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同步练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847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同步练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847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同步练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847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原创】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训练题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训练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4gB,36g,【答案】B,【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 )
A. 27:32:102 B. 27:16:43 C. 4:3:2 D. 9:8:17
2. 四名学生计算30g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多少克CO2时,出现了以下几种算式(x表示CO2的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
A. 1230g=x44 B. 1244=30gx C. 12x=30g44 D. 12x=4430g
3. 在A+3B=2C+2D的反应中,7g A完全燃烧反应生成22g C和9g 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96 B. 32 C. 24 D. 16
4. 对于化学反应2KClO3−MnO2△2KCl+3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O2的质量
C. MnO2加快了该反应速率
D.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与生成氧气的质量比是245:48
5. 在“4A+5B=4C+6D”的反应中,已知17g物质A与一定量的物质B完全反应生成30g物质C和27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 )
A. 16 B. 17 C. 32 D. 34
6. 已知2A+3B=C+6D,用足量的A和147g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200gC和54g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214 B. 112 C. 107 D. 71.3
7. 称取mgCaC2O4⋅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置于氮气流中加热,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其中A→B发生反应CaC2O4⋅H2OCaC2O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B. m=8.2
C. C→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CaCO3+CO↑
D. F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 Ca(OH)2
8. 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64 B. 32 C. 48 D. 16
9. 将50g含杂质20%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含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生成CaO的质量约为( )
A. 32.4g B. 22.4g C. 12.7g D. 40 g
10. 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20g通过600g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气体全部发生反应),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492g,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分数为( )
A. 15% B. 30% C. 50% D. 6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
11. 某工厂每天燃烧的煤含硫0.16t,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工厂每天生产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______.
12. 在化学反应2A+B=2C+D中,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
13. 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序号
甲
乙
丙
丁
微观
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68
1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
(1)由构成的物质中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x+y+z=169 B.y+z=168
C.(100−x):z=32:64 D.(100−x):(y−1)=8:3。
14.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恒定不变,即为 和 乘积之比。
15. 为了测定某种碳酸钠晶体(Na2CO3⋅xH2O)的x值,某学生将碳酸钠晶体放入坩埚中加热至不含结晶水,发生的反应为:Na2CO3⋅xH2O− △ Na2CO3+xH2O
坩埚的质量(克)
19.50
坩埚+碳酸钠晶体的质量(克)
24.14
坩蜗+无水碳酸钠的质量(克)
21.62
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求得x为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6. 某同学为探究一瓶无色液体A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B,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C,同时生成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②该同学将气体C收集起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C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
③另外将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C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问题:
(1)写出以上物质的名称:A______,B______,D______。
(2)写出A、B得到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其中B起______作用,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_反应。
(3)写出E+C→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_反应。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7.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装置 A(无棉花)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 _____(基本反应类型);若用 C装置收集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是 _____;
(3)若用 F装置实验原理制取氧气,则若需制得 16g氧气,求所需水的最小质量 _____
18. 使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
(1)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指出右图装置中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______;
(3)氧气收集完成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可多选);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4)在研究“适于制取氧气的物质及其反应条件”的过程中,某同学完成了下表所示系列实验:
序号
实验
能否生成氧气
A
加热高锰酸钾
能
B
加热二氧化硅
不能
C
加热氯化钠
不能
D
加热水
不能
E
电解水
能
①根据实验A、B、C,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______;
②根据实验D、E,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是影响物质能否反应产生氧气的重要因素;
(5)将10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9.36g.试计算:
①产生氧气的质量;
②剩余高锰酸钾的质量.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9. 碱式碳酸铜是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受热可分解生成CuO、水和二氧化碳。
(1)碱式碳酸铜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2)铜绿分解生成22g的二氧化碳的同时,生成CuO的质量是多少?
