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备课ppt课件
展开【名词解释】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类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发生的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方作用于生产力 。
(一)落地生根: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二)焕然一新:从部落到国家 ——生产关系的变化(三)枝繁叶茂:多元独立的农业生产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一、落地生根: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读图】远古人类是如何进行生产与生活?
周口店“北京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田园洞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生产】使用木、骨和石制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
【生活】群居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不断迁徙
(2)【读图】与远古时期相比,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现原始农业和畜牧,人们从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转变 ……
2. 原始农业和畜牧的出现
特点:多元中心; 多样性; 独立发展。
时间:约1万年前左右。
距今1万年前左右的生产与生活
材料一 有了原始农业,食物来源较前丰富了,生活较前有了保障,这样人们才有条件从事副业生产,如: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等……由于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要附着于土地,同时生活又较前有了保障……所以人们开始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 ——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史》
材料二 原始音乐的产生与集体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人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喊声,便是最基本的声乐因素。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材料三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
(3)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农业出现的影响。
(1)生产力: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食物供应→人口增长)
(2)生活方式:由迁徙到定居,形成聚落;(3) 生产方式:手工业出现和发展
(4)思想文化: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科学技术的发展
农业出现推动人类落地生根,是生产力的一次飞跃,也是人类历史的一次经济革命。
材料四 农业革命还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5)生产关系: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二、焕然一新:从部落到国家 ——生产关系的变化
农业革命还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
(4)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第3目内容,分析农业革命是怎样引发生产关系变化的。
经济基础(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男女分工和社会地位:男子占主导,妇女退居从属地位。
(2)剩余产品,私有制和贫富分化:氏族部落首领地位上升,氏族内部平等关系被打破。
(3)阶级分化:随着部落间战争与氏族内部分化,出现自由民和奴隶。
(4)国家产生:为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
农业的产生,推动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人类社会从部落发展到国家,焕然一新。
三、枝繁叶茂:多元独立的农业生产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5)读图:世界主要文明发源地与农耕与畜牧的起源地有何关系?为什么?
灌溉农业发达,孕育早期世界主要文明; 各区域文明通过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诞生之后,因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地区的食物生产各具特色,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请依据教材第2目内容,梳理下表:
种植:大麦、小麦; 饲养:山羊、绵羊、牛等
古希腊:(粮食作物)大麦和小麦;(经济作物)蔬菜、葡萄和橄榄等;(典型特点)分区耕作;轮作 古罗马:谷物为主,种植橄榄和葡萄
种植:南稻北粟(麦); 饲养:猪、狗等;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战国以后); 典型特点:精耕细作
种植:玉米、甘薯、马铃薯; 饲养:骆马; 代表:“浮动园地”
土地占有:王室、神庙、贵族、商人;经营方式:合伙经营或出租给佃户;国家治理:用法律规范社会秩序。
土地占有:王室、神庙; 国家治理:治理尼罗河,建灌溉体系,发展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
土地占有:由君主、贵族占有到地主、贵族、自耕农占有; 经营方式:从集体耕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生产; 国家治理:重农抑商和兴修水利。
古希腊:(土地占有)公民拥有,使用奴隶劳动; (经济结构)手工业和商品交换发达。 古罗马:(土地占有)长期土地国有,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济结构)商品经济发达;对外征服扩张。
土地占有:贵族、村社和家庭;国家治理:对土地严格管理。
种植格局北方旱地粟麦农业区南方水田水稻农业区
(土地占有)土地由君主、贵族占有到地主、贵族、自耕农占有; (经营方式)从集体耕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生产。
(6)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理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史记.商君列传》
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水源
(国家治理)重农抑商; 兴修水利工程
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自然气候条件不同,古代中国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精耕细作】通过投入更多的劳动、更多的肥料、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修建水利工程、改进耕作制度等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种植格局:南稻北粟(后为南稻北麦)。(2)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私有为主,土地兼并盛行(战国开始)。(3)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战国开始)。(4)国家治理:一方面国家通过兴修水利、赈灾和救灾,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实行重农抑商。(5)耕作特点:不断变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6)产业结构:以农业种植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
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情况
对每年洪水泛滥(不可预见)的恐惧,加上永远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感到,自己正在独自面对许多自身无法控制的力量。苏美尔人在一首诗中写写道:“只有人,寿命不长,无论做什么,都如轻风一场。”……他们认定人生来只是为神服务的…… 美索不达米亚人视图通过编纂完备的法典来减轻笼罩者他们的不安全感,而《汉莫拉比法典》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洪水泛滥,外敌入侵,威胁食物生产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国家治理)通过法律规范社会秩序 (《汉莫拉比法典》)
尼罗河从南向北流经埃及,为埃及带来了充足的水源。尼罗河每年的定期泛滥,带来了大量上游的泥沙。这些泥沙来自非洲的热带草原,富含庄稼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料,等于每年给尼罗河下游两岸的土地普遍施了一次肥……公元前5世纪访问过埃及的希罗多德宣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 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尼罗河为食物生产提供充足水源和养料等
(国家治理)治理尼罗河,建灌溉体系,发展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
(经济结构)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
(阿兹特克人)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上定居下来,然后占据了阿纳瓦克谷地的大部分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岛屿变得非常拥挤,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 ——《全球通史》
食物生产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国家治理)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
(一)落地生根: 从采集到生产
(二)焕然一新: 从部落到国家
(三)枝繁叶茂: 从单一到多元
(2)原始农业和畜牧出现
(1)男女社会地位变化
(2) 私有制和贫富分化
(3)阶级分化和国家产生
1. 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从以原始的狩猎采集等寻找食物的方式转化为饲养和种植,原始的种植也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而且比以前通过狩猎获取食物来源要稳定的多。这些变化反映了( ) A. 种植生活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B. 农业成为古代社会基本生产部门 C. 种植经济根本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D. 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社会大分工
2. 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非洲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发达,成为世界农业起源中心。这说明( ) A. 农业起源中心的多元性 B. 农业的起源具有一致性 C.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相同 D. 原始农业历史悠久
高中历史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示范课ppt课件,共1页。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用火烧烤食物,1以采集渔猎为主,2会使用火,5过迁徙群居生活,女性地位,4女性地位较高,避免疾病或中毒,人口增长禽兽不足,局部的人地关系失衡,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文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