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能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现象是(  )
    A.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
    B.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探测物体
    C.工作中的超声波清洗机
    D.闹钟在抽气的玻璃罩内振动
    2.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图片信息反映应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射击时戴耳罩 B.双层隔音玻璃
    C.禁止喧哗 D.噪声检测仪
    3.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四种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冰棒化成水 B.草上结了霜
    C.樟脑丸变小 D.滴水结成冰
    5.古时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如图所示。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6.如图所示是人工造雪机工作画面,其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7.“新冠”疫情期间,小区管理人员用如图所示的“额温枪”给进入小区人员测量体温,“额温枪”测量体温时是接收人体辐射的(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8.夜晚,小明沿着平直公路AB经过路灯,他头部的影子在地面上行进的轨迹可能是(  )


    A.沿着CD B.沿着EF C.沿着GH D.沿着JK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9.(4分)随着祖国的强大,人们的爱国热情高涨,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如图所示,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声音的    。广场舞成了中老年人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他们常常用音箱来放伴奏乐,但巨大的声响让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这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    大,影响附近居民学习和休息,附近的居民常关紧门窗是在    减弱噪声。

    10.(4分)如图1所示,指针式居家多功能室内温度计,此时测得室内的温度是    ℃;如图2所示,甲乙分别是某地中午和晚上的气温,中午和晚上两次的温差为    ℃;如图3所示,干湿计是测量空气湿度的仪器,它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干球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不包湿布,湿球温度计的下玻璃泡包着湿布,当干球温度计示数为22℃,那么湿球温度计当时的示数应    2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湿度)越    (选填“大”或“小”)。

    11.(3分)大象之间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信息交流,这种“声音”是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如图所示,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若将此实验移至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的现象。

    12.(4分)今年夏天特别炎热,市政部门安排喷雾车(如图所示),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经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

    13.如图甲所示冬天在东北看见小孩舌头被黏在铁门上的奇景,其原因是舌头上的水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所致;如图将干冰分别放入装油和装水的杯中,可以看到水和油中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可初步判断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    (选填“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

    14.(3分)霜降节气过后,枫树开始变红,像极了天上被打翻的调色盘,渲染了大好河山,我们能看到火红的枫叶是因为枫叶    (吸收/反射)了    (选填“太阳”或“眼睛”)发出光中的红光。如图所示是中考贴在试卷答题卡上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先通过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则该条形码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

    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第15和17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44分)
    15.(8分)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了有关“声音的特性”实验。

    (1)拨动塑料尺,观察到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塑料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规范实验操作后,将塑料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通过听振动发出的声音,发现塑料尺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选填“A”、“B”或“C”)实验。(A.探究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B.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C.探究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是否有关)
    (3)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一个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丙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改变。

    16.(10分)为了观察水的沸腾,小华同学从图中甲、乙两套实验装置中选了一套来完成实验(已知外界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1)实验前,小华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    。
    (2)小华同学发现温度计刚放入热水时,表面变得模糊不清,看不清示数,这是由于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温度计表面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
    (3)小华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并使水持续沸腾了数分钟。实验过程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小华同学选择的是    (选填“甲”或“乙”)套装置。经观察,图丙中    (选填“①”或“②”)是水沸腾前的气泡上升情况。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51
    85
    78
    90
    96
    100
    100
    100
    100
    100
    (4)根据实验过程,并结合实验数据,小华同学得出了水沸腾时的特点:水在持续沸腾过程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    。
    (5)邻组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使用同一组实验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每隔2min准确记录一次温度,各自在同一坐标系中描绘出对应的温度与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    (选填“小明”或“小红”)先记录数据。
    (6)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    (选填“热空气”、“小水滴”或“水蒸气”)。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选填“甲”或“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7)另一组的小红实验时发现当水烧开时烧杯内水量太少,于是她又往烧杯内加了一杯水,用同样的酒精灯直至将水烧开,图丙中能反映整个烧水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17.(10分)大国发现寒冷的冬季,下雪的天气环卫工人在冰雪路面上撒盐,从而使冰雪熔化。

