ______ a(填“>”“=”或“”“=”或“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沸点升高,沸点:氯化钠稀溶液>蒸馏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它们的1个分子中均含有2个氮原子,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硝酸铵,则氮元素的含量:NH4NO3;
(2)>
【解析】解:(1)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该过程释放能量;呼吸前后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变化较大,实验中其体积分数b=1−75%−16%−4%=5%;a=1−78%−21%−0.03%=0.97%,所以b>a;故填:释放;>;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呼吸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呼出气体中氮气的含量小于吸入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所以实验中呼出气体的总体积大于吸入空气的总体积。故填:>。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呼吸前后气体组成的实验数据表,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分离液态空气 混合物 c
【解析】解:(1)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
故填:分离液态空气。
(2)甲烷CH4和H2O高温下反应得到CO和原料气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3)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氨气、氮气和氢气等物质,是混合物。
故填:混合物。
(4)由图中信息可知,压强越大、温度越低,氨含量越高,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400大气压、300℃。
故填:c。
(1)氮气和氧气沸点不同。
(2)甲烷CH4和H2O高温下反应得到CO和原料气H2。
(3)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4)由图中信息可知,压强越大、温度越低,氨含量越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温室 增大 分子间的空隙
【解析】解:(1)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故填:温室;增大;
(2)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间的空隙;故填:分子间的空隙;
(3)由图示可知,二氧化碳在太阳能和四氧化三铁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炭黑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环境的影响、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来分析;
(2)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图示中的化学反应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太阳能工艺图、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abd
【解析】解:(1)a.燃油汽车的尾气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b.大量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
c.人与动物的呼吸排放出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d.燃放鞭炮会产生氮氧化物、烟尘等空气污染物。
故填:abd;
(2)由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意义可知,方框处还应添加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1个氮分子,即;故填:。
(1)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26.【答案】分液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D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KClO3−MnO2△2KCl+3O2↑Ab蒸发
【解析】解:(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D;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②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因为该温度下,A将残留固体冷却至室温(20℃),称得其质量为4.8g,KCl的质量=4.8g−1.5g=3.3g,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g,欲将KCl全部溶解,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体积约10mL;③对溶解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滤渣经处理得MnO2,从滤液中获得KCl晶体的最佳方法是蒸发;故答案为:①2KClO3−MnO2△2KCl+3O2↑;A;②b;③蒸发。
(1)仪器的名称与用途;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本考点考查了气体的制法、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7.【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右 密闭
【解析】解:(1)A.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B.红磷燃烧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应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C.红磷足量才能保证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使得测定结果更精确。
故答案为:AC;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A.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可能是部分氧气溶于水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可能是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可能是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对生成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没有影响,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实验中两只试管中的白磷均与氧气接触,但是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而冷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对比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出,所以若反应前天平平衡,反应后天平的指针会向右偏转;因此,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最好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故答案为:右;密闭。
(1)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原理、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来分析;
(3)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知识覆盖面比较广,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28.【答案】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收集尾气,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使蒸馏水中不再溶有氧气 粗细 蒸馏水中的钢丝表面没有锈斑,潮湿的钢丝表面有锈斑 氯化钠的存在加快了铁的生锈速率 时间-湿度 吸水性树脂 ABFe2O3+3H2SO4=Fe2(SO4)3+3H2OFeSO4、H2SO4 漏斗 645.87
【解析】解:
(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
(2)炼铁时要用到焦炭,它有两个作用。炼铁时需要高温,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热,可供给炼铁使用;炼铁时还需一氧化碳作还原剂,二氧化碳与过量焦炭反应可以生成一氧化碳;故填: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开始玻璃管中充满空气,如果不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在加热条件下很容易引起爆炸,故填: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尾气中含有未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造成空气污染;故填:收集尾气,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一、探究铁的生锈条件
(1)常温下的蒸馏水中溶有少量的氧气,实验中,蒸馏水煮沸并骤冷的目的是使蒸馏水中几乎不再溶有氧气;故填:使蒸馏水中几乎不再溶有氧气;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可知,实验中,4份整理成球状(直径略大于20mm)的钢丝棉的粗细、组成、总长度等均需相同。故填:粗细;
(3)通过对比实验中发现蒸馏水中的钢丝棉表面没有明显变化,潮湿的钢丝棉表面出现少量红褐色锈斑,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填:蒸馏水中的钢丝表面没有锈斑,潮湿的钢丝表面有锈斑;
(4)影响钢铁锈蚀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和酸碱性等,潮湿的钢丝棉表面出现少量红褐色锈斑,盐水浸温的钢丝棉表面出现明显红褐色锈斑,左右2支管内的液面高度差明显增大,U形管左侧支管内的液面高于右侧支管内的液面,这一现象说明氯化钠的存在加快了铁的生锈速率;故填:氯化钠的存在加快了铁的生锈速率;
二、探究铁粉型“暖宝宝”反应原理与铁的生锈本质是否一致
(1)随着铁粉的锈蚀装置内水蒸气的含量应该降低,所以时间-湿度曲线与探究Ⅰ不相符,原因可能与“暖宝宝”原材料中的吸水性树脂有关;故填:时间-湿度;吸水性树脂;
(2)影响钢铁锈蚀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酸碱性等以及钢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暖宝宝”中铁为粉末状,增大了接触面积,加快了铁粉的锈蚀速率;蛭石的保温作用提高了环境的温度,加快了铁粉的生锈速率;暖宝宝中氧气的含量与外界环境相同并不高,故选AB;
(1)根据酸的化学性质,酸能够跟金属氧化物反应,废铁中含少量氧化铁,故还发生Fe2O3+3H2SO4=Fe2(SO4)3+3H2O;
(2)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所以在溶液中含有剩余的硫酸和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所以滤液M中肯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FeSO4、H2SO4;
(3)操作A后得到了滤液和固体,所以可以判断操作a为过滤,所以还需要的玻璃仪器为漏斗;
(4)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当温度大于64℃时产生了FeSO4⋅4H2O,所以应该将温度控制在64℃以下;
(5)根据题意分析,硫酸过量,则剩余固体为碳0.24g,所以铁和氧化铁的质量共为8g−0.24g=7.76g,铁单质一部分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一部分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因此应根据两个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设与稀硫酸反应的铁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x0.2g
562=x0.2g
x=5.6g
设与硫酸铁反应的铁质量为y
Fe2(SO4)3+Fe=3FeSO4
400 56
400y56 y
5.6+y+400y56=7.76gy=0.27g
则铁的质量为:5.6g+0.27g=5.87g
(1)根据工业炼铁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2)根据工业炼铁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实验现象以及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从实验的安全,环保角度去分析;
一、(1)根据气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来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的要求来分析;
(3)根据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4)根据加快铁锈蚀速率的因素来分析;
二、(1)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2)根据金属锈蚀条件以及图象信息来分析;
(3)根据加快金属锈蚀的因素来分析;
(4)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及其验证方法来分析解答。
(1)根据铁、氧化铁都能和稀硫酸反应,可以依据反应物、生成物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所以在溶液中含有硫酸和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方法为过滤,可知A的操作是过滤,所以还需要漏斗,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4)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当温度大于64℃时产生了FeSO4⋅4H2O,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5)根据题中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本题考查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的步骤、现象、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在计算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时关键是明白二氧化碳中的氧有一半来自铁的氧化物,从而很简单的解决此题。本题锻炼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下列图标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扬州市梅岭教育集团2020-2021初三上学期化学期中试卷+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江苏扬州市梅岭教育集团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7,95 g,8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