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6×108m/s
B.光从空气进人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C.电影屏幕选用粗糖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
D.—束光与镜面成3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
2.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寨归来不看水,清澈见底的湖水如瑶池玉盆,倒映着蓝天白云及岸边美丽的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如图所示,关于游客在岸上看到水底景物的光路图描述正确的是( )
A.B.C.D.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林间“阳光”
B.海市蜃楼
C. “手影”游戏
D. 水中“倒影”
4.在B处观察到一个彩色玻璃球沉在水池底A处,如图所示。在B处用激光射到玻璃球上,则激光应( )
A.正对A点照射B.在A点偏上照射
C.在A点偏下照射D.在A点偏左侧照射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光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
B.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能看见花谷里黄色的花是因为它吸收了黄光
D.树在地上的影子和小孔成像的成像原理相同
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学校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B.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七色光
C.剪刀手的影子D.平面镜中的“宝宝”
7.如图所示,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成像更清晰,应该将两支蜡烛都点燃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将靠近玻璃板
C.做多次实验是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8.照镜子时,你会在镜里看到另外一个自己,镜中的“你”就是自己的像。关于这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个正立的实像B.你后退时,镜中的像就小
C.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你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9.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自 2017 年春节播出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尤其受到中小学生欢迎。下列诗句中与其蕴涵的物理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声音的传播有关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与分子热运动有关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与参照物选择有关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与光的折射有关
10.《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义教材中的一篇山水美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含蓄地流露出爱幕美好的大自然,其中诗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作者看到的游鱼、细石,是光的哪种现象?( )
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平面镜成像D.光的折射
1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灯下手影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
12.小华同学参观盐城海盐博物馆,对海盐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看到一个放在玻璃罩中的展品A(可拍照),小华同学想用相机拍下来回家慢慢研究,展馆中的灯光比较暗,下列哪种方式拍照最清晰( )
A.从1处向下拍,且用闪光灯
B.从1处向下拍,不用闪光灯
C.从2处斜向下拍,不用闪光灯
D.从2处斜向下拍,且用闪光灯
13.青少年艺术节上,学校舞蹈队的演员们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在舞台上表演。当红光照在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她们的( )
A.上衣为红色,裙子为黑色B.上衣为红色,裙子为蓝色
C.上衣为白色,裙子为蓝色D.上衣为白色,裙子为黑色
14.如图所示,一束红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仍在a点处
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在a点上方
C.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D.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C是折射光线,若∠AOM=30°,∠BOC=90°,则反射角等于______°,折射角等于______°。
16.小明逛紫薇公园时看到一些现象。
(1)亭子里有同学在拉小提琴,他用手指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
(2)冬日早晨,湖面上白气袅绕,“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是_____;
(3)阳光下,小明看见湖边树荫下点点圆斑,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他看见的上述“圆斑”、“鱼”、“蓝天”和“白云”四个景象中,与“海市蜃楼”成像原理相同的是_____,属于虚像的有_____个。
17.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km/s;如图所示,操场上竖直地插着三根竹竿,在路灯和太阳下的影子如图所示,其中______(甲/乙)是在路灯下的影子图片。
18.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声音和光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其中___________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9.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m/s;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太阳光中的____________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_,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当水滴滴到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小红带着红色墨镜去观察蓝色区域,她感觉蓝色区域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
20.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书本的原因是由于光射到书本上发生了______反射,而坐在教室边上的同学由于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发生了______反射的缘故(均选填“漫”或“镜面”)前一种反射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简答题
21.如图所示,是检测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如果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按照行业要求被检测者应在距离视力表5m远处接受检测,则被检测者应坐在距离其身后悬挂的“E”型视力表多少米?