    (1)说明加了盐的冰雪熔点    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2)第一次实验中大国要探究冰和盐冰(加盐的冰)的熔化过程。如图甲所示,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碎盐冰,试管中装入适量碎冰,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组装器材时,大国发现酒精灯不能放入烧杯下方,可能是因为他    (填“最先”或“最后”)安装了温度计导致的。
    (3)重新组装好器材后(如图乙)进行实验,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试管内的碎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试管中的冰的熔点是    ℃;第7min烧杯中的盐冰处于    态;
    (4)第二次实验,大国将试管和烧杯内的物质做了调换,如图丁所示,若实验中两种物质的初温仍为﹣10℃,则加热的过程中    (填“碎冰”或“碎盐冰”)先熔化。
    18.(5分)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
    (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   过程,需要   热,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   过程。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   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   形成的。
    (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你认为下列对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19.(11分)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

    (1)如图所示,由于像的亮度较暗,所以圆筒的    (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点燃的蜡烛时,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蜡烛在塑料薄膜成像,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若将蜡烛向右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方移动。若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将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4)若仅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仅将易拉罐底部三角形的小孔改成方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将    (填“改变”或“不变”)。
    (5)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6)如图甲中“坐井观天”讲述的是青蛙在井底只能看到小部分天空的故事,能正确表示青蛙通过井口观察到的范围的图像是    。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能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现象是(  )
    A.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
    B.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探测物体
    C.工作中的超声波清洗机
    D.闹钟在抽气的玻璃罩内振动
    【分析】(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2)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离开了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传播了。
    【解答】解:A.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钟声逐渐减弱声,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声与信息,声与能量的了解和掌握。
    2.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图片信息反映应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射击时戴耳罩 B.双层隔音玻璃
    C.禁止喧哗 D.噪声检测仪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射击时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双层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减弱噪声途径的理解和应用,基础题。
    3.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四种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的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
    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B错误;
    C、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故C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温度计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4.如图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冰棒化成水 B.草上结了霜
    C.樟脑丸变小 D.滴水结成冰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冰棒化成水,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草上结了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滴水结成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5.古时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如图所示。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会不同。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题。
    6.如图所示是人工造雪机工作画面,其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解答】解: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小水珠),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因此这里的“雪”是由“水”变化而来的,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即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分析,要抓住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这才是解题的关键。
    7.“新冠”疫情期间,小区管理人员用如图所示的“额温枪”给进入小区人员测量体温,“额温枪”测量体温时是接收人体辐射的(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分析】红外线的特点是热作用强,常用于红外线遥感。
    【解答】解:“额温枪”是使用最为常见的测温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车站、医院、学校等地,“额温枪”通过传感器接收红外线测量体温。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知道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解答此题。
    8.夜晚,小明沿着平直公路AB经过路灯,他头部的影子在地面上行进的轨迹可能是(  )


    A.沿着CD B.沿着EF C.沿着GH D.沿着JK
    【分析】光是直线传播的,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即可知人头部影子的运动轨迹。
    【解答】解: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物体距离光源越远,则影子就越长。由于人行走的路径始终与路边石平行,根据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其头部所经过的路径一定与人行走的路径保持平行。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9.(4分)随着祖国的强大,人们的爱国热情高涨,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是由声带的  振动 产生的,如图所示,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声音的  音调 。广场舞成了中老年人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他们常常用音箱来放伴奏乐,但巨大的声响让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这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  响度 大,影响附近居民学习和休息,附近的居民常关紧门窗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和分散程度有关,振幅越大、越近、越集中,响度越大;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声音的音调。巨大的声响让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这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影响附近居民学习和休息,附近的居民常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响度;传播过程中。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声音产生、声音的特征及防治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10.(4分)如图1所示,指针式居家多功能室内温度计,此时测得室内的温度是  20 ℃;如图2所示,甲乙分别是某地中午和晚上的气温,中午和晚上两次的温差为  10 ℃;如图3所示,干湿计是测量空气湿度的仪器,它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干球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不包湿布,湿球温度计的下玻璃泡包着湿布,当干球温度计示数为22℃,那么湿球温度计当时的示数应  小于 2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湿度)越  小 (选填“大”或“小”)。

