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dm,6℃B,95g/cm3,5dm,故C错误;,【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B. 香河县城夏天的最高气温约为100℃
C. 初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7dm
D. 成渝高铁列车的速度可达1000km/h
2. 下列情况只中是由于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
A. 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
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 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 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
3.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流星划过夜空 B. 冰熔化成水
C. 河水不停地流动 D. 秋天,树叶纷纷飘落
4. 有一小车在2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走了10米,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2秒内,速度是5米/秒
B. 这小车在3秒内经过的路程为15米
C. 这小车每秒的路程是5米
D. 这小车每经过5米的路程经历1秒的时间
5. 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改变声音的音色 B. 增高声音的音调
C. 增大声音的响度 D. 加快声音的频率
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同学们课外玩的“土电话”表明固体能传声
B. 真空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最大
C. 两人潜水时,在水中也可交谈,这表明液体能传声
D.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7. 下列措施中,能防止蒸发的是( )
A. 把粮食晒在朝阳的地方 B. 把酒精放在密封的瓶中
C. 将洒在地上的水用扫帚 D.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8. 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
A. 36.6℃ B. 38.6℃ C. 37.6℃ D. 39.6℃
9. 岸边的柳树,在水中的“倒影”和在地上的树影,这两者的成因是( )
A. 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B. 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C. 前者是光的反射引起,后者是由于光的折射
D. 前者是光的反射引起,后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10. 学习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学器具:①显微镜;②穿衣镜;③潜望镜;④老花镜;⑤汽车观后镜;⑥近视镜。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11. 儿时,夏夜躺在妈妈的怀里,数着天上的星星,看到神秘的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如今,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星星眨眼睛主要是因为( )
A. 星星在运动
B.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 地球在自转
D. 大气分布不稳定,星光经大气层发生折射
12. 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13. 图中分别画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四种光路中,图( )一定描述了近视眼的情况
A. 看近处的物体 B. 看近处的物体
C. 看远处的物体 D. 看远处的物体
14. 有甲、乙两个实心球,甲球的密度是乙球的密度的38,乙球的体积是甲球的体积的2倍,那么甲球的质量是乙球的质量的( )
A. 163 B. 316 C. 68 D. 86
15. 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 水的沸点是98℃
C. 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 DE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6. 某同学在测量金属球的密度实验中,有关情况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称量金属球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B. 该金属球的质量是75g
C. 若该球是铁质空心球(已知,则空心部分体积是8cm3
D. 若金属球是实心的,则该金属球的密度是3.95g/cm3
17. 小华和妈妈在仁和区湿地公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小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但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的。
18. 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______产生的。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dB,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______中降低噪声的。
19.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2006年春节,不少城市开始有限解禁烟花爆竹的燃放,使今年烟花爆竹的燃放量明显增加。
(1)礼花在空中爆炸,先看到美丽的烟花后听到响声,其原因是:______。
(2)燃放烟花爆竹给节日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请写一条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______。
20. 冷的物体温度比热的物体温度______;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的温度为0摄氏度,______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21. 生活中有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如图所示的两幅图就是为了使物体快速变干而常用的做法,将刚洗过的锅放在煤气上加热说明蒸发的快慢与______有关,场上的积水扫开说明蒸发的快慢与______有关。
22. 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上层的油和下层的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______℃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下层的醋全部______后,继续加热,油的温度就会升高,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23. 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则反射角是____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度;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______度。
24. 如图所示,是一款热成像夜视仪。它利用______(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成像。夜间人体温度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更______(选填“高”或“低”),人体的热辐射比它们更______选填(“强”或“弱”),所以利用夜视仪,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下也能看清人的行动。
25. 炎热的夏季,游泳成为很好的健身消暑运动,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切勿到不知水情的地方游泳。如图所示,男孩作出错误判断的原因是光线从______射向______时发生了折射造成的。
26. 在旅游景区或森林里,不能随意丢弃矿泉水瓶.因为当瓶子装有水或雨水时,相当于______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能将阳光聚在一起,会点燃枯草、枯叶,引发火灾。
27. 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要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则这时摄影师应该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物距,同时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若镜头上不小心落了一只小甲虫,则底片上的像将______ 完整。(“依然”或“不”)
28. 早在八百多年前,我国就发明了如图所示的这种流行于民间的玩具式走马灯,点燃走马灯内的蜡烛,加热烛焰上方的空气,导致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______,热空气将______,(选填“向上运动”、“向下运动”或“绕蜡烛旋转”),推动纸风车和固定在转轴上的纸马转动。
29. 盒装液体牛奶为250mL,已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则牛奶的质量为______ kg,若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是______g/cm3;若宇航员将整盒牛奶带到月球上,则这盒牛奶的质量是______ g。
30. 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刻度尺______,所测物块的长度为______cm。
31. 请在图中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32.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相关图象,如图甲所示:
