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至四年级第十二章 体育与健康教学经验交流教案设计
展开《体育课中的安全锻炼》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水平二四年级上体育课中的安全锻炼。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让学生学会安全锻炼的方法,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教学重点)
2、学习在危险情况下所采用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3、让学生知道锻炼的好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 PPT
教学过程:
一、语言引入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想身体健康,就要经常参加运动。在我国2200多年前的《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流水不腐,户枢(shū)不蠹(dù)”,讲的是这样一个道理:经常流动的水不会腐臭,门轴经常转动就不会被虫蛀,常用来比喻经常运动就会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促进身体各系统的新陈代谢。由此看来,运动锻炼对生命的质量是非常的重要。尤其是我们小学生,正值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参加体育锻炼是我们身体和心理的需要。在体育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运动伤害,这就要求我们学习一些安全的锻炼方法。(板书:安全锻炼)
二:基本内容
怎样才能做到安全锻炼:
1、穿好运动服和鞋袜
运动服,是指专门用于体育活动或竞赛的服装。运动服能最大程度的给你带来伸展性和舒适性,有利于在运动的过程中完成动作,另外运动服装的保护功能也是比较好的,比如减少皮肤与器械的摩擦,还有御寒、保暖、透湿、透气,抗菌、抗紫外线的作用,让你享受运动的快乐。
运动鞋具有轻便、柔软、弹性好,减震、透气、防滑、耐磨、保护好的特点。所以,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我们要求穿运动鞋。
袜子的选择以棉袜为佳。
2、戴好护具
有些运动练习或比赛,常受到器械的摩擦或在对抗性的练习中起到保护身体(皮肤、肌肉、关节、骨骼)的作用,例如:剧烈的对抗性球类运动,容易受伤的部位有膝、踝、肘、腕等,可以佩戴护膝、护踝、护肘、护腕加以保护;垒球运动可以佩戴护膝、护肘、手套和接手面具等。
3、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又称“热身运动”,是指运动前为预防意外损伤的发生,而有目的的进行一些身体的活动,为即将到来的剧烈运动做好身体准备。运动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它是预防运动损伤,调节赛前状态,充分发挥运动成绩的重要措施之一,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4、加强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
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的课程,因此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几率也会随着学生安全意识的降低而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就成了上体育课的重中之重。课堂上教师强调安全事项,学生自己还要有自我的安全意识,只有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在安全的意识下进行体育锻炼才会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例如:在集体跑步中要控制好自己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安全距离和专心跑步的意识。不要以为体育课就是“玩玩”,思想上不重视,草率练习,很可能伤己或伤害他人。
5、按照动作要领做练习
运动技术的每一个动作要领都是经过科学实践论证的。违背了动作要领,采取一些不宜的科学动作就有可能造成身体部位的损伤,学生在运动时要根据老师讲解示范的动作要领认真体会练习,动作的掌握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切不可一蹴而就,盲目自大,危险行事,酿成后果。
6、整理与放松
放松活动,是指在体育锻炼后,所采用的一系列放松练习和运动后按摩、拉伸性活动等恢复手段,目的是消除疲劳,恢复体能,提高锻炼效果。
7、特殊病情况下不能参加体育锻炼
强调处于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肝脏炎症、肠粘膜炎、肾炎、肺结核等病症或刚刚病愈,不能参加体育锻炼。感冒发烧的同学也不易参加体育活动,以及饭后半小时内不易参加剧烈运动。重视每一年在校学生的体检和医务监督为学生的运动和健康保驾护航。
8、在不同运动项目中出现的危险情况所采用的自我保护方法。
(1)滚动法:在奔跑或球类(如足球、篮球等)运动中跌倒,一般可以采用顺势向侧团身滚动的方法,以缩小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和保护内脏器官。
(2)翻滚法:在做向前跳跃或腾跃(如山羊、跳箱等)以及技巧的倒立摔倒时,一般可以采用顺势向前翻滚的方法,以减轻身体,特别是内脏器官的震动。
(3)护头法:从单杠、双杠、攀登架或肋木上脱手时,要尽可能抓、拉一下器械,以减轻身体直接落地的冲力,特别是在落地前,要收下颏并团身抱头,避免头部受伤或震荡。
(4)缓冲法:在向远处或从高处跳下时,落地的瞬间要做屈膝缓冲动作。速度越快,高度越高,屈膝幅度就应越大。这样就能减轻冲击力,避免下肢关节墩伤或内脏、大脑震荡。
特别提醒: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身上不可以携带尖锐的器物例如:小刀、圆珠笔、直角三角尺等,以免运动时发生危险。
