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2分子与细胞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0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2分子与细胞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02第1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2分子与细胞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02第2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2分子与细胞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02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2分子与细胞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0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2分子与细胞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02,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02卷
    考试范围:必修2全册 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学中常用“”、“×”表示自交和杂交
    B.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C.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为杂合子
    D.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2.小家鼠的某1个基因发生突变,正常尾变成弯曲尾。现有一系列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第①组F1雄性个体与第③组亲本雌性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F2雌性弯曲尾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注:F1中雌雄个体数相同
    A.4/7B.5/9C.5/18D.10/19
    3.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个无成分R的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均无成分R。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
    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
    用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所占比例为( )
    A.21/32B.9/16C.3/8D.3/4
    4.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实验都设计了F1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B.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的研究方法
    5.有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一个抗倒伏(d)但易感锈病(r),另一个易倒伏(D)但能抗锈病(R)。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让它们进行杂交得到F1,F1再进行自交,F2中出现了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都能稳定遗传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结合的概率相同
    C.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9/16
    D.F2中易倒伏与抗倒伏的比例为3︰1,抗锈病与易感锈病的比例为3︰1
    6.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CD段和GH段,细胞内均可发生基因重组
    B.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相等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联会分别发生在JK段和LM段
    D.MN段中会发生核DNA含量的加倍
    7.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分离的基因、自由组合的基因、交叉互换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分别是( )
    A.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
    B.同一条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上
    C.非同源染色体上;同一条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上
    D.姐妹染色单体上;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
    8.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9.下图是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至少有一种为伴性遗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为伴性遗传,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
    B. 3和4再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3/16
    C.若8和9结婚,则后代患病的概率为7/24
    D.甲乙两病的遗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0.北大医学部的研究人员将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长约30的片段进行了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小鼠血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该项研究最能说明( )
    A.该片段具有遗传效应
    B.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
    C.动脉硬化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D.鼠血中的甘油三酯都是由这段指导合成的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B.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果证明了是遗传物质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D.萨顿利用假说一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12.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当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时,长成的成体果蝇是残翅的,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现有一只残翅果蝇,要判断它是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则应选用的配种方案和培养温度条件分别是( )
    A.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正常残翅果蝇、35℃
    B.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正常长翅果蝇、35℃
    C.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正常残翅果蝇、25℃
    D.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正常长翅果蝇、25℃
    13.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
    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
    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
    14.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从分布上看,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从化学组成上看,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从结构上看,DNA多为双螺旋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D.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15.下列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DNA复制特点”具体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总数的5%,那么另一条链中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7%
    B. 已知一段mRNA有30个碱基,其中A+U有12个,那么转录成mRNA的一段DNA分子中就有30个C+G
    C. 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都用15N标记,只提供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进行1次减数分裂,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 、14N 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是50%、100%
    D. 一个有2 000个碱基的DNA分子,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 000种
    16.基因、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分别是指( )
    ①信使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③D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④转运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
    ⑤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⑥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⑤①③B.⑥②⑤C.⑤①②D.③⑥④
    17.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
    A.B.C.D.