(1)观察甲图象可知______图是冰熔化图象,______是水沸腾图象,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_____。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是______℃,是图甲中______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BC”和““EF”)。
(3)如图甲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______。
(4)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3. 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不同颜色的光(红光、黄光和紫光),分别以不同的入射角i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如图所示,每次的入射点均为O点,然后测出折射光线对应的折射角r并记录在下表中。实验过程中,他们通过网上查阅相关物理资料发现不同颜色的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对于红、黄、紫三种颜色的光,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黄光次之,而紫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最慢。
表一(红光光源实验)
实验
序号
入射角i(度)
折射角r(度)
1
0
0
2
25
16.4
3
50
30.7
4
75
40.1
表二(黄光光源实验)
实验
序号
入射角i(度)
折射角r(度)
5
0
0
6
25
15.7
7
50
29.4
8
75
38.3
表三(紫光光源实验)
实验
序号
入射角i(度)
折射角r(度)
9
0
0
10
25
15.1
11
50
28.2
12
75
36.6
(1)初步分析三个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改变。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结论:同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同种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初步结论:不同颜色的光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在这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折射角越小。
34. 在做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想知道食用油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______ 桌面上,把游码移到______ 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粱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8g,在烧杯中倒人适量的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__ g,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_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食用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 (先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______ 。
(4)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食用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食用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m2,则食用油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 (已知水的密度为
35. 国庆节期间,小陆从遵义乘火车去北京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500m。途中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陆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1min5s。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3)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8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1.5s,则该火车完全在桥上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6. 合格汽油的密度为0.71×103kg/m3,如果汽油的成分中含重油偏大,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重油的密度大于汽油的密度,不合格的汽油的密度会偏大。有的加油站使用密度瓶来检验汽油的密度,如果密度瓶空瓶的质量为120g,装满水后质量为320g,若装满汽油质量为266g,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
(1)瓶子的容积;
(2)该汽油的密度;
(3)判断该汽油是否合格?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A正确;
B、香河县城夏天的最高气温约为40℃,不可能达到100℃,故B错误;
C、初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75m=7.5dm,故C错误;
D、成渝高铁列车的速度约300km/h,故D错误。
故选:A。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B
【解析】解:A、通常根据被测长度两端靠近的刻度线的间隔来读数,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也可以读出物体的长度,不会引起结果不准确。
B、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可知,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会产生误差,从而引起结果不准确。
C与D答案是刻度尺使用中的错误,不是误差。
故选:B。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②测量方法不够科学;③测量者的估读等。
本题考查误差的产生原因,并能区分误差与错误。误差与错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而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3.【答案】B
【解析】解:A、流星划过夜空,流星相对天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B、冰熔化成水,是物质状态的变化,不是位置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C、河水不停地流动,河水的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D、树叶飘落,树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B。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
4.【答案】A
【解析】解:
A、由于小车在2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2s内速度不变,据此可得它在前2s内的速度v=st=10m2s=5m/s,故A正确;
B、小车在3s内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确定,所以小车在3秒内经过的路程不一定为15米,故B错误;
C、由于小车在其他时间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确定,所以小车每秒的路程不一定是5米,故C错误;
D、由于小车在其他时间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确定,所以小车每经过5米的路程经历的时间不一定是1秒,故D错误。
故选: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路程。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使用扩音机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声音效果,使我们听得更加清楚,所以扩音机增大了声音的响度,它不能改变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所以它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和音色。
故选:C。
(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的大小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量大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本题考查了对声音响度的理解及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6.【答案】B
【解析】解:A、土电话表明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两人潜水时,在水中也可交谈,彼此能听到对方声音,说明了液体可以传声,故C正确;
D、声音的利用包括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B。
(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利用包括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的利用,会根据现象判断声音可以在什么介质传播。
7.【答案】B
【解析】解:A、把粮食晒在朝阳的地方,是采用提高温度的方法加快了蒸发,故该选项说法不合题意;
B、把酒精放在密封的瓶中,减弱了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地上的水用扫帚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故该选项说法不合题意;
D、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故该选项说法不合题意.