20. 工业上可以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等,其原理是在高温下用铝将某些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用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来制取25.2 kg铁,理论上需要消耗铝的质量是多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 点燃 2Al2O3
108 96 204
在此反应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为108:96:204=9:8:17。
故选:D。
首先正确写出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
12 44
30g x
12:44=30g:x
3.【答案】B
【解析】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B的质量是22g+9g−7g=24g,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
A+3B=2C+2D
3x 88
24g 22g
3x24g=8822g
x=32
故选:B。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反应的B的质量,而后依据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求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
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计算质量时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无关,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是有关的,这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O2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MnO2加快了该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氯酸钾与生成氧气的质量比是(122.5×2):(32×3)=245:96,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的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分解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B的质量为30g+27g−17g=40g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4A+5B=4C+6D
4×17 5x
17g 40g
4×175x=17g40g
x=32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算出B的质量,进而结合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给出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求算B的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6.【答案】C
【解析】解:用足量的A和147g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200gC和54gD,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200g+54g−147g=107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A+3B=C+6D
2x 294
107g 147g
2x294=107g147g x=107
故选:C。
根据题意,在2A+3B=C+6D反应中,用足量的A和147g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200gC和54g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据此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知识。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解题关键。
【解答】
A.CaC2O4中Ca的化合价是+2,O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C的化合价为+3,A错误;
B.由题意知,A点对应的固体是CaC2O4·H2O,B点对应的固体是CaC2O4,则
CaC2O4·H2OCaC2O4+H2O
146 128
m 6.4 g
146128=m6.4g,解得m=7.3 g,B错误;
C.由图知,C点与D点固体质量比为6.4 g:5.0 g=32:25,反应CaC2O4CaCO3+CO↑中反应前固体CaC2O4与反应后固体CaCO3质量之比为128:100=32:25,与图中数据相符,C正确;
D.由上述分析知,E点对应固体是CaCO3,不含H元素,而且E转化成F的条件是在氮气流中加热,所以F点固体不可能是Ca(OH)2,反应CaCO3CaO+CO2↑中反应前后固体质量比为100:56=50:28,所以F点固体为CaO,D错误。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算生成的B的质量,进而根据A、B的质量以及A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对应化学方程式求算B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B的质量是:11g+9g−8g=12g,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
2A+3B=2C+4D
64 3x
8g 12g
643x=8g12g
x=32,所以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故选B。
9.【答案】C
【解析】解:50g含杂质20%的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50g×(1−20%)×4010050g×100%=32%;
假设碳酸钙完全分解,设此时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 高温 CaO+CO2↑
100 56 44
50g×80% y x
10050g×80%=56y=44x,
x=17.6g,y=22.4g
碳酸钙完全分解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50g×80%×4010050g−17.6g≈49%
即完全分解时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9%,而现在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只有40%,说明除了杂质和氧化钙之外还有剩余的碳酸钙,即碳酸钙并未完全分解。在只有部分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时,生成氧化钙的质量应小于22.4g
选项中只有C为12.7g<22.4g
故选:C。
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反应前后钙元素质量不变;
利用极值假设,计算不分解及完全分解所剩余固体物质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所测得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比较,判断高温一段时间后,生成氧化钙的可能值.
在不能具体确定物质的质量量,可使用极端数假设的方法,利用有关数据确定待求物质质量的范围.
10.【答案】D
【解析】解: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20g通过600g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气体全部发生反应),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492g,则减少的氧元素的质量为:600g−492g=108g,设氢气的质量为x,一氧化碳的质量为y
CuO+H2− △ Cu+H2O,△m
80 2 64 16
x 8x
CuO+CO− △ Cu+CO2,△m
80 28 64 16
y 4y7
x+y=20g
8x+4y7=108g
x=13g
故氢气的质量分数为:13g20g×100%=65%
故选:D。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11.【答案】0.32t
【解析】解:设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O2− 点燃 SO2,
32 64
0.16t x
320.16t=64x,
x=0.32t,
故填:0.32t.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硫的质量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2.【答案】64
【解析】解: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A+B=2C+D
2×80 12 2x 44
则:2×80+12=2x+44
x=64
故填:6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进行计算。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难度不大。
13.【答案】(1)−2;
(2)H2O和SO2;
(3)2H2S+3O22H2O+2SO2;
(4)AD。
【解析】
【分析】
【解答】
(1)由图示可知甲为H2S,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0,x=−2;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H2O和SO2;
(3)上述反应为硫化氢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H2O+2SO2;
(4)根表中的数据可知,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68g,
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m、生成的水的质量为n、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p。
2H2S+3O22H2O+2SO2;
68 96 36 128
68g m n p
6868g=96m=36n=128p
解得m=96g,n=36g,p=128g,
所以:x=100−96=4 y=1+36=37 z=p=128
由上述计算可知:
A.x+y+z=4+37+128=169,故A正确;
B.y+z=37+128=165,故B错误;
C.(100−x):z=96:128=3:4,故C错误;
D.(100−x):(y−1)=96:36=8:3,故D正确。
故答案为:(1)−2;(2)H2O和SO2;(3)2H2S+3O22H2O+2SO2;(4)AD。
本题难度不大,根根据题中的图例进行判断该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图示结合含氧化合物的组成来判断;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来书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可进行有关的计算。
14.【答案】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计量数
【解析】解: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恒定不变,即为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15.【答案】7
【解析】解:由题意知,碳酸钠的质量为:21.62g−19.50g=2.12g
碳酸钠晶体中含有的结晶水为:24.14g−21.62g=2.52g
Na2CO3⋅xH2O− △ Na2CO3+xH2O
106 18x
2.12g 2.52g
1062.12g=18x2.52g
解得,x=7
答案:7.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算出碳酸钠和水质量,然后根据 Na2CO3⋅xH2O− △ Na2CO3+xH2O,列出比例式,我们就可以计算出X的大小.