    【分析】(1)图1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
    (2)图2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图甲中液柱的上表面在0℃上方,图乙中液柱上表面在0℃下方;
    (3)水蒸发时会从周围吸取热量,有致冷作用;
    (4)水的蒸发快慢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有关,含量越高,蒸发越慢。
    【解答】解:图1中温度计指针指在“20”处,则其读数为20℃。图2甲中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在0℃上方第6格处,则其示数为6℃;图2乙中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在0℃下方第4格处,则其示数为﹣4℃。由此可得,中午和晚上的温差为6℃﹣(﹣4℃)=10℃。图3中干球温度计的示数等于空气温度;湿球温度计的水会蒸发吸热,导致温度计及其附近空气的温度低于气温,所以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会小于干球温度计的示数。水的蒸发快慢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有关,含量越大蒸发越慢,含量越小蒸发越快。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说明湿球中的水蒸发越快,由此可推导出空气湿度越小。
    故答案为:20;10;小于;小。
    【点评】温度计是初中阶段常使用的测量工具之一,有关它的使用方法也是各地中考中的常见考点,大家要熟练掌握。
    11.(3分)大象之间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信息交流,这种“声音”是  次声波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如图所示,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若将此实验移至月球上  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的现象。

    【分析】(1)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较小;
    (3)真空不能传声,但振动依然存在。
    【解答】解:大象之间交流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若将此实验移至月球上,月球表面没有传递声音的介质,所以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但音叉的振动依然能弹开乒乓球。
    故答案为:次声波;小于;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次声波、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属于基础题。
    12.(4分)今年夏天特别炎热,市政部门安排喷雾车(如图所示),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  加快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经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  凝华 后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达到降温的目的;
    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经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是霜的熔化现象。
    故答案为:增大;加快;凝华;熔化。
    【点评】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准确分析生活中的六种物态变化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如图甲所示冬天在东北看见小孩舌头被黏在铁门上的奇景,其原因是舌头上的水遇冷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所致;如图将干冰分别放入装油和装水的杯中,可以看到水和油中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可初步判断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  二氧化碳气体 (选填“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需要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解答】解:舌头被粘住的原因是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将干冰分别放入装油和装水的杯中,可以看到水和油中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因为油中没有水蒸气,干冰吸热升华为气态,可初步判断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凝固;二氧化碳气体。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4.(3分)霜降节气过后,枫树开始变红,像极了天上被打翻的调色盘,渲染了大好河山,我们能看到火红的枫叶是因为枫叶  反射 (吸收/反射)了  太阳 (选填“太阳”或“眼睛”)发出光中的红光。如图所示是中考贴在试卷答题卡上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先通过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则该条形码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

    【分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的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各种色光。
    【解答】解:我们能看到火红的枫叶是因为枫叶反射太阳发出光中的红光。
    通过条形码扫描器照射条形码时,是条形码反射了周围的光,条形码不是光源。
    故答案为:反射;太阳;不是。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以及光源的概念,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第15和17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44分)
    15.(8分)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了有关“声音的特性”实验。

    (1)拨动塑料尺,观察到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塑料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  乙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规范实验操作后,将塑料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通过听振动发出的声音,发现塑料尺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选填“A”、“B”或“C”)实验。(A.探究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B.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C.探究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是否有关)
    (3)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一个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丙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改变。