故选B.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
8.【答案】D
【解析】解: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6℃,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6℃。
所以体温是36.6℃的自己测量的结果是39.6℃。
故选:D。
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读数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要记住: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甩”一下。
9.【答案】D
【解析】解: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而地上的树影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从“倒影”和地上的树影的形成原因去分析,“倒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而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等知识点,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0.【答案】C
【解析】解:属于面镜的是穿衣镜、潜望镜、汽车观后镜,是利用的反射定律工作的;透镜的是显微镜、老花镜、近视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工作的。
故选:C。
把光学器具分成两种镜面:面镜和透镜。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平面镜可以用来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答案】D
【解析】解:夏夜躺在妈妈的怀里,看到神秘的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这是由于大气分布不稳定,光经过时的传播方向会改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故选:D。
当光在均匀空气中时,是沿直线传播的,当空气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再是直线的,人感觉光在闪烁。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会改变,属于折射现象。
12.【答案】CD
【解析】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CD。
解决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经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正是照相机的原理。
(3)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这正是放大镜原理。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难度不大,解答时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选择不符合实际的。
13.【答案】D
【解析】解: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A、图中近处物体的像能成在视网膜上,可能是正常的眼睛,也可能是近视眼,故A错误;
B、由图知,当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属于远视眼的情况,故B错误;
C、图中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可能是远视眼或正常的眼睛;故C错误;
D、由图知,当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一定为近视眼的情况,故D正确。
故选:D。
正常眼,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不需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能扎实的掌握好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是解决该题的关键。注意本题中,A和C的情况并不相同,是易错点。
14.【答案】B
【解析】解:由题知,::8,::2,
根据ρ=mV可得m=ρV,则甲、乙两个实心球的质量之比:
。
故选:B。
已知甲、乙两个实心球的密度之比和体积之比,利用m=ρV可求其质量之比。
此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对于求比值的题目,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求解,只是首先要将已知量的比值依次找出。
15.【答案】AD
【解析】解:A、图象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必需吸热,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水在98℃沸腾,沸点是98℃,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是晶体,故C正确;
D、DE段该物质沸腾,处于气、液共存状态,故D错误。
故选:AD。
(1)晶体首先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这种晶体的熔点。晶体完全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3)熔化前晶体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后是液态,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对于此类图形题,应明确横、纵坐标轴及各关键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6.【答案】D
【解析】解:
A、平衡螺母只能在调节天平时使用,如果称量过程中天平横梁不平衡应该通过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A错误;
B、标尺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g,游码对应的示数为4g,
所以物体的质量m=50g+20g+5g+4g=79g,故B错误;
C、由ρ=mV可得,金属球中铁的体积:,
则空心部分体积:,故C错误;
D、由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1cm3,水的体积为20cm3,量筒中水和金属球的体积为40cm3,
则金属球的体积:V=40cm3−20cm3=20cm3,
若金属球是实心的,则该金属球的密度:ρ=mV=79g20cm3=3.95g/cm3;故D正确。
故选:D。
(1)平衡螺母只能在调节天平时使用;
(2)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由ρ=mV可求得该金属球的实际体积,然后可求得空心部分体积;
(4)根据图示先计算金属球体积,再由ρ=mV可求得该金属球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17.【答案】妈妈或自行车 相对
【解析】解:小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说明小华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根据题意可知,以妈妈或自行车为参照物,小华与妈妈或自行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因此他是以妈妈或自行车为参照物。以爸爸自己或地面为参照物,小华与爸爸或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妈妈或自行车;相对。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8.【答案】振动 传播过程
【解析】解:噪声指的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公路两侧种树,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振动;传播过程。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当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噪声;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dB,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答此题需要知道什么是噪声和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9.【答案】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产生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引发火灾等)
【解析】解:
(1)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礼花在空中爆炸,先看到美丽的烟花后听到响声。
(2)燃放烟花爆竹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二:一个是声音造成的危害,再就是化学反应后的生成物造成的危害。
故答案为:(1)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产生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引发火灾等)
(1)在空气中,声音和亮光先后到达,区别在于二者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燃放烟花爆竹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总结:
①空气污染
