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巩固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过关测试 基础卷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酿酒成醋 C.高炉炼铁 D.伐薪烧炭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产生,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详解】
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A正确;
B、酿酒成醋是指乙醇被氧化为乙酸,有新物质的产生,是化学变化,故B不选;
C、高炉炼铁是把铁的氧化物还原为单质铁,是化学变化,故C不选;
D、伐薪烧炭的过程中木材加热有新物质木炭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选。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侧重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制好后可以用渗析的方法进一步净化
B.电泳现象可以证明胶体都带电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D.由于胶粒之间有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这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
【答案】B
【解析】
A.制备出的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氢离子和氯离子,而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故可以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制的氢氧化铁胶体,A正确;
B.胶体不带电,胶粒吸附带电粒子带电,B错误;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溶液没有,故可以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溶液和胶体,C正确;
D.由于同种电荷的静电排斥作用,胶体相对比较稳定,D正确。
答案选B。
3.下列事实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B.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
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D.氯化钠易溶于水,所以氯化钠一定不能制成胶体
【答案】D
【解析】
A.血液透析的原理类似于渗析原理,透析膜相当于半透膜的作用,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故A正确;
B.氯化铁是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血液发生聚沉,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故B正确;
C.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则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氯化钠易溶于水,但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小,氯化钠分散到酒精中可形成胶体,故D错误;
故选D。
4.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氯水、氮气、胆矾 B.碱石灰、液氯、碘酒
C.干冰、铁、水煤气 D.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详解】
A. 氯水是氯气溶于水生成的由HCl、HClO等多种粒子组成的混合物,氮气是氮元素的单质,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是化合物,因此不符合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故A错误
B. 碱石灰是由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液氯是由氯元素组成为单质,碘酒是由碘和酒组成的混合物,因此不符合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故B错误;
C. 干冰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铁是由铁元素形成的单质,水煤气是由CO、H2组成的化合物,因此符合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故C正确;
D. 生石灰是由钙、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白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熟石灰是由钙、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不符合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Al B.CH3OH C.CH3COOH D.BaSO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详解】
A.Al为单质,不是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CH3OH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为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CH3COOH为弱酸,在水溶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BaSO4属于盐类,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融NaCl能导电,是因为通电时NaCl发生了电离
B.NaCl固体不导电,因为NaCl固体中无带电微粒
C.NH4NO3电离时产生了NH4+、NO3-,无金属离子,所以NH4NO3不是盐
D.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了Na+、H+、SO42-三种离子
【答案】D
【解析】
A.熔融NaCl能导电,是因为熔融的氯化钠发生了电离,其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电时熔融NaCl会发生电解,不是电离,故A错误;
B.离子晶体由阴阳离子构成,NaCl固体在常温下不导电,是因为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B错误;
C.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硝酸铵中含有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属于盐,故C错误;
D.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42-,硫酸氢钠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量硫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液中加少量的铜粉:Cu+2H++H2O2=2H2O+Cu2+
B.碳酸钠溶液和醋酸反应:CO32-+2 H+=CO2↑+ H2O
C.碳酸氢钠溶液加过量氢氧化钡:HCO3-+Ba2++OH-= BaCO3↓+ H2O
D.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SO2:H2O +3ClO-+ SO2= SO42-+ Cl-+2HClO
【答案】B
【解析】
A.过氧化氢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铜,则在一定量硫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液中加少量的铜粉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H2O2=2H2O+Cu2+,A项正确;
