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学年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设计
展开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案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课题】: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3)知道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现象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灭火的方法
【教学工具】:蜡烛、火柴、烧杯、水泥块、木条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
【知识点】:1、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
2、缓慢氧化、自燃、爆炸
3、物质的着火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预习:燃烧的有关内容
◆教学情景导入 播放一段录像:(1)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
(2)放几幅火的画面
【提 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教学过程
【提 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
【提 问】火是怎样产生的?
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
事例 | 观察到的现象 |
|
|
|
|
|
|
|
|
燃烧反应的特征: |
【提 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课本P79的探究活动的3个问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
【提 问】针对问题2进行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
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
【师生整理】物质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观察与思考】烧不坏的手帕
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原来浸透酒精的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布置任务】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成功的灭火?
【创设情景】完成课本P81的交流与讨论,请同学们判断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学生讨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灭火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小 结】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将大量的冷却剂(如水、二氧化碳气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情景引入】蜡烛能燃烧,木炭也能燃烧,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共同特征:发光、放热,且为氧化反应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 问】氧化反应都能发光吗?都很剧烈吗?
【教师讲解】缓慢氧化
【演示实验】
1.爆竹爆炸
2.粉尘爆炸
【学生讨论】以上的两种爆炸都产生了化学反应,这些爆炸产生的原因一般是什么?
【师生整理】可燃物的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产生的或周围的气体迅速猛烈地膨胀而引起了爆炸。
当然有一些爆炸是由于物理原因造成的。如:烈日下汽车轮胎的爆炸
【学生讨论】爆炸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为了防止爆炸的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认识几种消防安全标志。
【小结】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课堂板书设计
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原理
◆练习作业设计
1、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D.散热快
答案及解析: A 使物质完全燃烧的途径有两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就是为了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
2、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
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答案及解析: C 煤气泄露后,不要开灯或用排气扇等,以免电火花引起煤气爆炸,打电话也是同理。
3、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 ,叫着火点。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⑴ ,⑵ ,⑶ 。
答案及解析:最低温度;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
答案及解析:可以使煤燃烧充分,放热量高并且不污染环境
5、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如果点燃的火柴向下,则会容易燃烧。其原因是
答案及解析: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产生的热量不能使火柴杆的温度升高,所以火柴杆达不到着火点,因此容易熄灭。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178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3页。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优质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