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1 地球的形状_ 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3342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地球的形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地球的形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2.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教学准备】橡皮泥、火柴梗、小纸片、地球仪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或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地球)2.谈话:这就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板书课题:地球的形状。3.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4.出示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或其他反映地球实景的照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5.小组讨论:关于地球,你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注意提醒组长做好分类记录。)6.小组汇报。二、带领学生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谈话: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出示图片,一种是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一种是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补充。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介绍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提问: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学生交流讨论。3.谈话: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据此,人们猜测……实验,观察进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提示: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4.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5.提问: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三、认识地球的大小1.介绍有关地球赤道周长、半径和地球表面积等相关数据。2.谈话:根据这些数据你们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吗?3.提问:我们知道中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那么你们能猜猜一个地球相当于多少中国陆地面积吗?4.学生猜想。5.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地球的大小,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看一看中国在地球仪上有多大。四、拓展活动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更加明白地球的形状,走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对地球的简单认识为我们以后更进一步地去了解地貌发生的变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地球的大小仅仅是一个数字,但是通过对于绕地球一周后年龄的计算,引导学生体会地球之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案地球的形状_苏教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地球的大小情况,导入,认识地球的大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1.地球的形状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地球的形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预习,导入 师生交流,认识地球有多大,拓展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