B. 醋酸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要保留化学式,则碳酸钠溶液和醋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 CH3COOH=CO2↑+ H2O+2 CH3COO-,B项错误;
C. 碳酸氢钠溶液加过量氢氧化钡,则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Ba2++OH-= BaCO3↓+ H2O,C项正确;
D. 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则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SO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H2O +3ClO-+ SO2= SO42-+ Cl-+2HClO,D项正确;
答案选B。
8.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SO3固体后,溶液中下列离子个数不变的是( )
A.Mg2+ B.CO32﹣ C.Ba2+ D.SO32﹣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加入SO3后,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详解】
A. Mg2+不和氢离子、硫酸根离子反应,离子个数不变,故A正确;
B. CO32﹣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离子个数减少,故B错误;
C. Ba2+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个数减少,故C错误;
D. SO32﹣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水,离子个数减少,故D错误;
故选A。
9.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
A.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B.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C.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漂白粉溶液中:
D.KClO碱性溶液与反应制高铁酸钾:
【答案】B
【解析】
A.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Al3++3CO32- +3H2O=3CO2↑+2Al(OH)3↓,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漂白粉溶液中生成微溶物硫酸钙和酸性很弱的次氯酸,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 Ca2++3ClO- + H2O = Cl- + CaSO4↓ + 2HClO ,故C错误;
D. KClO碱性条件下氧化中的Fe3+生成FeO42-,本身被还原成Cl-,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Fe (OH)3 +4OH-=2FeO42-+3Cl-+5H2O,故D错误;
答案:B。
【点睛】
易错点:二氧化硫通入漂白粉溶液中,通入量不同,产物不一样。少量SO2产生亚硫酸盐,过量SO2产生亚硫氢酸盐,离子方程式有区别的。
10.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有强氧化性
B.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还原剂得电子数与氧化剂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D.化学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是强氧化性,如水,氢元素处于最高价,但不具有强氧化性,故A错误;
B、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可能也是这种元素被还原,故B错误;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电子,氧化剂得电子,故C错误;
D、化学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可能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H2O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的是( )
A.Cl2+H2O⇌HCl+HClO B.2Na+2H2O=2NaOH+H2↑
C.2F2+2H2O=4HF+O2 D.SO2+H2O⇌H2SO3
【答案】A
【解析】
A.Cl2+H2O⇌HCl+HClO中只有氯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歧化反应,水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故A符合题意;
B.2Na+2H2O=2NaOH+H2↑中钠元素和氢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钠作还原剂,水作氧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
C.2F2+2H2O=4HF+O2中氟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水作还原剂,氟单质作氧化剂,故C不符合题意;
D.SO2+H2O⇌H2SO3中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2.下列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S+O2SO2
B.4NH3+5O24NO+6H2O
C.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D.2C12+2Ca(OH)2=Ca(C1O)2+CaCl2 +2H2O
【答案】C
【解析】
A.S+O2SO2,反应前后S、O元素的化合价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4NH3+5O24NO+6H2O,反应前后N、O元素的化合价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
D.2C12+2Ca(OH)2=Ca(C1O)2+CaCl2 +2H2O,反应前后C1元素的化合价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3.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
A.2NaBr+Cl2=2NaCl+Br2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2H2O+3S↓
D.C+H2O=CO+H2
【答案】C
【解析】
【分析】
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只有一种元素 Br发生价态变化,它属于归中反应。
【详解】
A. 2NaBr+Cl2=2NaCl+Br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有两种元素发生价态变化,不合题意;
B. 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不合题意;
C. 2H2S+SO2=2H2O+3S↓,只有一种元素S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且为归中反应,符合题意;
D. C+H2O=CO+H2,为两种元素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合题意。
答案为C。
14.反应2NO+2CO=N2+2CO2可应用于汽车尾气的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是氧化剂 B.NO发生氧化反应
C.C、N、O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D.每生成1mol N2,反应转移4mol电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NO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NO做氧化剂,CO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O做还原剂。
【详解】
A项、反应中,CO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O做还原剂,故A错误;