在体育锻炼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因素,这种危险只要我们做好安全防范、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就会把危险降低在“0”刻度线。
在这里讲个故事:
一财主大摆酒宴,席间划拳行令,喧声如潮,一个老头因牛肉没嚼烂而卡住脖子,顿时大汗淋漓,翻白眼,众人纷纷为他想办法处理,把老汉左右折腾,老头气得大喊而吐出牛肉。财主见状要各位回家,说有了前车之鉴,老夫认为:“从此再也不要吃饭了。”这个故事叫“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在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不能因小失大。
必定体育锻炼的好处还是多多的:
1、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小学生骨骼的生长
体育锻炼,改善了骨的血液循环,加强了骨的新陈代谢。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积极参加锻炼有助于长高。
2、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小学生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
体育锻炼可以使肌肉体积增大,力量增加,举重运动员的肌肉块明显大于一般正常人,这说明体育锻炼对肌肉体积的影响非常明显,肌肉体积的增加,力量也相应增加。
在运动时经常进行一些肌肉的伸展牵拉性练习,可使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增加,还可以避免人体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肌肉的剧烈收缩和伸展而造成运动损伤。
3、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小学生呼吸系统的发育
儿童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呼吸系统的发育,主要表现在呼吸肌发达、胸围扩大、肺活量增大。人体在运动中需要吸进更多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都需要强大的肺功能来完成。
4、体育锻炼提高小学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由于体育锻炼时肌肉活动加强,肌肉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致使心率加快,血液流量加大,全身血循环得到改善。
5、体育锻炼能提高机体的抗疾病能力
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特别是白细胞分类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淋马细胞的数量,这对于提高机体的抗疾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体育锻炼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效地提高机体抗病、防病的能力。
6、体育锻炼可使大脑获得充足的营养
人脑的工作必须有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给,而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给又同人体健康状况有直接关系。若人体长时间处于静坐学习状态,由于重力作用,大脑必然缺乏营养供应,废物又不能及时排出,大脑工作状态变差,理解力、记忆力降低。实验证明:儿童在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30分钟的活动性游戏,第三、四节课时的智力活动能力可提高二至三倍。人的大脑中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未曾加以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右脑,所以体育运动又是开发右脑的有效途径。
7、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信,完善自我。促进和改善学生得心理健康问题。
三、总结与归纳
综上所述:
1、掌握运动的方法,加强安全意识,学会运动中的自我保护,安全的锻炼。
2、体育活动是每一个人生命的需求,因噎废食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在体育活动中不能因为可能发生运动危险,就不去运动。我们要学会辩证的看待或处理问题,扬长避短,尊重事物发展的两面性,积极地科学的参加体育活动,学会安全的锻炼身体,做新时期的阳光少年。
四、下课、谢谢同学们。
再见。
小学体育人教版三至四年级第十二章 体育与健康教学经验交流获奖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体育人教版三至四年级第十二章 体育与健康教学经验交流获奖表格教案,共2页。
小学体育第三章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第一节 安全运动促健康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体育第三章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第一节 安全运动促健康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活动,探索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体育人教版五至六年级第二节 迈入青春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体育人教版五至六年级第二节 迈入青春期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