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书第61~63页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形成1厘米的长度表象。
2.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会用直尺画定长的线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表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自己课桌的长和宽。
说一说课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为什么大家说的数不一样呢?
2.观察课本的长和宽。
谁能说一说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小结:为了准确的知道物体边的长度,我们可以用直尺测量。
二、认识厘米
1.观察直尺。
(1)介绍刻度。
直尺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刻度是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说明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个这样长的一段都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
学生自己比试1厘米的长度,看与身体的哪一部位的长度差不多。
(3)从0到5是几厘米?从几到几也是5厘米?
用手比划厘米的长短。
2.量一量。
(1)量自己铅笔的长度。
估一估,铅笔的长度。相互协作量出铅笔的长度。说出是怎样量的。
教师示范并讲解:测量时,铅笔的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的几就是几厘米。
(2)练一练。
先估计课本、铅笔盒的长度。再用直尺测量。
3.画一画。
(1)学习画线段。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①先对准0刻度,点上一个端点。
②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刻度“4”的地方。
③在对准“4”的地方画另一个端点,并在线段上写上4厘米。
(2)学生尝试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交流,并说出原因。(使用刻度尺应注意的地方)
2.“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独立尝试。交流帮助。教师引导,帮助订正。
3.“想想做做”第4、5题。
先估计。动手测量。交流讨论,帮助指正。
4.“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完成,再相互检查,最后指名说出画线段的步骤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画线段的方法:
1.先对准0刻度,点上一个端点。
2.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刻度“4”的地方。
3.在对准“4”的地方画另一个端点,并在线段上写上4厘米。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它们在发现新知、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体会感悟,自主探究,利用尺子画线段,渗透估算思维,课后延伸,总结全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用厘米量和画,延伸拓展,分享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