    18.如图是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的部分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①②③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苯酮尿症患者会因为黑色素不能合成同时患上白化病
    C.当人体衰老时,因酶②的活性降低而导致头发变白
    D.基因①②③的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19.如图所示,a、b、c为某染色体上的若干基因,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基因内插入一段序列引起c基因结构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
    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a、b之间
    C.Ⅰ、Ⅱ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D.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20.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维生素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aa,2N=58)为材料培育无子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
    B.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16
    C.③过程的育种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D.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
    21.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且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C.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一定不是遗传病
    D.含致病基因不一定患遗传病,但遗传病患者一定含致病基因
    22.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23.下列关于遗传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伴性遗传特点,但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B.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C.判断生物进化及新物种形成的依据依次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定向改变、是否产生生殖隔离
    D.密码子的简并性对于某种使用频率高的氨基酸来说,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
    24.人体血红蛋白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比较不同种类动物与人体血红蛋白β链的区别,结果如下表: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短尾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
    B.该数据为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C.不同种类动物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能力不同
    D.氨基酸不同与DNA碱基排列顺序没有关系
    25.如表是某条大河两岸物种演 化的模型,表中上为河东,下 为河西,甲、乙、丙、丁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于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甲物种逐渐进化为乙、丙两个不同的物种
    B.河东的乙物种迁到河西后,由于生殖隔离,并不能与丙物种发生基因交流
    C.被大河分隔开的物种乙与物种丙共同进化
    D.若物种丁是由物种乙形成的,则迁入河西的物种乙的种群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二、填空题
    26.将水稻宽叶KYJ品系,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变获得窄叶突变体zy17。
    (1)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导水稻发生基因突变,会导致同一个体中有多个基因发生突变,如:A基因突变为a、B基因突变为b、c基因突变为C……,这体现了基因突变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纯合窄叶突变体zy17与纯合宽叶KYJ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
    ①若F2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判断此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窄叶为隐性性状。将控制窄叶性状的基因记为a基因。
    ②若B、b基因与A、a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上述突变体zy17(aabb)与纯合宽叶KYJ(AABB)杂交,得F1。F1经过___________分裂过程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____________。F1自交获得的F2中,窄叶群体的B基因频率__________(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b基因频率。
    (3)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表所示。(终止密码子为UAA、UGA、UAG)
    ①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基因突变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中的碱基对发生了_______________。
    ②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中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填“Ⅱ”或“Ⅲ”或“Ⅱ、Ⅲ同时”)发生了突变。
    27.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Z染色体上的基因(B、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鸟的基因型有 种,灰鸟的基因型有 种。
    (2)基因型纯合的灰色雄鸟与杂合的黑色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色是 ,雌鸟的羽色是 。
    (3)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色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 ,父本的基因型为 。
    (4)一只黑色雄鸟与一只灰色雌鸟交配,子代羽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 ,父本的基因型为 ,黑色、灰色和白色子代的理论分离比为___________。
    28.已知不同的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不完全相同,有些病毒仅遗传物质进入组织细胞,而有些病毒则是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均进入组织细胞。如图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结构示意图,某实验小组根据H1V的结构, 利用相关实验方法来探究HIV侵染T细胞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HIV侵染32 P标记的T细胞,产生的子代病毒的 带有放射性标记。再用32P标记的HIV侵染无放射性原料的T细胞,在被侵染的T细胞的细胞膜上和细胞质中都检测到了放射性,请解释原因: 。
    (2)用HIV侵染35S标记的T细胞,产生的子代病毒的 带有放射性标记。再用35S标记的HIV侵染无放射性原料的T细胞,在被侵染的T细胞的细胞膜上和细胞质中也都检测到了放射性,请释原因: 。
    (3)请结合以上实验和所学知识完善HIV侵染T细胞的过程模型:
    ①HIV的 与T细胞膜融合;② 进入T细胞;③ 。
    29.研究发现,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病毒的核酸可能是单链结构也可能是双链结构。以下是探究新病毒的核酸种类和结构类型的实验方法。
    (1)酶解法:通过分离提纯技术,提取新病毒的核酸,与加入的___________酶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再感染其宿主或宿主细胞,若宿主不患病或在宿主细胞内检测不到子代病毒,则新病毒为DNA病毒。
    (2)侵染法:将____________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之后接种___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子代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若检测到子代病毒有放射性,则说明新病毒为_____________病毒。
