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4、轮轴的秘密教案
展开学 科 | 科学 | 册数 |
|
| 1 |
| 课题 | 轮轴和秘密 | 课时 | 1 | |||||||||
主备教师 |
|
|
|
| 参与教师 |
| |||||||||||||
教学目标 |
|
|
|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 |||||||||||||||
教学重点 |
|
|
|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 |||||||||||||||
教学难点 |
|
|
|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 |||||||||||||||
教具学具 |
|
|
| 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 |||||||||||||||
教法和 学法指导 |
|
|
| 讲授 演示 实验操作 | |||||||||||||||
|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
|
|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个性活动 | ||||||||||||||
|
|
|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辘轳摇水图片。问:你有什么方法把这桶水提上来吗?老师今天给你准备了一个工具,假设重物就是一桶水,你能把这桶水提起来吗? 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一)、转动竹筒,提升钩码。 师板书: (二)、用一根竹棍转动竹筒,提升钩码。 出示幻灯片:现实生活中一桶水相当于30斤一袋大米那么重,你想想还能用转动竹筒的方法把它提起来吗? 师问: 1、 把它提起来感觉怎样?(费力)那么我们这个装置还可以怎样?(改进) 2、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小材料,你能把它改成一个新装置吗?如新装置改进成功了,你是怎么把它提起来的?新装置提升钩码与直接提升在用力大小上有什么不同?
| 生1: 生2:
生体验1分钟, 生汇报:你是怎么做的?
|
| ||||||||||||||
|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个性活动 | |
3、 请组长在信封1里拿出这份小材料,试一试。 4、出示幻灯片:这个装置是怎样把水提起来的?新装置提水与直接进水有什么不同感受?师板书: 5、师追问:真的省力吗?我们要知道感觉是否精准,该怎么做?(测一测),怎么测? (三)、用测力计测在竹棍不同位置上提升钩码的用力情况。 1、师示范:①直接提升钩码测力。②转动小竹棍提升钩码测力:转动竹棍,当重物被提起时,竹棍与桌面平行时且运动的力向上时,钩住竹棍,仍使竹棍保持平衡,测量读数。 2、请记录员在信封2中拿出我们的记录单开始实验。
3、师质疑: ①刚才老师在巡视时发现有一组测量的数据有点特别,请上台分享一下。 ②你们发现这组数据与前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那么这种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③师:刚才那位同学的猜想与他的猜想吻合了,板书: 基于这个同学的发现,要想改进我的的装置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四)、用测力计测在更长的竹棍不同位置上提升钩码的用力情况。 1、老师在记录单上画长竹棍,请学生在记录单上画出长竹棍后,给学生分发长竹棍。 2、教师板书:
| 生体验1分钟。 生1汇报:怎么做的? 生1汇报:用力情况?
1、生组内开展实验活动5分钟,测量竹棍的任意位置力的大小,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单上。 2、学生分享数据,并说说测力的数据所对应竹棍的位置及发现。 3、①学生上台分享在竹棍不同位置在测量的力的不同数据。②我们组转的圈数是相同的,我们第一次测的靠近竹筒的位置是 ,第二次测的竹棍中间的位置是 ,第三次 测的竹棍外端的位置是 。
学生实验4分钟, 学生汇报数据及发现。 |
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学生把一根长竹棍分别插在竹筒的不同位置测得3个相同的数据。 | |
板 书 设 计 | 轮轴和秘密 轮轴的定义: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的作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 ||
教 学 后 记 |
| ||
3、 请组长在信封1里拿出这份小材料,试一试。 4、出示幻灯片:这个装置是怎样把水提起来的?新装置提水与直接进水有什么不同感受?师板书: 5、师追问:真的省力吗?我们要知道感觉是否精准,该怎么做?(测一测),怎么测? (三)、用测力计测在竹棍不同位置上提升钩码的用力情况。 1、师示范:①直接提升钩码测力。②转动小竹棍提升钩码测力:转动竹棍,当重物被提起时,竹棍与桌面平行时且运动的力向上时,钩住竹棍,仍使竹棍保持平衡,测量读数。 2、请记录员在信封2中拿出我们的记录单开始实验。
3、师质疑: ①刚才老师在巡视时发现有一组测量的数据有点特别,请上台分享一下。 ②你们发现这组数据与前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那么这种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③师:刚才那位同学的猜想与他的猜想吻合了,板书: 基于这个同学的发现,要想改进我的的装置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四)、用测力计测在更长的竹棍不同位置上提升钩码的用力情况。 1、老师在记录单上画长竹棍,请学生在记录单上画出长竹棍后,给学生分发长竹棍。 2、教师板书:
| 生体验1分钟。 生1汇报:怎么做的? 生1汇报:用力情况?
