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5章第3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word教案 (13)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22623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共2页。
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疑点
重点: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及主要物产、人文地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麦浪如金的华北田野、稻花飘香的南方大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寒气袭人的青藏地区。
二、①、引导学生看图P17图中的5-30由学生小结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
②、和学生在图上完成17活动,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面积人口。
③、学生继续完成P17,向学生介绍本区的少数民族本区除了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以藏族为主。并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对本区的气候和地形总结。
④学生阅读P18中的阅读材料。
基本概况
面积、及人口和民族
位置及范围
自然环境的保护分为三江源头的保护和珍惜野生动物的保护。
由于本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因此,本区的自然环境保护,主要表现在河流源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珍惜动物的保护。
①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了解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景观,而后结合资料讲述保护三江源头的必要性;
本区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都发源于这里,草场广阔、野生动物多,2000年的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世界上江河最多,海拔最高的湿地之一,该地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灾害频繁。主要表现为:湖泊萎缩、湿地退化、江河径流量减少、草场严重退化、鼠虫害猖獗、土地沙漠化发展。生物的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水土流失加居。
简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的情况。讲一讲过索南达杰的故事。
分析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8中的活动1、比较那曲和大体同纬度的南京的气温资料,然后由学生分析出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通过比较那曲1月平均温度比南京低℃,7月平均温度低20℃,原因是地势高,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是”高”和”寒”.
回忆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归纳青藏地区特点是:光足热量不足.因些农作物主要是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这些农作物尤其是青稞和豌豆性喜温凉、较适宜于在本区生长的。本区又是我国重要的草原分布区,为高寒牧场,主要的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教师小结农业的特点和生产条件:
生产条件:低温、太阳辐射强。引导学生看地图册了解本区主要的农作物及主要分布地;以及主要的牲畜。
关于交通和经济结合P20中的第一、二段文字了解青藏地区建国前后交通的变化。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完成20活动1。
关于矿产资料,引导学生看图5-37,并思考:本区有哪些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三: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内容。教师点拔。
四作业布置
地理指导用书四:板书设计
基本概况
自然环境的保护
农业和牧业
发展农业条件:1是气温低,2是太阳光照强。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主要牲畜
交通和经济
交通——铁路、公路、航空
经济
矿产资源
石油、煤、钾盐、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媒体选择和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湘教版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共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