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2.2 碱及其性质(1)(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3885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2.2 碱及其性质(1)(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3885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2.2 碱及其性质(1)(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3885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展开综观近年宁夏中考试题,以氢氧化钠变质为题材的探究性试题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实施下,以实验为手段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命题思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是中考的热点和平时教学的重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不能不引起各位备考师生的高度重视。
2014年中考18题考查的是氢氧化钠样品与酸反应的相关计算;2015年和2018年两年考查氢氧化钠的变质探究;2016年考查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证明;2017年考查氢氧化钙的变质。主要以“实验探究题”为主,分值都在10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原因以及方程式;变质情况的猜想与假设和验证以及验证过程中涉及到的步骤、现象、结论、方程式;拓展和反思;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虽然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也会书写相应的方程式,单个考查还能应对。但是,将酸碱盐的知识整合到一起成为一道题,他们的能力还有点欠缺。对于这些知识的系统性不熟、逻辑性不强,思维受限,不能准确快速的提取知识来解答。造成这道题平均分不高,难度系数增大。
【教学目标】
1、熟记 NaOH、Ca(OH)2 等碱的四条化学性质
2、知道 NaOH、Ca(OH)2 在空气在变质原因以及检验变质的方法
3、通过进一步复习理清几种常见物质变质的探究思路以及保存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 NaOH、Ca(OH)2 变质的检验方法
【教学策略】
利用表格展示近五年中考该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分值、考查内容,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带领学生从书中归纳和总结碱和碳酸盐的化学性质,教给学生使用教材的方法,也让学生明白复习的落脚点是回归教材。
3、利用希沃5思维导图的强大功能,将碱的性质归纳和碱的变质探究以思维导图的模式展示出来。
4、将知识点习题化,从习题中找出考查的知识点,然后复习巩固,教给学生答题的技巧,然后,再习题强化,做到讲练结合,完成知识点的掌握和提升。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正板)
变质的原因:CO2+Ca(OH)2=CaCO3+H2O
(副板)
变质:有碳酸钙
没变质:无碳酸钙
氢氧化钙变质
证明碳酸钙存在
盐酸
是否变质
盐酸
酚酞
全部变质:碳酸钙
部分变质:碳酸钙
氢氧化钙
有碳酸钙,
证明氢氧化钙是否存在
3、是否完全变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习题引课
出示18年中考19题,分析考查的内容是什么
看题思考
以中考真题引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列表
展示
出示近五年中考分析:从题型、分值、内容入手分析,强调重要性
看,听
让学生熟悉出题方式,引起重点关注
出示
学习
目标
课件展示目标
1、熟记 NaOH、Ca(OH)2 两种碱的四条化学性质
2、了解 NaOH、Ca(OH)2 变质的检验方法
3、通过进一步复习领悟几种常见物质变质的探究思路以及保存方法
齐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环节一、
复习
旧知
1、提问复习:常见的碱有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带领学生回归教材)逐条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根据老师的提示阅读教材,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回归教材,熟记知识点,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的能力
2、展示教材中各条性质的图片,让学生与自己的教材对照归纳
对照总结
给学生提示,总结学习方法
3、碱的化学性质从本质上都可以使碱发生变质。空气无处不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易和碱反应,导致碱的这一变质显得尤为突出。常设计的碱的变质,思考角度都是从碱与二氧化碳反应入手,考查氢氧化钠的变质、氢氧化钙的变质延伸到与它相关的生石灰的变质。
认真听讲
培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让学生明白从一般到特殊的学习思路
环节二、
解决问题
——
探究碱变质的思路和方法
1、出示18年中考题19题,提问:这道题具体考查了氢氧化钠变质的哪些方面?用笔在白板是哪个画,让学生回答
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
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变质的原因、是否变质的猜想以及对猜想的实验验证。然后逐一进行分析。
仔细听讲
交给学生审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分析变质的原因,指定学生回答并板演方程式,引导其余学生练习书写
回忆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并书写方程式
巩固旧知,培养学生会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是否变质】
是否变质分为变质和没有变质,没有变质是没有碳酸钠,而变质含有碳酸钠,因此只要验证碳酸钠是否存在就可以,而验证碳酸钠存在就利用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根据教师的引导理清证明是否变质的方法
通过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设计实验验证碳酸钠存在】
利用希沃白板中的表格功能,从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三个方面证明碳酸钠存在,并强调过量酸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书写方程式
回答问题,书写方程式
熟记方程式,并教给学生正确设计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分析是否完全变质】
变质分为全部变质和部分变质,要想区分就要在碳酸钠存在的前提下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检验氢氧化钠存在,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无色酚酞,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水溶液都显碱性,因此,碳酸钠的存在对氢氧化钠的验证造成干扰,应将碳酸钠除去。
【拓展】除杂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加入酸碱都不行,酸将原物质反应,碱又生成原物质,只能用盐(氯化钙或氯化钡)最好。然后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听讲,并回答问题,分析探究是否变质要看是否存在碳酸钠,然后归纳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学习除杂的方法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熟记探究过程
让学生找不同点和相同点,得出证明氢氧化钠存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并且学生探究方法
7、引导学生完成18年中考19题,然后用希沃助手或利用视频展台将一些学生的作业拍照上传,让其余同学纠错
完成练习,并纠错
通过练习巩固复习内容,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互相纠错发现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答题规范性
【氢氧化钙的变质的探究】
循着氢氧化钠变质探究的思路,师生一起总结氢氧化钙的变质。强调探究过程中涉及都的方程式和使用的试剂。强调设计实验的方法:需包含以下步骤:取样——加试剂——说操作——描现象——下结论
听讲学习
实验探究的步骤并记录
培养对比知识,让学生明白知识之间的关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做到全面、准确
环节三、
强化练习
出示17年中考19题,引导学生完成解答。并用希沃教学助手上传学生答题情况,针对典型错误以及普遍错误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练习
以练促学,培养学生的读图你能力、答题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
方法思路总结
常见的碱中考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查:怎么考、解决方法和设计实验过程的角度。
边听边记录,
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会抓住主要的知识来解决试剂问题。
变质的原因利用的是碱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二氧化碳反应这一条性质。
记录碱的变质探究思路以及方法,学会设计实验过程
变质情况的猜想分为两大类:变和不变,利用碳酸盐的性质解决。变质的程度则任然利用碱与指示剂反应的性质,而碳酸盐有时会碱的验证造成干扰,在利用碳酸盐的化学性质将其除去。探究步骤都是一样的:取样——加时试剂——说操作——描现象——下结论。
熟记碱变质的探究思路,以及涉及到的方程式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
展示探究的口诀并给学生解释
展示氢氧化钠变质的微课,留给对这部分知识还有疑问的学生,让课下继续学习
熟记口诀
有时间看微课
运用口诀熟记碱的变质问题,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给学生思路
课堂检测
出示课堂检测
完成课堂检测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2 碱及其性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2 碱及其性质教案设计,共3页。
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1 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1 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