这个题的关键是寻找关系式,同时理解质量的变化值表示的含义.
16.【答案】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水;2H2O2− MnO2 2H2O+O2↑;催化;分解;S+O2− 点燃 SO2;化合
【解析】解: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B,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C,同时生成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则B为催化剂;该同学将气体C收集起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C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则C为氧气;另外将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C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硫为黄色粉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则E为硫,F为二氧化硫;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A为过氧化氢溶液,B为二氧化锰。
(1)ABD分别是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水。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B起催化作用;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E+C→F,即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点燃 S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
(1)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水;
(2)2H2O2− MnO2 2H2O+O2↑;催化;分解;
(3)S+O2− 点燃 SO2;化合。
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B,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C,同时生成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则B为催化剂;该同学将气体C收集起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C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则C为氧气;另外将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C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硫为黄色粉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则E为硫,F为二氧化硫;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A为过氧化氢溶液,B为二氧化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17.【答案】(1)铁架台
(2)2KClO32KCl+3O2↑;分解反应;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3)18g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仪器的名称,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认真解答即可。
【解答】
(1)常见仪器①是铁架台;
(2)装置A(无棉花)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因为试管口没有棉花,故只能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装置内的空气,这时候收集就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故用 C装置收集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是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3) F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根据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水的质量,设所需水的最小质量为x
2H2O2H2↑+O2↑
36 32
x 16g
3632=x16g
x=18g
故所需水的最小质量为18g。
18.【答案】2KMnO4− △ K2MnO4+MnO2+O2↑;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BD;高锰酸钾是适于制取氧气的物质;反应条件
【解析】解:(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答案:2KMnO4− △ K2MnO4+MnO2+O2↑.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3)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对生成氧气的纯度没有影响,故错误;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就会留有气泡,使收集的氧气纯度偏低,故正确;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只会导致氧气没有收集满,对生成氧气的纯度没有影响,故错误;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会把装置内的少量空气收集到集气瓶内,使收集的氧气纯度偏低,故正确;
故选BD;
(4)①根据实验A、B、C可知一定条件下,只有高锰酸钾能分解产生氧气,因此高锰酸钾是适于制取氧气的物质;故答案为:高锰酸钾是适于制取氧气的物质;
②同是反应物水,加热不能产生氧气,电解能产生氧气,由此可知反应条件是影响物质能否反应产生氧气的重要因素.故答案为:反应条件;
(5)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0g−9.36g=0.64g;
②设参加反应的KMnO4质量为x,
2KMnO4− △ K2MnO4+MnO2+O2↑
316 32
x 0.64g
31632=x0.64g,解得x=6.32g,
因此剩余KMnO4质量为10g−6.32g=3.68g
∵6.32g<10g
∴KMnO4未完全反应
剩余的KMnO4质量=10g−6.32g=3.68g
答:①产生氧气的质量为0.64g;②剩余物中高锰酸钾的质量是3.68g.
(1)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2)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分析;
(3)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对生成氧气的纯度没有影响;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就会留有气泡,使收集的氧气纯度偏低;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只会导致氧气没有收集满,对生成氧气的纯度没有影响;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会把装置内的少量空气收集到集气瓶内,使收集的氧气纯度偏低;
(4)通过对比表中实验及现象进行结论分析;
(5)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氧气逸出,所以反应后固体质量会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质量的减少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方程式由氧气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进而求得剩余高锰酸钾的质量.
此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注意事项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通过认真分析题干,利用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结论.
19.【答案】(1)222;
(2)设生成CuO的质量是x
Cu2(OH)2CO32CuO+H2O+CO2↑。
160 44
x 22g
160x=4422g
x=80g
答:生成CuO的质量是80g。
【解析】解:(1)碱式碳酸铜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2+(16+1)×2+12+16×3=222。
(2)设生成CuO的质量是x
Cu2(OH)2CO32CuO+H2O+CO2↑。
160 44
x 22g
160x=4422g
x=80g
答:生成CuO的质量是80g。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氧化铜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比较简单,只要注意解答规范性即可。
20.【答案】解:设需要消耗铝的质量是x。
216 504
x 25.2 kg
216504=x25.2kg
x=216×25.2kg504=10.8kg
答:理论上需要消耗铝的质量是10.8kg。
【解析】解:设需要消耗铝的质量是x。
216 504
x 25.2 kg
216504=x25.2kg
x=216×25.2kg504=10.8kg
答:理论上需要消耗铝的质量是10.8k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后作业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测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