B项、反应中,NO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项、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故C错误;
D项、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N2,反应转移4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15.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是一种杀菌能力较强的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气分子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答案】A
【解析】
A. 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A项正确;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含氧气分子,B项错误;
C.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C项错误;
D.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2:4:3,D项错误;
答案选A。
16.有些离子方程式能表示一类反应,有些离子方程式却只能表示一个反应。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A.Fe+Cu2+=Fe2++Cu
B.Cl2+H2O=H++Cl-+HClO
C.CO32-+2H+=CO2↑+H2O
D.Ag++Cl-=AgCl↓
【答案】B
【解析】
A.Fe+Cu2+═Fe2++Cu可表示铁与可溶性铜盐的反应,表示一类反应,故A不选;
B.Cl2+H2O═H++Cl-+HClO只能表示Cl2和H2O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满足条件,故B选;
C.CO32-+2H+═CO2↑+H2O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如碳酸钠、碳酸钾等于硝酸、硫酸、盐酸等的反应,故C不选;
D.Ag++Cl-═AgCl↓表示可溶性的银盐与可溶性的氯化物的一类反应,如硝酸银与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钡等之间的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
反应物中存在离子的一般表示一类反应,反应物全部是化学式的一般只能表示一个反应。
1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及相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C.冰与水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D.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A.碱性氧化物均为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Mn2O7等,故A正确;
B.二氧化碳等非电解质溶于水也能导电,则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故B错误;
C.冰和水是状态不同的同一种物质,二者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如3O2→2O3,化合价没有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
判断电解质或非电解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②电解质本身可能不导电,如NaCl固体,但NaCl是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后熔融状态导电即可,又如HCl气体不导电,但溶于水后形成的盐酸能导电,HCl是电解质;③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Fe能导电,但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18.下列变化中,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
A.SO32-→SO2 B.S2-→S C.CO2→H2CO3 D.CO2→CO
【答案】D
【解析】
A SO32-→SO2,元素化合价没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用加入还原剂,故A不选;
B S2-→S,硫元素化合价升高,S2-是还原剂,应加入氧化剂,故B不选;
C CO2→H2CO3,元素化合价没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用加入还原剂,故C不选;
D CO2→CO,碳元素化合价降低, CO2是氧化剂,需加入还原剂,故选D;
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9.(本题10分)利用分类法研究化学物质可系统、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
I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MgO、、、CuO
②HCl、、、
③NaOH、、KOH、
(1)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这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该反应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写出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与、在溶液都不能大量共存,试用离子方程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 H2O Na2CO3 不是 CO32−+2H+═H2O+CO2↑
HCO3−+H+=CO2↑+H2O HCO3−+OH−=CO32−+H2O
【解析】
【分析】
(1)①中CO2是非金属氧化物,其他都是金属氧化物;②中H2O不是酸,其他都是酸;③中Na2CO3是盐,其他都是碱;
(2)反应中元素没有价态变化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Na2CO3是可溶性盐,硫酸是强酸,离子反应均能拆,Na2CO3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钠;
(4)HCO3-是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能与H+、OH-反应。
【详解】
(1)①中CO2是非金属氧化物,其他都是金属氧化物;②中H2O不是酸,其他都是酸;③中Na2CO3是盐,其它都是碱;
故答案为:CO2;H2O;Na2CO3;
(2)化学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反应中元素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不是;
(3)Na2CO3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钠,Na2CO3、Na2SO4是可溶性盐,硫酸是强酸,离子反应中均能拆,所以Na2CO3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H2O+CO2↑;
故答案为:CO32−+2H+═H2O+CO2↑;
(4)HCO3−是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能与H+、OH−反应,其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CO3−+H+=CO2↑+H2O、HCO3−+OH−=CO32−+H2O;
故答案为:HCO3−+H+=CO2↑+H2O;HCO3−+OH−=CO32−+H2O。
20.(本题10分)现有以下物质:①Cu②熔融NaCl③NaHSO4固体④NH3⑤蔗糖⑥CaO⑦盐酸,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用序号填写)。
(1)能导电的是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
(3)写出③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