22.如图所示,湖边漫步,欣赏美丽风景,水面呈现岸边树木的倒影。细心观察会发现,倒影比实际物体暗一些。请结合物理知识解释倒影形成的原因以及倒影比实际物体暗的原因。
23.“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在图中用画光线的方法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24.请写出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所揭示的物理道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教室里的银幕,常用较粗的白色布料制成,为什么?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0×108m/s,故A错误;
B.光从空气垂直进人水中,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故B错误;
C.电影屏幕选用粗糖的布料,目的是使光发生漫反射,让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故C错误;
D.—束光与镜面成3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
90°-30°=60°
其反射角也是60°,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游客在岸上看到水底景物时水底景物变浅,看到的是景物的虚像。光是从水底穿出水面经过折射后进入人眼的,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折射角会大于入射角。
故选D。
3.D
【详解】
A.林间树叶之间的缝隙透过的“阳光”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手影”游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
人眼在B处看到的彩色玻璃球是一个位置偏高的虚像,玻璃球的实际位置在A处的下方,因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正好照到A处的下方,如下图所示:
因此激光应正对A点照射。
故选A。
5.D
【详解】
A.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故A错误;
B.虚像不一定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光的折射也会形成虚像,例如放大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而这个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黄花是由于这种只反射黄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故C错误;
D.影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学校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七色光,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剪刀手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平面镜中的“宝宝”,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
A.平面镜后面的蜡烛不能点燃,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将靠近玻璃板,故B正确;
C.做多次实验是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一致,故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是实像,故A错误;
B.你后退时,自己的大小不变,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等,那么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你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
A.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猴叫声,声音是猿猴发出的,猿猴叫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听者,与声音的传播有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组成花香的物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发生了扩散现象,所以在闻到了花香,是分子的热运动的结果,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岸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青山相对于船有位置变化,则青山相对于船是运动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山为参照物,帆船相对于山有位置变化,则帆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可见与参照物选择有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遥望洞庭湖非常美丽,好像一个白银盘里面有一个青螺,是指洞庭湖的景色通过光的反射进入到观看者的眼睛,与光的反射有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
作者看到游鱼、细石是光由这些物体经过水和空气进入作者的眼睛,光的传播过程中要经过水和空气的界面,是光的折射现象。
故选D。
11.A
【详解】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灯下手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D
【详解】
展馆中的灯光比较暗,展品反射的光线很少,要想拍摄出清晰的展品图片,需要用闪光灯;海盐展品上表面很平,当从①位置用闪光灯拍摄时,光线因发生镜面反射而沿垂直方向反射回去,照相机发生逆光无法得到清晰的图片,所以只能从②处斜向下拍。
故选D。
13.A
【详解】
白色上衣反射所有色光,用红光照射时,反射红光,上衣为红色,蓝色裙子只反射蓝光吸收其它色光,用红光照射时,红光被吸收,裙子为黑色,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4.C
【详解】
AB.不同色光经三棱镜折射时的偏折能力不同,紫光的偏折能力比红光要强。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保持光屏位置不变,则紫光的光斑会在a的下方。故AB错误;
CD.如果将光屏向左平移,紫光光斑会上移,可能落在a点;相反,如果将光屏向右平移,紫光光斑会下移,则应落在a点更偏下的位置。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5.60 30
【详解】
[1]已知∠AOM=30°,则入射角
∠AON=90°−30°=60°
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是60°。
[2]由∠AOM=30°,可知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BOM′=30°,已知∠BOC=90°,则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COM′=90°−30°=60°
所以折射角
∠CON′=90°−60°=30°
16.音调 液化 “鱼” 3
【详解】
(1)[1]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用手指去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琴弦的振动频率,改变了琴声的音调。
(2)[2]冬日早晨,湖面上白气袅绕,“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3][4]阳光下,小明看见湖边树荫下点点“圆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在湖边看见湖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湖中的“蓝天”、“白云”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的折射现象,故与“海市蜃楼”成像原理相同的是看到水中的“鱼”,属于虚像的有3个。
17.3×105 乙
【详解】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105km/s。
[2]太阳光可以认为是平行光线,因为光线是平行的,根据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影子也应是平行的;而路灯不是平行光线,影子也不会平行,所以乙图是在路灯下的影子。
18.> 声音
【详解】
[1]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所以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9.3×108 紫外线 色散 白色 黑
【详解】
[1]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紫外线具有杀菌的作用,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4]白光是复色光,故当水滴滴到图中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5]蓝色物体会反射蓝光吸收其余色光,故红色墨镜去观察蓝色看到的是黑色。
20.漫 镜面 遵循
【详解】
[1][2]漫反射是把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镜面反射是把平行光向某一方向平行反射;故能从各个方向看见书本的原因是由于光射到书本上发生了漫反射,坐在教室边上的同学由于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1.1米
【详解】
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的像距离是5m,所以人站在平面镜和视力表之间,视力表在人身后1m的地方。
22.射到水面的光一部分发生反射,另一部分折射入水里的缘故
【详解】
来自物体的光线在水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
其中反射光线使我们看到了物体在水中的倒影(像),而折射光线部分进入了水中;所以来自物体的光线只有反射光线才进入了我们的眼中,而折射光线却没有进入我们的眼中,故看到的物体在水中的倒影要比实际物体本身要暗一些就是这个道理。
23.见解析
【详解】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下图所示,青蛙在井底观察的范围较小。
24.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详解】
(1)甲图在水中击石时,我们也能够听到击石的声音,由此说明水也可以传声;(2)乙图中将瓶内的气体抽出后,就再也听不到手机的声音了,这就说明真空是不能传声的;(3)丙图中的手影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点睛】
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5.见解析
【详解】
电影银幕和教室里的投影屏幕都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是为了让光线射到上面发生漫反射,让各个地方的人都能看到画面或者黑板上的字;荧幕做成白色,因为白色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