    【分析】(1)实验时应使刻度尺紧贴桌面;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3)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会影响发出声音的音色,在波形图中波的形状反映音色。
    【解答】解:(1)此实验研究钢尺振动时的响度跟钢尺振幅的关系。应该收集钢尺的振动幅度和钢尺响度,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故小明选用乙图实验;
    (2)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这个实验用来探究B;
    (3)比较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可知,波形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可见结构不同时,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1)乙;(2)音调;B;(3)音色。
    【点评】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6.(10分)为了观察水的沸腾,小华同学从图中甲、乙两套实验装置中选了一套来完成实验(已知外界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1)实验前,小华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  缩短从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
    (2)小华同学发现温度计刚放入热水时,表面变得模糊不清,看不清示数,这是由于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温度计表面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
    (3)小华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并使水持续沸腾了数分钟。实验过程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小华同学选择的是  乙 (选填“甲”或“乙”)套装置。经观察,图丙中  ② (选填“①”或“②”)是水沸腾前的气泡上升情况。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51
    85
    78
    90
    96
    100
    100
    100
    100
    100
    (4)根据实验过程,并结合实验数据,小华同学得出了水沸腾时的特点:水在持续沸腾过程中  吸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  不变 。
    (5)邻组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使用同一组实验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每隔2min准确记录一次温度,各自在同一坐标系中描绘出对应的温度与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  小红 (选填“小明”或“小红”)先记录数据。
    (6)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  小水滴 (选填“热空气”、“小水滴”或“水蒸气”)。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甲 (选填“甲”或“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7)另一组的小红实验时发现当水烧开时烧杯内水量太少,于是她又往烧杯内加了一杯水,用同样的酒精灯直至将水烧开,图丙中能反映整个烧水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C 。

    【分析】(1)从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分析;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水沸腾前产生的气泡少,水的下层温度高,上层温度低,气泡上升过程中遇冷体积收缩并且一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所以体积变小;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多,水的上下温度一致,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水变成水蒸气加入到气泡中,使气泡体积变大;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4)水在持续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5)根据图象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判断出水的沸点;
    (6)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为液化;
    火焰熄灭前,菜上方的温度较高,水蒸气发生液化的程度较小,故“白气”较少;熄灭后,菜上方的温度较低,水蒸气液化程度大,形成的“白气”就增多,据此分析;
    (7)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不变,水的沸点不变。
    【解答】解:(1)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2)开始实验时,温度计自身的温度较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温度计壁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壁上,造成很难看清示数;
    (3)若水的沸点是100℃,水的表面为标准大气压,若选用甲装置,外界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会低于100℃,由于有盖气压变高,沸点会等于100℃,因此,故该组同学选用的是乙装置;
    水沸腾前的现象:产生少量的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小;沸腾时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把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根据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特征来判断,②是沸腾前的图,①是沸腾时的图;
    (4)水在持续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5)由图象知,小红记录的初温度低于小明记录的初温度,故是小红先记录的数据;
    (6)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炉子上方看到的“白气”是一种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气”是小水滴;火焰熄灭前,菜上方的温度较高,水蒸气发生液化的程度较小,故“白气”较少;熄灭后,菜上方的温度较低,水蒸气液化程度大,形成的“白气”就增多;所以图甲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
    (7)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杯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C图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缩短从加热至沸腾的时间;(2)液化;(3)乙;②;(4)吸热;不变;(5)小红;(6)小水滴;甲;(7)C。
    【点评】本题为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考查实验现象、沸腾特点、液化现象等知识,有一定难度。
    17.(10分)大国发现寒冷的冬季,下雪的天气环卫工人在冰雪路面上撒盐,从而使冰雪熔化。