燃放烟花爆竹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②噪音污染
燃放烟花爆竹时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会产生噪音污染。燃放烟花爆竹所发出的噪音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空气中的光速和声速,同学们要有所比较,才能在做题时,及时想到它们的大小不同。同时,对答案开放性的试题,也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比如要求“写一条”,那么可以写一条,但如果要求写多条,就不要写少了,一定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
20.【答案】低 冰水混合物 沸水
【解析】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冷的程度大是温度低,热的程度大是温度高;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故答案为:低;冰水混合物;沸水。
(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要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液体的熔点和沸点都受气压影响。
21.【答案】温度 液体表面积
【解析】解:刚洗过的锅放在煤气上加热,这样可以提高温度,说明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场上的积水扫开,水的表面积变大,蒸发加快,说明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
故答案为:温度;液体表面积。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本题注重了生活中物态变化的考查,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2.【答案】60 不会 汽化
【解析】解: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油温度才会升高。
故答案为:60;不会;汽化。
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本题考查液体沸腾及沸腾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液体沸腾的特点。
23.【答案】30 60 0
【解析】解: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30∘。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30∘+30∘=60∘。
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0∘。
故答案为:30;60;0。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并且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要知道法线与界面垂直。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24.【答案】红外线 高 强
【解析】解: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任何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且物体的温度越高,发出的红外线越强,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做成了夜视仪。
故答案为:红外线,高;强
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可以做成遥控器、红外线探测仪等,它还具有热效应。
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应用的掌握情况,还要了解紫外线的应用。
25.【答案】水中 空气
【解析】解:从岸上看河水的深度比它的实际深度要浅,其原因是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致。
故答案为:水中;空气。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光从空气斜射如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有时可以利用折射时光路可逆帮助解题。
26.【答案】凸透 会聚
【解析】解:盛水的透明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
故答案为:凸透;会聚。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此题考查我们对于凸透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特点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27.【答案】减小 增大 依然
【解析】解:当照完合影后,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时,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大了,像距也要变大,物距变小,故照相机到小明的距离变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变大。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即所拍摄的物体反射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聚在照相机的底片上,此时就能在底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若镜头上不小心落了一只小甲虫,剩余的部分一般仍是凸透镜,故仍能成一个完整的像,但此时透过镜头的光线少了,所以此时所成的像应该比原来暗一些。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依然。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变大时,像距也变大,而物距变小。
所谓凸透镜即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于照相机来说,其镜头就是一个凸透镜,其能成像也是利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缘故,所以若镜头上不小心落了一只小甲虫,此时剩余部分是一个凸透镜,故据此能判断此时透过镜头光线的多少是否发生了改变,且能判断能否否成像。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时的像的大小与像距、物距的关系。知道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落了一只小甲虫后,其他部分仍是一个凸透镜,据此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8.【答案】小 向上运动
【解析】解:点燃走马灯内的蜡烛,加热烛焰上方的空气,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密度变小,热空气就会向上运动,运动的热空气推动纸风车和固定在转轴上的纸马转动。
故答案为:小;向上运动。
根据密度变化的特点;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密度变小,热空气向上运动。
考查了气体受热膨胀的密度变化的特点。
29.【答案】0.31.2300
【解析】解:(1)牛奶的体积V=250mL=250cm3=2.5×10−4 m3,
由ρ=mV可得牛奶的质量:
m=ρV=1.2×103kg/m3×2.5×10−4 m3=0.3kg;
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不变,仍为1.2×103kg/m3=1.2g/cm3;
(2)若宇航员将整盒牛奶带到月球上,位置改变、质量不变,这盒牛奶的质量还是0.3kg=300g。
故答案为:0.3;1.2;300。
(1)知道牛奶的体积、密度,根据m=ρV可求出牛奶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无关;
(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其大小与形状、状态、温度、位置无关。
本题考查了对密度特性、质量属性的理解、密度公式的运用,计算过程注意单位换算:1mL=1cm3=1×10−6 m3,1×103kg/m3=1g/cm3。
30.【答案】乙 2.80
【解析】解:
甲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m,
乙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
乙刻度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cm对齐,估读为2.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80cm。
故答案为:乙;2.80。
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其分度值,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由图示求出物体长度;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读数,对刻度尺读数时要先确定其分度值,然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31.【答案】解: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要经过右侧的二倍焦距点,如图所示:
.
【解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处在2倍焦距时,像处在二倍焦距处)得出入射光线过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则经凸透镜折射后要经过右侧的二倍焦距点是本题的关键.
