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4 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知识与技能:1、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作者借助意象来表达抽象情感的写法。
3、赏析意象,揣摩语句,体会诗歌意蕴。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以及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音乐美。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语
故乡,是每个离乡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
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希望去追寻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现代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
二、预学交流
1、走近作者
余光中(1928年—2017年),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后定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病逝,享年九十岁。
主要诗作《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代表作《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因写乡愁诗闻名而被称为“乡愁诗人”。
2、创作背景
余光中的前半生,遇到两次战争。第一次是中日战争,还是中学生的他,无从选择,就是逃难。一路从南京、苏皖边境、上海、香港、昆明到重庆。第二次是国共内战,一九四九年22岁的余光中决定来台湾。没想到一走就是20多年,都没有机会回到大陆。幸好他离开大陆时,随手带去一张残缺的地图,浓烈的乡愁常在地图上铺展。当时由于思乡心切,文思泉涌,短短二十分钟,他把二十多年来对故土的深情眷念,化为一首感人至深的《乡愁》,本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当时他已43岁。
三、朗读感知
1、自读感知。
2、听读录音。
3、朗读指导:
本诗的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的节奏的处理如下:
第一节稍平淡,充满回忆的口气。
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
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
第四节要表现出忧郁惆怅之感。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的想象,全神情投入。
个读展示、齐读。
思考:在朗读这首诗后,你喜欢它吗?说说《乡愁》 这首诗美在哪里?
(预设:
①结构美:全诗每节相应句子句式相同或相仿。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句式,节节相仿,句式整齐,回环往复。
②音乐美:每节相同句式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优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如泣如诉;数量词的运用,增添了一种抑扬顿挫的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③意境美:全诗用意象渲染出忧伤的氛围,营造了凄美的意境。)
学生可能说的不全面,不系统。需要老师适时引导,最后归纳总结。
小结
《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情诗,他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给了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读出我们的爱国心声。
板书设计:
乡 愁
余光中
意境美 结构美 音乐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语
乡愁是古今中外诗歌创作中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它概括了多少游子眷恋故国亲人的深沉感情!
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相关的诗词句是关于“思乡”的?试着有感情地诵读一下:
预设: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现代台湾诗人余光中,面对仅隔一湾海峡,却分离20多年不曾回归的祖国大陆,他的内心又是一番怎样的“乡愁”滋味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他的《乡愁》,去体味他那深沉而又浓烈的思乡之情。
二、探究诗文
师:上节课通过同学们的深情诵读,我们体味到了这首诗犹如音乐中既柔美而又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满满的洋溢着海外游子对故国家乡的深切思念。
思考讨论:
1、全诗以什么为顺序贯穿全诗?
2、诗人分别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乡愁?
3、诗人用来寄托乡愁的各种意象分别对应着诗人人生中的哪些遭遇?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感?
4、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全诗以时空的变化为线索,以个人的经历贯穿全诗。诗人旅居海外几十年, “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诗中的四个时间词语分别代表作者的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少年)——长大后(青年)——后来啊(中年)——现在(老年)。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着不一样的乡愁。
2、诗人将不可捕捉的抽象的乡愁描写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使乡愁有了寄托,变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感人。
3、小时候求学在外,母子分离,寄托着异乡学子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夫妻分离,承载着诗人对妻子的眷恋;后来与母亲生死分离,寄托了儿子对母亲无限的哀愁和怀念;——这些都属于家愁。现在与祖国大陆可望却不可及,寄托了因国土分裂而忧思绵绵的归思浓愁——这属于国愁)。
4、表达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三、品味语言
乡愁是凝重的,是一样很有份量的感情。
同学们找找看,诗歌中四种代表乡愁的物象前面都分别用了哪些修饰语?它们有着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
正语反出,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
拓展练笔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还可以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吗?
如:乡愁是 , , 。
乡愁是一根细细的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乡愁是一杯淡淡的陈酒,看似香甜,品味却是辣心的。
乡愁是一湾湛蓝的海洋,望不着边际,看不到底。
乡愁是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苦苦的、涩涩的。
总结
诗人旅居海外四十多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时刻没有离开过他,诗人为什么如此眷恋自己的故乡,其实这就是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板书设计:
乡愁
小时候 —— 邮票 —— 母子情深
长大后 —— 船票 —— 夫妻分离 (家愁)
后 来 —— 坟墓 —— 生死别离
现 在 —— 海峡 —— 思乡哀愁 (国愁)
(托物) (抒情)
课后作业:
1、背诵诗歌
2、仿写诗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一等奖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指导,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品味亮点词语,感悟精彩句子,把握文章主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方法活用,片段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优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优秀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乡愁余光中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乡愁余光中优秀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指导,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品味亮点词语,感悟精彩句子,把握文章主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方法活用,片段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