    (1)说明加了盐的冰雪熔点  低于 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2)第一次实验中大国要探究冰和盐冰(加盐的冰)的熔化过程。如图甲所示,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碎盐冰,试管中装入适量碎冰,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组装器材时,大国发现酒精灯不能放入烧杯下方,可能是因为他  最先 (填“最先”或“最后”)安装了温度计导致的。
    (3)重新组装好器材后(如图乙)进行实验,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试管内的碎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试管中的冰的熔点是  0 ℃;第7min烧杯中的盐冰处于  液 态;
    (4)第二次实验,大国将试管和烧杯内的物质做了调换,如图丁所示,若实验中两种物质的初温仍为﹣10℃,则加热的过程中  碎盐冰 (填“碎冰”或“碎盐冰”)先熔化。
    【分析】(1)影响晶体熔点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参入时熔点降低;
    (2)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所以应该从下到上安装实验器材,方便调节;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保持不变的温度即为晶体的熔点;
    (4)冰的熔点是0℃,碎盐冰的熔点是﹣2℃,从初温﹣10℃开始加热,则温度会最先达到﹣2℃。
    【解答】解:(1)冰雪的熔点正常应该是0℃,加入盐之后相当于加入杂质,所以加入盐后的冰雪的熔点会低于0℃;
    (2)在此实验中,我们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该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器材,方便调节,因此组装器材时,大国发现酒精灯不能放入烧杯下方,可能是因为他最先安装了温度计导致的;
    (3)由图丙可知,BC段是碎盐冰的熔化过程,当碎盐冰完全熔化之后的温度升高到0℃时,试管中的碎冰开始熔化,即DE段为碎冰的熔化过程,故试管中冰的熔点是0℃,第7min烧杯中的盐冰已完全熔化,处于液态;
    (4)烧杯中的冰受热,温度升高,由于初温是﹣10℃,所以在温度升高到冰的熔点0℃前,会先达到碎盐冰的熔点﹣2℃,故碎盐冰先熔化。
    故答案为:(1)低于;(2)最先;(3)0;液;(4)碎盐冰。
    【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熔化的特点、熔点的影响因素以及晶体熔化实验的基本操作,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在晶体中加入杂质会降低熔点。
    18.(5分)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
    (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 升华 过程,需要 吸 热,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 凝华 过程。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 凝华 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 钨丝经过先升华后凝华 形成的。
    (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你认为下列对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3)根据无风、无雪判断冰是由气态水蒸气变化形成的。
    【解答】解:(1)当加热碘粉时,碘会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形成紫色的碘蒸气,这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同时又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些霜是由碘蒸汽直接变成的固体,是凝华过程。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蒸汽凝华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凝华形成的碘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钨丝经过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3)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柱凝华形成冰附着在冰柱上,使冰柱越来越粗。故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升华;吸;凝华;(2)凝华;钨丝经过先升华后凝华;(3)B。
    【点评】本题目就是考查了气态、固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看学生能否掌握物态之间的变换,以及吸放热过程。
    19.(11分)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

    (1)如图所示,由于像的亮度较暗,所以圆筒的  A (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点燃的蜡烛时,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像是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 实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光的直线传播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蜡烛在塑料薄膜成像,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D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若将蜡烛向右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左下 方移动。若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将  顺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4)若仅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仅将易拉罐底部三角形的小孔改成方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将  不变 (填“改变”或“不变”)。
    (5)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C 。

    (6)如图甲中“坐井观天”讲述的是青蛙在井底只能看到小部分天空的故事,能正确表示青蛙通过井口观察到的范围的图像是  A 。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
    (2)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线沿直线传播,当蜡烛沿顺时针旋转时,蜡烛上各点发出的光线也沿顺时针旋转,所成的像也沿顺时针旋转;
    (4)增大光屏与小孔的距离,光屏上的像变大;小孔的形状不改变像的形状;
    (5)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
    (6)坐井观天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解答】解:(1)由图知,易拉罐左端为小孔,圆筒从右端插入,为了减小外面光线的影响,看得更清楚,A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选D;
    (3)因为小孔成倒立的实像,故将蜡烛向右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左下移动;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时针旋转的;
    (4)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若仅将易拉罐底部三角形的小孔改成方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的形状不变。
    (5)C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C符合要求;AB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6)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故选A。
    故答案为:(1)A;倒立;实像;光的直线传播;(2)D;(3)左下;顺;(4)变大;不变;(5)C;(6)A。
    【点评】本题是探究小孔成像特点的实验,要掌握小孔成像的成因及特点,才能正确的解答此题。

    相关试卷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单元素质评价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单元素质评价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文件包含物理pdf、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测试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