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同步训练题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下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地形 B.人类活动
C.气候D.生物
2.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与工农业生产关系不密切
B.土壤退化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经营活动有关
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无关
D.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的资源,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
【解析】1选D,2选B。第1题,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地形、气候、生物、人类活动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第2题,土壤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投入;如果人类“只种不养”,必然会导致土壤退化;南方水稻土就是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虽然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的资源,但是如果利用不合理也会使其退化。
(2021·日照高一检测)读某地成土母质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
3.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 )
A.岩石的风化产物
B.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C.土壤的质地
D.腐殖质的含量
4.甲、乙、丙、丁中土壤发育程度最差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3选B,4选D。第3题,岩石的风化产物就是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但不起决定作用。腐殖质的含量主要是由生物有关。第4题,受地形影响,甲、乙两地地势较高,有一定坡度,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丙地地势较平坦,洪积物在稳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丁地为基岩,缺少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程度最差。
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表”。读表,回答5、6题。
5.表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
A.黑土、水稻土、红壤B.红壤、黑土、水稻土
C.水稻土、黑土、红壤D.红壤、水稻土、黑土
6.表中所列土壤,哪种是经人类长期耕作改造形成的土壤( )
A.黑土B.水稻土 C.红壤D.都不是
【解析】5选B,6选B。第5题,三种土壤中红壤有机质含量最少,故a为红壤;黑土因有机质含量最高而最肥沃,且土质较疏松,空气含量较大,故b为黑土;水稻土中水分含量比其他两种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多,故c为水稻土。第6题,水稻土是人类长期种植水稻形成的肥沃土壤。
【知识拓展】我国的主要土壤类型
读耕作土壤剖面图,完成7、8题。
7.图中②层为( )
A.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犁底层
D.耕作层
8.关于图中①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B.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C.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
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解析】7选C,8选A。第7题,耕作土壤剖面从上到下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三部分。②为犁底层。腐殖质层、淋溶层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构成。第8题,图中①层为耕作层,其特点是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干旱河谷地带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变化图,完成9、10题。
9.据图分析( )
A.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大
B.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
C.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小
D.土壤含水量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
10.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 )
A.山坡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好
B.溶蚀作用强,地下水位较高
C.土壤疏松,透水性好
D.降水少,蒸发旺盛
【解析】9选B,10选D。第9题,据图曲线形态分析,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大;土壤含水量低海拔地区低于高海拔地区。第10题,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是春季,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降水少,蒸发旺盛;山坡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好,则土壤含水量应较高;溶蚀作用强,多地下河,地下水位较低;不同月份,土壤差异不大。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 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和 来实现。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解析】第(1)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根部吸收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第(2)题,气候主要通过气温和降水影响土壤岩石风化过程、生物活动等。第(3)题,结合教材回答即可。
答案:(1)光合 矿物质
(2)降水 气温 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地上和地下枯枝落叶等有机残体多;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提升性训练】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021·福州高一检测)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g/cm3),称为土壤容重。黄土区的严重土壤侵蚀导致养分的大量流失,土壤物理性质严重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容重的增加等。下表示意晋西黄土退耕区三种植被类型及旱作耕地的土壤容重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2、13题。
12.据表可知( )
A.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大
B.人为耕作活动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
C.自然恢复阔叶林保持水土效果最好
D.土层越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差值越大
13.能减少当地耕地土壤容重的合理措施是( )
A.施用化肥 B.增施有机肥
C.掺施熟石灰 D.压实保墒
【解析】12选C,13选B。第12题,从表中看,旱作耕地土壤容重随土层加深先增加后减少;人为耕作活动不利于提高土壤养分;自然恢复阔叶林容重低,说明自然恢复阔叶林保持水土效果最好;土层越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差值越小。第13题,由材料可知当地耕地土壤容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养分流失,减少当地耕地土壤容重的措施就是提高土壤养分和肥力,合理的是增施有机肥;施用化肥易出现土壤板结,导致土壤容重增加;掺熟石灰和压实保墒不会增加土壤肥力。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随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1)埃尔埃希多地区的植被是什么?
(2)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3)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
【解析】第(1)题,埃尔埃希多地区临地中海,属于地中海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2)题,考查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势、土层、水源、干燥度等方面分析。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年降水量小,水源不足;夏季受高压控制,炎热干燥,蒸发量大,冬季处于西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气温较高,全年气候干旱;土壤为荒漠,沙化严重,土地贫瘠。第(3)题,考查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根据材料提示,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的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结合三层结构和影响土壤肥力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三方面进行分析。上层沙土透水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中间层的有机肥,可提升土壤肥力;下层为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
答案:(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年降水量小,水源不足;夏季受高压控制,炎热干燥,蒸发量大,冬季处于西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气温较高,全年气候干旱;土壤为荒漠,沙化严重,土地贫瘠。
(3)上层沙土透水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中间层的有机肥,可提升土壤肥力;下层为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土壤
水分
空气
矿物质
有机质
a
30%
20%
49%
1%
b
25%
30%
37%
8%
c
35%
15%
47%
3%
土壤
类型
我国主要分布区
成因及特点
黑色
土壤
东北地区
夏季温暖湿润,草类生长茂盛,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土壤颜色较黑
红色
土壤
南方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氧化铁含量高,所以土壤呈红色
青色
土壤
东部雨水较多且排水不畅或长期被淹的地区
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白色
土壤
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土壤中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土壤常常呈白色
黄色
土壤
黄土高原地区
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
土层深度
/cm
土壤容重/(g/cm3)
自然恢
复阔叶林
人工混
交林
人工
纯林
旱作
耕地
0~10
0.78
1.13
1.17
1.23
10~20
0.79
1.18
1.20
1.35
20~40
0.87
1.19
1.23
1.45
40~60
0.93
1.23
1.25
1.47
60~80
1.15
1.24
1.28
1.30
80~100
1.24
1.27
1.30
1.33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当堂检测题,共8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后测评,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