1、生组内开展实验活动5分钟,测量竹棍的任意位置力的大小,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单上。 2、学生分享数据,并说说测力的数据所对应竹棍的位置及发现。 3、①学生上台分享在竹棍不同位置在测量的力的不同数据。②我们组转的圈数是相同的,我们第一次测的靠近竹筒的位置是 ,第二次测的竹棍中间的位置是 ,第三次 测的竹棍外端的位置是 。
学生实验4分钟, 学生汇报数据及发现。 |
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学生把一根长竹棍分别插在竹筒的不同位置测得3个相同的数据。 | |
3、 请组长在信封1里拿出这份小材料,试一试。 4、出示幻灯片:这个装置是怎样把水提起来的?新装置提水与直接进水有什么不同感受?师板书: 5、师追问:真的省力吗?我们要知道感觉是否精准,该怎么做?(测一测),怎么测? (三)、用测力计测在竹棍不同位置上提升钩码的用力情况。 1、师示范:①直接提升钩码测力。②转动小竹棍提升钩码测力:转动竹棍,当重物被提起时,竹棍与桌面平行时且运动的力向上时,钩住竹棍,仍使竹棍保持平衡,测量读数。 2、请记录员在信封2中拿出我们的记录单开始实验。
3、师质疑: ①刚才老师在巡视时发现有一组测量的数据有点特别,请上台分享一下。 ②你们发现这组数据与前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那么这种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③师:刚才那位同学的猜想与他的猜想吻合了,板书: 基于这个同学的发现,要想改进我的的装置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四)、用测力计测在更长的竹棍不同位置上提升钩码的用力情况。 1、老师在记录单上画长竹棍,请学生在记录单上画出长竹棍后,给学生分发长竹棍。 2、教师板书:
|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个 性 活 动 | |
(五)、用更长的竹棍转动竹筒。 1、为了更装置更省力些,你还可以怎样改进? 2、师启示:只能选择合适的竹棍。 (六)、用线绕成一个圆轮转动竹筒。 1、 要想更方便,发给每组3个竹棍,怎样便于操作?出示幻灯片:想一想你改进的装置怎样便于操作? 2、教师演示:两只手倒手的距离更短了,操作更方便了。要想倒手更方便,距离更近,该怎么做? 3、师演示插8根竹棍转动竹筒。要想随时倒手怎么办? 4、师演示:用线边成一个圆形。装置的这个部分像什么?(圆轮) 5、师板书: 我们把这种外面是圆轮,带动竹筒转动的更省力、更方便的装置叫轮轴。板课题。 6、质疑:为什么把竹棍都归为“轮”?师演示竹棍转动的轨迹就是一个轮。 (七)、用摇把转动竹筒。 1、在现实中打水,还有什么更方便的方法吗? 2、发摇把,哪是轮?哪是轴? 3、师追问:摇把怎么变成轮?我没看见轮? 4、生活中有没有带摇把的轮?师演示卷笔刀、扳手等。 5、教师补充:竹蜻蜓、电扇、钥匙、螺丝刀、辘轳、方向盘、水龙头等。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着轮轴? 2、轮轴有什么作用? 3、生活中有哪些轮轴? 4、我们在制造新工具时要考虑哪几点?(实用、方便、省力)。 5、对于轮轴,你还有什么疑问?
|
生上台演示,其余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体验2分钟。说说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体验1分钟。 学生上台演示,指出轮和轴。 学生列举:门把手、自行车的脚踏板、放风筝的绞线盘等。 |
| |
课 堂 板 书 |
| ||
教 学 后 记 |
| ||
六年级上科学说课轮轴的秘密_教科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说课轮轴的秘密_教科版,共3页。
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轮轴的秘密_教科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轮轴的秘密_教科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轮轴的作用探究实验,轮轴大发现,课堂拓展,完美的结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轮轴的秘密_教科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轮轴的秘密_教科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