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5202105
展开(2020·江苏卷)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从天体运动位置看,此时( B )
A.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 B.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
C.地月系位于远日点附近 D.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
2.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A )
[解析] 第1题,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其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地球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超级月亮”比平常看起来更大、更亮,说明此时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A错误,B正确;地月系位于近日点或远日点对于“超级月亮”没有影响,C、D错误。第2题,4月8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夜,由此可排除B、C选项;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22时,所以150°E为0时,且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大致与A图对应,D图错误;综上分析,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A图,故选A。
(2018·天津卷)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B )
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4.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C )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对比“天塔”位置示意图和“天塔”景观照片道路分布特点可知,“天塔”景观照片中“天塔”的影子指向的主干道为南北道路,与“天塔”紧临的小路为东西道路,故“天塔”影子指向西北,这说明太阳应位于东南方,因而此时为上午时间,故排除C、D两项;北半球冬季,5:00~7:00天津还未日出,8:00~10:00天津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日影都朝向西北,故A项错误,B项正确。第4题,据“天塔”景观照片可知,此时“天塔”的影长短于“天塔”的高度,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还没有到正午,因而此时天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故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2020·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第二次统测)北京(约40°N)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读图,完成5~7题。
5.该测量仪的原理是( B )
A.昼夜长短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C.地球公转速度变化 D.地球自转速度变化
6.如果将测量仪放在哈尔滨测日影,需要改进的是( C )
A.增加竹竿的长度 B.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
C.增加皮尺的长度 D.改变竹竿与皮尺的方位
7.如果乙为二分日光照图,则北京该日正午( C )
A.竿长与影长相等 B.竿长小于影长
C.竿长大于影长 D.影长逐日变长
[解析] 第5题,正午日影的公式:影长=物体长度×ctH(H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材料可知,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主要是利用正午影长的变化进行节气推算,故B正确。第6题,哈尔滨与北京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且纬度高于北京,因此无论哪一日正午影长都大于北京。在不改变竹竿长度的前提下应该增加皮尺的长度;若皮尺长度不变,则要减小竹竿长度;正午两地日影均朝正北方向,测量方位应保持不变;若改变皮尺与竹竿的夹角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也会导致皮尺长度的相应变化。第7题,由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二分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因此竿长大于影长,故C正确。
(2021·河北省石家庄市模拟)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城市的观察者在6月22日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下表示意我国部分城市地理坐标。据此完成8~9题。
8.观察者所在城市可能是( C )
A.杭州 B.石家庄
C.沈阳 D.哈尔滨
9.观察者在12月22日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B )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0°左右,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可得,该地应位于43°附近,对应表中各地纬度可知,沈阳最为接近。第9题,由于该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正午太阳高度在23°左右。
(2021·山东省临沂枣庄三调联考)某学校高一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内容时,选择学校附近开阔平坦的地方用指南针、量角器等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图2示意)。某日11时20分(北京时间)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量角器方位固定不变,图1示意)。还观测到,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据此完成10~11题。
10.根据活动情况记录可判断,观测地点位于( B )
A.华北平原 B.长白山区
C.塔里木盆地 D.云贵高原
11.观测日期为当地的( A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该地北极星高度为45°,可知该地位于45°N。由材料“某日11时20分(北京时间)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可知,北京时间11时20分时该地地方时为12点,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所求地与已知地经度差,可算出该地位于130°E。根据该地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位于长白山区,B正确。第11题,读图可知,观测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直射地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直射地纬度为0°,该日可能为春分日或秋分日。由材料“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可知,该日过后影子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观测日为春分日,A正确。秋分日过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影子变长。
12.(2021·江西南昌模拟)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2)在甲图中用字母M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甲图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判断甲图中Q点所在晨昏线类型(晨线或昏线),并写出该点的地方时。
(4)简述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过程中,甲图中M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知,A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需经过远日点,根据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即可判断出该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第(2)题,由图示信息知,甲图所示时间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据此结合光照图相关原理即可完成该小题要求。第(3)题,根据上题可知,Q点所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将随地球自转由昼转为夜,所以该晨昏线为昏线。Q点位于赤道上,根据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可知,Q点的地方时为18点。第(4)题,M点位于南半球,B、C分别表示北半球秋分日和冬至日,因此在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过程中,M点昼渐长、夜渐短。
[答案] (1)公转速度先逐渐减慢,经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或快→慢→快)
(2)见下图:
(3)昏线 18:00
(4)昼渐长,夜渐短
13.(2020·江苏省盐城市期中)下图为甲、乙两地同一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两图中分别标出太阳视运动的方向。
(2)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乙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图中α角的最大值为 。若α值变大,则β值变 。
(4)若α=20°,β=50°,则乙地的纬度是 。
[解析] 第(1)题,甲地为顺时针方向,乙地由内侧升起,如下图:
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的太阳高度终日不变,为α度,可知甲地为北极点,其太阳高度即为直射点纬度,因此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太阳直射在北纬α度上,并由北纬α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根据乙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乙地的昼弧小于180°,因此其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第(3)题,图中α角即为极点的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因此图中α角的最大值为23.5°。若α值变大,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更高纬度,已知乙地位于南半球,直射点与乙地纬度差变大,则β值变小。第(4)题,若α=20°,β=50°,由于乙地昼短夜长,可知乙地位于南半球。则乙地的纬度计算方法是:正午太阳高度H=50°=90°–(乙地纬度+20°),故乙地纬度为20°S。
[答案] (1)略(甲地为顺时针方向,乙地由内侧升起)
(2)太阳直射在北纬α度上,并由北纬α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昼短夜长。
(3)23.5°;小
(4)20°S
城市
地理坐标
杭州
30.2°N,120.2°E
石家庄
38.0°N,114.5°E
沈阳
41.8°N,123.4°E
哈尔滨
45.8°N,126.7°E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5] 第1章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5] 第1章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共6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4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4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共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当地球处于c位置时,淮阴正值,育才中学可能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