(4)向⑥中滴加⑦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答案】①②⑦ ②③⑥ ④⑤ NaHSO4=Na++H++SO42- CaO+2H+=Ca2++H2O
【解析】
【分析】
①Cu为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能导电;②熔融NaCl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③NaHSO4固体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但属于电解质;④NH3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⑤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⑥CaO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⑦盐酸为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导电。
【详解】
(1)综上分析,能导电的是①②⑦;
(2)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③⑥,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⑤;
(3)NaHSO4固体在水溶液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4)Ca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HCl为强酸在离子方程式中拆写,氯化钙为可溶性盐在离子方程式中拆写,故离子方程式为CaO+2H+=Ca2++H2O。
【点睛】
解本题时需注意: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u、盐酸等;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如NH3等。
21.(本题10分)(1)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此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④如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实验现象:_______(写序号)。
(2)2.00g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99.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入电解质,使胶体凝聚 Fe(OH)3+3H+=Fe3++3H2O 有I2生成 2Fe3++2I-=2Fe2++I2 ①② C2H2(g)+O2(g)→2CO2(g)+H2O(l) △H=—1294.8kJ/mol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先出现红褐色沉淀,是因为Fe(OH)3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溶液,发生了胶体的凝聚,使Fe(OH)3胶体沉淀。故答案为加入电解质,使胶体凝聚;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是Fe(OH)3和HI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Fe(OH)3+3H+=Fe3++3H2O;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是Fe3+和I-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I2,使溶液颜色加深:2Fe3++2I-=2Fe2++I2;
④如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使胶体凝聚以及使Fe(OH)3沉淀溶解,由于Cl-的还原性弱于Fe2+,所以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选①②。
(2)2.00g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99.6kJ的热量,1mol乙炔为26g,那么1mol乙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99.6kJ×13=1294.8kJ,则该反应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l) △H=—1294.8kJ/mol。
22.(本题6分)已知2KClO3 + H2C2O4 + H2SO4= K2SO4 + 2ClO2 + 2CO2 + 2H2O。
(1)用单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还原剂是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
【答案】 KClO3 H2C2O4 CO2 ClO2
【解析】
【分析】
2KClO3 + H2C2O4 + H2SO4= K2SO4 + 2ClO2 + 2CO2 + 2H2O该反应中,KClO3中的Cl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生成ClO2,KClO3是氧化剂,ClO2是还原产物;H2C2O4中的C化合价从+3升高到+4,生成CO2,H2C2O4是还原剂,CO2是氧化产物。KClO3中的Cl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有2mol KClO3发生反应,则总共转移2mol电子。
【详解】
2KClO3 + H2C2O4 + H2SO4= K2SO4 + 2ClO2 + 2CO2 + 2H2O该反应中,KClO3中的Cl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生成ClO2,KClO3是氧化剂,ClO2是还原产物;H2C2O4中的C化合价从+3升高到+4,生成CO2,H2C2O4是还原剂,CO2是氧化产物。KClO3中的Cl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有2mol KClO3发生反应,则总共转移2mol电子。
(1)单线桥,箭头从还原剂H2C2O4中的C元素指向KClO3中的Cl元素,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线上写2e-;答案为;
(2)根据上述分析,氧化剂是KClO3;还原剂是H2C2O4;氧化产物是CO2,还原产物是ClO2。
23.(本题10分)有A、B、C三种可溶性正盐,阴、阳离子各不相同,其阴离子的摩尔质量依次增大(按A、B、C的顺序),将等物质的量的A、B、C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K+、SO、NO、Cl-五种离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检验,三种正盐中还含有下列选项中的一种离子,该离子是__________。
A.Na+B.Mg2+C.Cu2+D.Ag+
(2)三种正盐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答案】D FeCl3 AgNO3 K2SO4
【解析】
【分析】
等物质的量的A、B、C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K+、SO42-、NO3-、Cl-五种离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沉淀,A、B、C三种可溶性正盐,阴、阳离子各不相同,其阴离子的摩尔质量依次增大,则A为盐酸盐,B为硝酸银,C为硫酸盐;等物质的量混合,生成沉淀可能为AgCl,则A为FeCl3,B为AgNO3,C为K2SO4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正盐中含Ag+,三种阴离子与A、B、C中的阳离子均不会生成沉淀,故答案为D;
(2)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FeCl3,B为AgNO3,C为K2SO4,故答案为FeCl3;AgNO3;K2SO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A卷)【过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A卷过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A卷过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复习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