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善用法律精品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善用法律精品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分析说明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3《善用法律》课时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援助是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和公益事业。“12348”是全国统一的法律援助咨询专线电话号码。法律援助的形式有( )①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②民事和行政诉讼代理 ③代写诉状 ④公证证明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九年级学生王枫的父母因车祸去世。王枫的姑姑以王枫年纪小为由,把王枫父母的遗产占为己有。王枫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 )①本着和睦团结的精神,与姑姑协商处理 ②以死相威胁,要求姑姑返还父母的遗产 ③请求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的帮助 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八年级学生张平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无业人员王某等人拦住本校学生刘某要钱,张平迅速到附近的商店拨打110报警,警察很快赶到,抓获王某等人。对张平的行为,正确的评价有( )①张平的做法很机智 ②张平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张平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④张平履行了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在生活中,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常受到各方面的侵害,当受到非法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 )①以牙还牙进行报复 ②向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 ③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忍气吞声,忍一时风平浪静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5.诉讼是推护合法权益的最权威手段。下列属于诉讼手段的是( )A.市民王某向环境监察部门反映某企业的排污行为B.李某到人民法院状告郑某欠钱不还的侵权行为C.张某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某商场的产品有质量问题D.某企业因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接受劳动部门调查6.在日常生活中,损害公共利益、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时有发生。如果遇到这样的行为,你会( )①及时劝告制止 ②当场抓住破坏者,强迫其交纳罚款 ③拨打110报警,协助警方指正破坏者 ④做到事不关已,高高挂起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7.中学生小华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两个扒手在偷乘客的钱包。小华没有直接喊抓小偷,而是装作肚子疼请求司机将她送往就近医院(附近有派出所),然后悄悄告诉司机实际情况。司机以送小华去医院为由,直接将车开到了派出所。这表明小华( )①胆小怕事,不敢见义勇为 ②机智勇敢,善于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③缺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④法律意识强,具有较强的责任感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8.小区内一住户养了一条大型犬,每天在小区内狂吠,到处乱跑,给小区内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和伤害。小区几家住户多次劝说无效,他们想利用非诉讼手段维权。他们可以( )①向司法机关寻求帮助 ②通过调节、仲裁解决争议 ③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问题 ④到法院状告养狗者,讨回公道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2019年10月25日,《少年的你》上映备受热议,“校园欺凌”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遭遇校园欺凌时,未成年人应该( )①沉着冷静,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 ②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 ③必要的时候,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④不畏强暴,以死相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中学生陈云帆发现有人慌慌张张从邻居家搬出一些物品,于是躲在一边“窥视”看到那些物品被装上一辆卡车后,陈云帆便记下了那辆车的车牌号码。后来警方通过陈云帆提供的车牌号成功破获这起入室盗窃案。这表明( )①要懂得防范侵害,见义勇为 ②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③懂得未成年人受到法律保护④生活中做到明辨是非与维护正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近年来,全国各地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如果你遭遇校园欺凌,你会( )①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②寻找师长帮助,通过合法途径解决 ③忍气吞声,尽量逃避 ④寻求法律保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小刚在食堂倒餐盘时,无意间把油汤溅到同学王某的裤子上。脾气火爆的王某特别生气,一把将小刚推倒在地,还恶狠狠地骂了几句。假如放学后小刚找你帮忙一起报复王某,你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①劝解小刚克制冲动,报复心理不可取 ②建议小刚通过主动沟通、协商等途径解决 ③为朋友“义气”,两胁插刀冲锋在前 ④顾及同学情,只好答应,走在最后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3.中学生小峰经常在某网络论坛上发表连载小说,深受网友喜爱。某网站未经小峰允许擅自将其作品转载并标价售卖。对此,小峰正确的维权做法是( )①传播该网站的不良信息 ②联合自己的粉丝报复该网站 ③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④通过法律服务机构依法维权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4.在今年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昆山反杀案”“赵宇见义勇为案”等热点案件作出回应,提出“依法支持公民通过正当防卫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见义勇为”,强调“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有利于( )①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鼓励公民同不法行为作斗争 ③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 ④消除全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小明长期被小军欺凌,不堪忍受的他决定以暴制暴,他趁小军不备用木棍袭击了小军头部。小军流血不止,深受重伤至今昏迷不醒。小明最终因犯故意伤害罪受到刑法的处罚。该案例启示我们( )①法律是解决纠纷的最好方式 ②所有的纠纷都需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③法律制裁违法犯罪,守护正义 ④应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分析说明题16. (尊重法律,理性维权)材料:中学生魏某在上学的路上被一辆汽车撞倒,造成右腿骨折、自行车被撞坏。魏某父母闻讯后赶到现场,将儿子送往医院。肇事司机贾某请求就此事与魏某父母私了,答应承担治疗等一切费用,并替魏某交了住院押金5000元。见此情景,魏某父母也同意私了。两个月后,魏某出院,共花去各种费用37200元。当魏某父母要求贾某兑现诺言时,贾某见数额太大,只同意承担一半的费用。结果,双方争执不休,魏某及其父母在盛怒之下将贾某打伤,贾某一纸诉状将魏某及其父母推上了被告席。(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什么?(2)贾某状告魏某及其父母的诉讼类型是哪一种?此外,诉讼还有哪些类型?(3)材料中魏某及其父母应怎样面对纠纷,理性维权才不至于成为被告?17. 初中生小明在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被一个社会小青年强行搜走了身上的10元钱,还被威胁说:“不许报警,以后每个星期还要交30元钱作为保护费。否则,天天揍你。”小明又气又怕,不知怎么办才好。班上的同学们知道此事后,纷纷给他出主意。同学甲:被搜走10元钱,损失不大,自认倒霉吧。同学乙:我去找些朋友来帮忙,狠狠教训一下那个人,帮你把钱要回来,替你出出气。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辨别正误,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A 2.C 3.C 4.B 5.B 6.A 7.B 8.B 9.A 10.C11.D 12.A 13.D 14.A 15.D16.(1)法律。(2)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3)①面对矛盾和纠纷,不能一味忍耐退让,也不能草率、鲁莽。做到不冲动、不莽撞。②要树立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根据纠纷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学会选择正当的合适的处理方式,理性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不用违法的行为去处理,坚持走法律程序,尊重司法权威。17.同学甲和同学乙的做法都是错误的。遇到非法侵害,一味地忍气吞声,会助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打击报复,会伤害他人,也会使自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应该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不法侵害后,应该及时拨打110报警,或者告诉父母及老师,要树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善用法律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善用法律精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说明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预防犯罪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