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第3单元检测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2973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3单元检测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2973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3单元检测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2973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展开部编版语文八上第3单元检测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缥碧(piǎo) 素湍(tuān) 轩邈(miǎo) 夕日欲颓(tuí)
B.泠泠(líng) 沉鳞(lín) 经纶(lún) 属引凄异(shǔ)
C.横柯(kē) 襄陵(xiāng) 飞漱(shù) 鸢飞戾天(yuān)
D.沿溯(sù) 绝巘(yǎn) 曦月(xī) 藻、荇交横(xìng)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断言 不言而喻 B.举措 举世闻名
C.尊重 语重心长 D.单薄 厚此薄彼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书,不是什么难事;但行走万里,却不是常人可以随便实现的。
B.漂泊多年,他对故乡的依恋从未改变。再回故乡时,他乡音未改却已白发苍苍,孩子们都不认识他,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C.词用长短句,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音乐,一方面是为了更容易表达复杂的感情——既可以是慷慨激昂的,也可以是委婉细腻的。
D.板桥、院落、月色、炊烟……这些最平凡的景物,在从乡村出来的作者眼里,都蒙上了一层诗意,寄寓着人生最悠远的乡愁。
- 下面是一段关于“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文字,请阅读后完成下面两题。
①2019 年 12 月,由清华大学团队主持设计的北京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完工,其设计灵感来自敦煌飞天飘带。②远远望去,首钢滑雪大跳台像蜿蜒起伏的桥,向天空伸展,又好似一条飞天的飘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③在满满工业风的首钢园区内,在夜晚景观灯的装点下,新建成的滑雪大跳台像极了优雅高洁的水晶鞋,流光溢彩,璀璨夺目。④在首钢园整体偏灰的工业背景下,滑雪大跳台跳脱又并不突兀,而在群明湖倒影的映衬下,这个飞天的飘带显得尤为灵动飘逸。
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群明湖西岸与永定河东岸之间,总长度约 170 米,最高点 61 米,整个造型犹如“飞天”,在首钢园区中鹤立鸡群。按照国际奥委会和国际雪联的设计要求和办赛要求,建设者们殚精竭虑,在原首钢园区旧址上白手起家,建成了世界上首个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台。建设好的跳台在灯光下晶莹剔透,“水晶鞋”这一昵称更是将大跳台的精巧与美丽概括得入木三分。
(1) 对于文段①~④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表述不准确的是
A.第①句中“设计灵感来自敦煌飞天飘带”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跳台比作飞天飘带,介绍了大跳台的灵感来源。
B.第②句中“首钢滑雪大跳台像蜿蜓起伏的桥”和“又好似一条飞天的飘带”是明喻,把首钢滑雪大跳台比喻成蜿蜓起伏的桥和飞天的飘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向天空伸展时高低起伏的柔美姿态。
C.第③句“新建成的滑雪大跳台像极了优雅高洁的水晶鞋”,将滑雪大跳台比喻成水晶鞋,不仅写出了两者在外形上极为相似,还体现了跳台在灯光的装点下晶莹璀璨的特点。
D.第④句“这个飞天的飘带”喻指“首钢滑雪大跳台”,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在群明湖倒影的映衬下”滑雪大跳台“灵动飘逸”的样子。
(2) 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鹤立鸡群 B.殚精竭虑 C.白手起家 D.入木三分
- 下面语段中画线句作为总起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加以改正。
继腾讯体育等企业入驻后,极限运动公园准备即将开放。在三高炉一层,全民畅读艺术书店正在紧张施工,预计 10 月 1 日将与读者见面。这家书店定位潮、酷、科技和艺术,主要面向 90 后、00 后等人群,将借助三高炉独特的建筑空间,营造工业与现代交融的文化艺术空间。位于首钢工业遗址公园最北部的极限公园也将于 9 月 5 日正式对外开放。
(选自 2020 年 8 月 12 日《北京日报》)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B.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C.《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代表作为《陶隐居集》。
D.《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西晋地理学家。
- 默写。
(1)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 在《使至塞上》中,作者借景物自比,写出自已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诗句是“ , ”。
(3)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青山绿水因为有了动物的加入而显得更有灵性。《三峡》中的“高猿长啸, , ,哀转久绝”让人黯然神伤;陶弘景笔下“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的画面,则传递出蓬勃的生命气息;而白居易眼中的“ , ”更是以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出自己的喜悦之情。
-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如图)。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节目中的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一方面运用舞蹈、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 360 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
(1) 结合材料,解释下面两个词的含义。
“活”: 。
“热”: 。
(2) 《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后,网友对其徽标赞声一片。试分析该徽标设计的妙处。
-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分别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
【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古诗阅读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本诗炼字精妙,比如颔联中的“ ”字表现出群山和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又如颈联中的“ ”字化静为动,将朗月投影在江水中的夜景写得浪漫而富有动感。
