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7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气压带的成因及其控制下的降水特征分别为( )
A.动力原因 少雨 B.动力原因 多雨
C.热力原因 少雨D.热力原因 多雨
2.根据图示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山林此时落叶满地B.乙地是热带草原景观
C.乙附近海域洋流是暖流D.甲、乙两地年温差均小
1.A 2.D [第1题,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是大气堆积下沉形成的,属于动力原因,在其控制下,少雨,A正确。第2题,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度以北,此时北半球为夏季,由风向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故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乙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故甲、乙两地年温差均小,D正确;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山林郁郁葱葱,A错误;乙地为热带荒漠景观,B错误;乙附近海域为寒流,C错误。]
读北美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3~4题。
3.受太平洋高气压位置南北移动影响,温哥华的冬季、夏季风向有所不同。冬、夏季主导风向分别为( )
A.西南风 西北风 B.西北风 西南风
C.西南风 东北风D.西北风 东南风
4.温哥华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主要原因为( )
A.中纬西风南移
B.极地大陆气团影响
C.中纬西风冬季强于夏季
D.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至此
3.A 4.C [第3题,根据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规律(北半球),温哥华冬季,太平洋高气压位置南移,此时该地区受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南风;夏季,太平洋高气压位置北移,温哥华位于高压东侧,陆地为低压,由海洋吹向陆地,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北风。故选A。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温哥华终年受偏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但因不同季节风力不同,降水也有季节变化。冬季,北半球高低纬度之间气温差异大,气压差异也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盛行西风强盛,降水更为丰富;夏季,北半球高低纬度气温差异较冬季小,气压差异也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西风较冬季弱,降水较冬季少。选C。]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季风辐合带是指在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东南信风直接和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相遇组成的辐合带。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 )
A.气压较高 B.多晴朗天气
C.多大风D.多上升气流
6.对甲、乙两图辐合带位置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太阳直射点位置 B.海陆分布
C.洋流性质D.地形地势
5.D 6.A [第5题,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因此其气压较低,多上升气流(水平运动较弱),多阴雨天气。故D正确。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图分别是不同季节的辐合带分布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变化,而海陆分布、洋流性质、地形地势等因素对甲、乙两图辐合带位置影响很小。故A正确。]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7~9题。
7.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8.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
A.a、b B.b、c
C.c、dD.a、d
9.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7.D 8.B 9.C [第7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形成季节不同的风向,故D正确。注意高原表面植被少,故其季节变化对风向影响小。第8题,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第9题,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则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2019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山火已经持续四个月之久。持续数月的山火危机中,浓烟已经飘到距其2 000千米外的新西兰,导致新西兰空气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雾霾。图1为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图,图2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根据材料,完成10~11题。
图1 图2
10.导致澳大利亚的烟雾飘到新西兰的风带是( )
A.东北信风带 B.东南信风带
C.极地东风带D.中纬西风带
11.大量烟雾进入大气层,会使图2中( )
A.①减弱 B.④增强
C.②增强D.③增强
[答案] 10.D 11.D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 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B.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
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
13.热带辐合带(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12.D 13.D [第12题,读图可知,①②分别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低纬信风,③④分别为其高空风带,根据气压带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具体风向。①位于0°~15°N之间的近地面,处于东北信风带,为东北风;②位于0°~15°S之间的近地面,处于东南信风带,为东南风;③位于15°S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吹西风;④位于15°N高空,最终吹西风。故选D项。第13题,图示辐合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的影响,对于北半球而言,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对于南半球而言,夏季偏南,冬季偏北;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影响的地区主要是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受热带辐合带影响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甲图和乙图分别为青藏高原隆起前后1月和7月某区域等压线分布状况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风向和N地风速变化正确的是( )
A.冬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盛行西北风
B.冬季,N地风速变大
C.夏季,M地由盛行东北风变为盛行东南风
D.夏季,N地风速变小
15.青藏高原隆起对图示地区气压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北移
B.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南移
C.高压中心北移、低压中心南移
D.高压中心南移、低压中心北移
16.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是( )
A.我国冬季风变强,夏季风变弱且范围小
B.全球气候变暖,粮食产量增加
C.南亚夏季风变强,但其影响范围受到制约
D.天气系统紊乱,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
14.A 15.C 16.C [第14题,根据等压线走向确定风向,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速。甲图中高压控制陆地,此时为冬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盛行西北风;N地风速变小。乙图中低压控制陆地,此时为夏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偏东风,N地等压线变得更密集,风速变大。第15题,由图例可知,实线表示青藏高原隆起前的等压线,隆起后的等压线是虚线,可以看出甲图中高压中心北移,乙图中低压中心南移。第16题,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不大,B错误;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我国夏季风增强,但对我国夏季风也有阻挡作用,使其影响范围变小,A错误;根据乙图中低压中心位置变化可判断,青藏高原隆起后南亚季风增强,但隆起后的高原也制约了其影响范围,C正确;D项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符,D错误。]
二、综合题
17.读南亚地区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图中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
(2)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南亚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比较气候图,指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的主要表现。
(3)水稻生长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印度水稻生产很不稳定,一个重要原因是水稻主产区经常受到异常天气的影响。运用所学西南季风知识,分析印度水稻主产区在6—8月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的原因。
[答案] (1)夏季,南亚大陆增温形成低气压,形成西南气流;又因赤道低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二者共同影响,形成西南季风。
(2)①有明显的热季(3—5月);②雨季短,旱季长(雨季比中南半岛迟一个月)或降水集中程度高;③降雨变率大(雨量变化幅度大)。
(3)印度水稻种植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一般6—9月进入雨季,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有利的水分条件;但西南季风通常不稳定,风力过强的年份,水稻种植区降水量过多,会出现涝灾;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过少,会出现旱灾,从而影响水稻生产。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46海洋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46海洋地理含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6植被与土壤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6植被与土壤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