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完美版课件ppt
展开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结合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土壤特征及其形成因素。3.结合区域图文资料,分析不同地区土壤剖面结构和土壤特征。4.通过野外观察,说明自然土壤剖面的特点。
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陆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在温度变化 、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土母质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其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① 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微生物活动。
② 降水的淋溶、侵蚀作用影响
温暖湿润的气候,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土壤肥力低。
温度高化合物分解速率快,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土壤肥力低
温度低化合物分解速率慢,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多,土壤肥力高
降水多地区,淋溶作用、侵蚀作用强,土壤肥力较低。
降水适中地区,淋溶作用、侵蚀作用适中,土壤肥力较高。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
积极影响:能培育出肥沃的耕作土壤
消极影响:会导致土壤退化
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
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过多会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
过多会造成养分、水分不足,植物枯萎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下图示意云南东川红壤景观。据此回答1~2题。1.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 A.矿物质不足 B.土壤含水多C.空气含量少 D.有机质缺乏
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下图示意云南东川红壤景观。据此回答1~2题。2.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 A.增施化肥 B.种植绿肥C.井排井灌 D.砾石覆盖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野外观测调研,成功制作了该地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从地面垂直向下,土壤垂直分层顺序正确的是 A.有机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母岩层B.有机层、淋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C.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D.有机层、淋溶层、淀积层、腐殖质层、母质层、母岩层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野外观测调研,成功制作了该地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2.土壤中的许多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其影响因素是 A.生物 B.气候C.成土母质 D.地形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0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说课课件ppt</a>,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案例导入,成土因素,土壤剖面,活动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质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课探究,成土因素,成土母质,土壤质地,温度与土壤有机质,人类活动,土壤剖面,耕作土层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2 土壤的形成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 这是一份5.2 土壤的形成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气候,有机质,纵断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