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教案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掌握人类获取食物的不同手段,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时空观念:能通过史料分析农业出现的重要意义。
3.史料实证:能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分析并认识影响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理解古代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国家的诞生。
4.历史解释:能通过对己学知识的总结,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食物生产的不同特点,梳理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发展线索。
5.家国情怀:认识到农业和畜牧业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农业的交流与传播为世界各地的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和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文明的起源与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难点:古代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教学方法】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提前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忆河姆渡人的生活方式。
新课讲授: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一)原始农耕和畜牧产生以前
1.特点: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
2.表现:
(1)采集渔猎: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作为食物。
(2)生产工具: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生产力低下)
(3)生活方式: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4)妇女地位:生育抚养后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女性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二)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食物生产,农业革命
1.背景:
在长期采集和渔猎中,人类逐渐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2.时间:大约1万年前
3.表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①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
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及其成就(表现)
东亚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最早种植水稻
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
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 小麦、大麦原产地9000年前饲养绵羊和山羊
中美洲玉米、甘薯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骆马
4.意义
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②改变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③加速人口增长。
2)促进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①从迁徙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
②手工业独立出现;
③精神生活逐渐丰富: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3)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4)男女地位变化:男子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5)国家应运而生:农业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对立,国家形成。
二、不同地区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1)农业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2)古巴比伦王国,王室、神庙、政府官员、贵族和伤人等拥有许多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租给佃户。
(3)古埃及的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2.古代中国
①食物生产:
古代中国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社会生活:农业生产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小农经济战国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
国家政策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水利工程秦国修建的都江堰、西汉修建的龙首渠等,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生产分布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3.古代希腊
①食物生产:
A主要粮食作物:西亚传入的大麦、小麦B.谷物与蔬菜轮作;建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②社会生活:奴隶制经济
4.古代罗马
①食物生产: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②社会生活:土地制度:国有→私有
5.古代美洲
①食物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
②社会生活:土地制度:村社土地公有制
(阿兹特克)土地归公社所有,分给各个家族共同耕种。此外,还有专门供养祭司和军事首领的土地以及供军需用的军用地。这些土地用公社成员和奴隶来耕作。奴隶主要由战俘和债务奴隶构成,贵族和祭司一般都占有奴隶,用以从事耕作和建筑等劳动。奴隶也是买卖的对象。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1.男子在生产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1)农业的产生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
(2)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2.私有财产的出现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
(2)表现:氏族部落首领利用自己的权力,把一些集体财物据为已有,变成私有财产。
(3)影响: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3.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1)在领导氏族部落对外交战的过程中,军事首领的地位日益上升,个人权力也不断加强。为了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人们往往不再杀死战争中的俘虏,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这样,在氏族社会中,就有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
(2)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了。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有一个强制机关,国家应运而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课堂练习:见配套课件。
课堂小结:
除了自由人和奴隶之间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间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首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仍然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在这种公社范围内进行的共同耕作制。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作业布置:
见配套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生疏,之前所涉及的比较少,因此讲解重要注意对不同文明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区分,最好结合地理环境进行阐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教案设计,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深化探究,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