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7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7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5202107第1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7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5202107第2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7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5202107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7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5202107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7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5202107,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该日处于北半球的,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河北省邢台市模拟)下图示意某日某半球局部地区大气环流,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该日处于北半球的(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 A )
    ①西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④东南风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第1题,据图经度数值判断,该半球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该图为南半球;读图可知,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图示该日为北半球冬季。第2题,该图为南半球,丁地位于中纬度地区,为盛行西风,南半球吹西北风;乙地位于高纬度地区,其风带为极地东风,南半球吹东南风;故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西北风和东南风。
    (2020·北京市东城区期末)西风分速是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下图为南、北半球冬、夏季西风分速分布图。读图,据此回答3~4题。
    3.北半球中纬度冬季西风分速比夏季大,主要是由于( A )
    A.西北季风 盛行西风 B.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C.东北信风 西北季风 D.西南季风 东南信风
    4.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分速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洋流 D.地形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北半球中纬度(30°~60°)西风分速冬季比夏季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该季节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该纬度范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强;二是由于该季节北半球陆地降温快,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大陆东岸盛行西北季风,也加大了风速中西风的分量。第4题,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南半球的西风分速均远大于北半球,主要原因在于南半球在该纬度范围内缺少大陆,以海洋为主,摩擦力较小,西风分速更大。
    (2020·武汉高三起点考试)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C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6.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A )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 第5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项错误。第6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项表述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项表述正确;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项表述正确。
    (2021·安徽六校模拟)下图是某季节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据此回答7~8题。
    7.冬季最容易被陆地冷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D )
    A.⑤ B.⑥
    C.⑦ D.⑧
    8.与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半岛一带夏季风关系最密切的风带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7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北半球冬季陆地上形成冷高压,一般形成在50°N~60°N的大陆内部,而该纬度地区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所以冬季最容易被陆地冷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图中的⑧。第8题,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半岛的西南季风(夏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形成的。
    (2021·湖南省长沙市模拟)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读下图完成9~11题。
    9.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 C )
    A.西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北部
    10.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 C )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角大
    ②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
    ③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
    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为( A )
    A.盛行西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北信风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西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7月1日左右,退却时间在9月1日到9月15日之间;西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到10月15日之间;东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东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5月2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故受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区为东南部。第10题,3月到5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白昼变长,太阳高度角变大,吸收热量增多,气温较高,①正确;3~5月西南季风还未到达(西南季风影响南亚的时间为6~9月),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晴天多,降水较少,②错、③对;南亚北部为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北部南下的冷气团,气温高,④对。第11题,读图可知,斯利那加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东北风的背风坡;夏季风到达的时间为7月份前后,3月份夏季风尚未到达;该地海拔较高,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12.(2021·广西桂林市,贺州市,崇左市联合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2019年1月8日T时刻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M是一个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多分布在60°N附近,其强度和位置变化对东亚的天气气候有重要的影响。P是连接亚洲与北美洲的重要航海路线。
    (1)说明M大气活动中心(阿留申群岛附近)的成因。
    (2)分析M偏强对东亚天气气候的影响。
    (3)指出在M影响下的P海域常见的不利航海条件。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了副极地低气压带成因及北半球气压中心的成因。南下的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60°N附近相遇,暖空气爬升,冷空气受热上升,在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在陆地形成亚洲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挤压并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北部(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第(2)题,M偏强时,即中心的气压值低,亚洲高压与M之间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偏大,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强。冬季冷空气势力强,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寒潮等灾害天气增多。第(3)题,在M影响下,即气旋影响下,M气旋势力强,P海域常见的不利航海条件有强对流、暴雨、暴雪、大风、浓雾、风暴潮等。
    [答案] (1)北极的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处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北半球由于陆地气温低,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洲大陆内部形成的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北部(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2)M偏强,亚洲高压与M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偏大,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强,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寒潮等灾害天气增多。
    (3)强对流、暴雨、暴雪、大风、浓雾、风暴潮等。
    13.(2021·邢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带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赤道槽内由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辐合区,也是多雨带。在30°E以西的非洲地区,由几内亚季风与其他偏北风构成了热带辐合带。下图为非洲热带辐合带在一年中最南最北的位置分布图。
    (1)指出图甲和图乙所属的北半球季节,并分析几内亚季风的成因。
    (2)概括30°E以西的非洲热带辐合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述该辐合带上多雨的原因。
    (3)分析Q地气候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解析] 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图甲东北信风南移,赤道辐合带在赤道附近,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表示北半球冬季;图乙东北信风带北移,赤道辐合带在赤道以北分布,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表示北半球夏季。几内亚季风的成因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的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关: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偏,形成西南风即几内亚季风。第(2)题,直观读图30°E以西的非洲热带辐合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一年中全部都位于北半球,呈南北来回摆动。多雨原因从辐合带形成及降水形成条件角度分析:赤道辐合带,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赤道槽内由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辐合区;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量暖湿水汽,加之纬度低,地面受热强烈,产生大范围的空气对流,水汽不断上升,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伴有雷暴、大风、暴雨等天气现象,多对流雨。第(3)题,Q地气候特点结合其所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特点,从全年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分析:Q地处大陆西岸,30°N~40°N纬度间,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Q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候高温少雨;冬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Q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气候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答案] (1)图甲表示北半球冬季,图乙表示北半球夏季。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几内亚季风(或西南风)。
    (2)分布特征:一年中全部位于北半球,呈南北来回摆动。
    原因:在非洲热带辐合带上,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量暖湿水汽,产生大范围的空气对流,水汽不断上升,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伴有雷暴、大风、多雨等天气现象。
    (3)主要特点: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候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气候温和多雨。

    相关试卷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7] 第2章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7] 第2章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