32.【答案】a b 秒表 98 EF 固液共存状态 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解:(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完毕后温度会继续升高,所以图a应是熔化图像;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一直保持不变,图b是水沸腾的图像;
由于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同时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此时温度为零上,示数为98℃;此时水正在沸腾,应对应的是b图中的EF段;
(3)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如图甲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
(4)结合图像,冰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冰是晶体。
故答案为:(1)a;b;秒表;(2)98;EF;(3)固液共存状态;(4)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完毕后温度会继续升高;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一直保持不变;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需要不断吸热,同时实验过程中,要测量温度,同时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
(2)温度计读数时需注意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温度计示数是在零上还是零下;该温度下水正在沸腾,应对应的是图b;
(3)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冰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冰是晶体。
本题考查了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难度较低,需熟练掌握。
33.【答案】不一定 小于 增大 不可能 2、6、10或3、7、11或4、8、12
【解析】解:(1)当光垂直射入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其传播方向不变,当入射角不等于0∘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所以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
(2)比较实验序号2、3、4或6、7、8或10、11、12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所以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不可能等于90∘;
(3)要得出不同颜色的光从空气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控制入射角相同,改变光的颜色,看看折射角如何变化,由此可得要比较实验序号2、6、10或3、7、11或4、8、12。
故答案是:(1)不一定;
(3)小于;增大;不可能;
(3)2、6、10或3、7、11或4、8、12
(1)当光垂直射入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其传播方向不变,当入射角不等于0∘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比较实验序号2、3、4或6、7、8或10、11、12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要得出不同颜色的光从空气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控制入射角相同,改变光的颜色,看看折射角如何变化,由此可判断要比较的实验序号。
本题主要考查研究光的折射规律,解题的关键是从数据中得出规律,善于分析数据,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
34.【答案】水平 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左 33.20.83×103 偏大 烧杯中的食用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导致食用油的体积测量值偏小,食用油密度测量值偏大
【解析】解:(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上翘,把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调节。
(2)烧杯和食用油的质量:m′=50g+10g+1.2g=61.2g,
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
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40mL=40cm3,
食用油的密度:ρ=m′′V=33.2g40cm3=0.83g/cm3=0.83×103kg/m3。
(3)烧杯中的食用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中,导致食用油的体积测量值偏小,密度测量值偏大。
(4)玻璃杯中水的质量为:,
水的体积:,
则食用油的体积:,
食用油的质量:m=m2−m0,
食用油的密度:。
故答案为:(1)水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左;(2)33.2;0.83×103;(3)偏大;烧杯中的食用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导致食用油的体积测量值偏小,食用油密度测量值偏大;。
(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调节。
(2)烧杯和食用油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值的和,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等于烧杯和食用油的质量与烧杯质量的差,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等于食用油面对应的刻度值,知道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食用油的密度。
(3)烧杯中的食用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中,导致食用油的体积测量值偏小,密度测量值偏大。
(4)食用油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求出水的体积,即食用油的体积,求出食用油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食用油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液体密度测量、天平的调节、实验结果的评估、对于没有量筒只有天平采用相等的体积测量液体的密度,本题采用了两种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习题很典型。
35.【答案】解:(1)火车速度v=72km/h=20m/s,通过该隧道的时间t=1min5s=65s,根据v=st可得,隧道长:
;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通过路程:s′=1300m+500m=1800m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t′=s′v=1800m20m/s=90s;
(4)根据题意知,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为:s′′=800m−500m=300m,所用的时间:t′′=11.5s,
由公式v=st可得,火车过桥时的速度:v′′=s′′t″=300m11.5s≈26m/s;
答:(1)该隧道的长度为1300m;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90s;
(3)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8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1.5s,则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26m/s。
【解析】(1)根据公式s=vt进行计算可求出隧道的长度;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经过的路程为车长加隧道长,根据公式t=sv便可计算出火车通过隧道用的时间;
(3)火车完全在桥上时行驶的路程为大桥长减火车长,根据速度公式就会算出火车过桥时的速度。
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此类题目需要注意的是: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走的路程是隧道长与车身长之和,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为大桥长减火车长,很多学生在此容易出错。
36.【答案】解:(1)瓶子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
由ρ=mV可得瓶子的容积:
,
(2)该密度瓶装满汽油后,汽油的质量:
,
汽油的体积:
,
则该汽油的密度:
,
(3)由(2)可知,该汽油的密度大于合格汽油的密度,说明该汽油成分中含重油偏大,所以该汽油不合格。
答:(1)瓶子的容积是200cm3;
(2)该汽油的密度是0.73×103kg/m3;
(3)该汽油为不合格汽油。
【解析】(1)已知密度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和空瓶质量,可求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瓶子的容积;
(2)根据题意求出汽油的质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汽油的密度;
(3)与合格汽油的密度比较即可判断该汽油是否合格。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瓶子的容积一定即装满液体时所装液体的体积相等,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