(2) 此诗是诗人第一次出蜀时所作,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生动地表达出自己对于故乡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3) 本诗中“江入大荒流”一句捕写了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景象。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字的诗句,请写出除本诗外,你读过的一句。
- 文言文阅读一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1) 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自康乐以来
B.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C.自康乐以来 不以疾也
D.山川之美 春冬之时
(2) 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的翻译及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了,猿和鸟杂乱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理解:描绘出了朝和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
B.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理解:句子既包含了作者对前贤的敬慕之情,又有对当时人们不解山水之美的惋惜之情,还有作者也能得山水之乐的自矜之情。 |
C. |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理解:引用渔人的歌谣想表达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大好河山的向往之情。 |
(3) 两篇文章在塑造景物上用了什么共同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4) 比较阅读《三峡》和《早发白帝城》,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i 《早发白帝城》一诗突出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在《三峡》一文中也有体现,请摘录出与《早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
ii 两篇作品都提到“猿鸣”,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 文言文阅读。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①,多所像类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③。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选自《宜都记》)
【注】①形容:形体和状态。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③冬春:冬春之交。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任意东西(名词,东西方向) B.负势竞上(动词,凭借)
C.而两岸高山重障(连词,不译) D.其石采色形容(通“彩”,颜色)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一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景象。
C.【甲】【乙】两文的文体相同,两文内容上均写景,让我们领略了不同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D.【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景观,寄托了作者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3) 【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处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 请以“流连忘返”为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要求:(1)以写景为中心,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2)字数在 600—800 之间。
答案
1. 【答案】B
2. 【答案】A
3. 【答案】B
4. 【答案】
(1) A
(2) B
5. 【答案】继腾讯体育等企业入驻后,全民畅读艺术书店和极限运动公园也即将开放。
6. 【答案】D
7. 【答案】
(1) 山山唯落晖
(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晓雾将歇;夕日欲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8. 【答案】
(1) 生动,指传统诗词在声光电的背景中变得生动起来;指多元的呈现方式
(2) 示例:图标的上半部分为极具中国元素的弯月和彩云,下半部分为极具书法特点的“中国诗词大会”六个字。其中,“中”字作了变形处理,让我们似乎看见飘逸的诗仙李白在对月饮酒或伟大的词人苏轼在望月思亲,给人一种浓郁的诗意感。
9. 【答案】【材料一】红军领导与普通土兵同甘共苦,深受爱戴。
【材料二】红军帮穷人,救中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材料三】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0. 【答案】
(1) 随;飞
(2) 诗人在尾联运用拟人颔的修辞手法,想象故乡的水依依不舍地把游子的船送到万里之外,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 烟波江上使人愁;江春入旧年
11. 【答案】
(1) D
(2) C
(3) 都运用了动静结合、俯仰结合的手法塑造景物。例如:动静结合。《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写出山川秀美,盎然生机。《三峡》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激流中波光粼粼,深潭中景物的影子重重叠叠,动静相杂,写出了春冬三峡的清幽秀丽。
(4) i 特点:江水流速急(快)。语句: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卸风,不以疾也。
ii 《三峡》中写猿鸣凄惨悲凉,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寒冷落。《早发白帝城》通过猿鸣“啼不住”,表现船在三峡中行速飞快。
12. 【答案】
(1) A
(2) C
(3) 例如:《三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表现出了江水的清澈;《宜都记》“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侧面写出了西陵峡两岸高山的高峻。
13. 【答案】略
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
语文人教部编版24 愚公移山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4 愚公移山综合训练题,共8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梦回繁华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梦回繁华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 米长、4 米高、1, 【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