    (3)碱基测定法:为确定新病毒的核酸是单链结构还是双链结构,可对此新病毒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各碱基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若含T,且___________,则说明是单链DNA;若含T,且_______________,则最可能是双链DNA;若含U,且____________,则说明是单链RNA;若含U,且A=U,则最可能是双链RNA。
    30.请根据以下不同情况,回答下列有关变异与生物进化的问题:
    (1)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_____________为单位的变异。染色体变异不同于基因突变之处有①染色体变异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比基因突变的多,②_______________。
    (2)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若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___________________。
    (3)果蝇的隐性突变基因a纯合时雌蝇不育(无生殖能力),但对雄蝇无影响。一对基因型为Aa的果蝇交配产方生子一代,子一代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子二代与子一代相比,A的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种群中只有Aa一种基因型。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而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D错误。
    2.答案:B
    解析:依据以上分析,由第①组中弯曲尾与正常尾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为弯曲尾:正常尾=1:1,可推测第①组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则产生的F1中雄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XAY:XaY=1:1;第③组中弯曲尾与正常尾(XaY)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为弯曲尾:正常尾=4:1,由于亲本雄性正常尾(XaY)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a:Y=1:1,根据F1比例可推得亲本雌性弯曲尾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A:Xa=4:1。若第①组F1雄性个体与第③组亲本雌性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已知第①组F1雄性个体中XAY:XaY=1: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A:Xa:Y=1:1:2,而第③组亲本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A:Xa=4:1,则F2中雌性弯曲尾(XAXA、XAXa)个体所占比例为1/4×4/5+1/4×1/5+1/4×4/5=9/20,F2中雌性弯曲尾杂合子(XAXa)所占比例为1/4×1/5+1/4×4/5=5/20,综上,F2雌性弯曲尾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5/20÷9/20=5/9。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答案:A
    解析:甲、乙、丙为稳定遗传突变体,即为纯合子,由杂交Ⅰ:AaBbCc×甲→无:有3:1,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由杂交Ⅱ:AaBbCc×乙→无:有7:1,可知乙的基因型为aabbcc,由杂交Ⅲ:AaBbCc×丙→无,可知丙中一定有CC,甲、乙、丙之间互相杂交,F1均无成分R,符合题意。假设甲的基因型为AAbbcc,取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1/2AABbcc和1/2AaBbcc)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AaBbcc)杂交,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A_B_cc)所占比例为(1-1/2×1/4)×3/4=21/32;假设甲的基因型为aaBBcc,取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1/2AaBBcc和1/2AaBbcc)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AaBbcc)杂交,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A_B_cc)所占比例为3/4×(1-1/2×1/4)=21/32,A正确。
    4.答案:A
    解析:A项,两实验都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故A项叙述不正确。
    B项,孟德尔实验中豌豆绿色与豌豆黄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摩尔根实验中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故B项叙述正确。
    C项,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通过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故C项叙述正确。
    D项,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故D项叙述正确。
    注意本题要选择的是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5.答案:D
    解析:F2中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个体基因型是ddRR或ddRr,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A错误;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B错误;F2中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3/16,C错误;F1的基因型为DdRr,每一对基因的遗传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F2中易倒伏与抗倒伏、抗锈病与易感锈病的比例均为3︰1,D正确。
    6.答案:D
    解析:A. CD段处于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GH段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内可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 图中G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而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B错误;
    C.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联会都发生在GH段,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前期,C错误;
    D. MN段包括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在间期有DNA的复制,所以会发生核DNA含量的加倍,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分离的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交叉互换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故选:A。
    8.答案:B
    解析:B项,基因随染色体的遗传而遗传,故B项正确。A项,性染色体上只有部分基因与性别决定有关,其余基因可决定其他性状,如,血友病基因,故A项错误。C项,生殖细胞中含有生物体的全套基因,可以表达多种基因,以满足细胞的需求,故C项错误。D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XY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其中只含有X染色体或者是Y染色体,因此两者并非都含Y染色体,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A
    解析: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实验。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用和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了是遗传物质,B错误。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该残翅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为vv或VV、Vv,要确定其遗传因子组成,应选择异性正常残翅果蝇(vv)与其交配,并且在25℃(因为该温度下不会发生“表型模拟”)下培养,故选C。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
    14.答案:C
    解析:从分布上看,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A错误;从化学组成上看,DNA与RNA的碱基不完全相同,组成DNA的碱基是A、C、T、G,组成RNA的碱基是A、C、G、U,B错误;从结构上看,在大多数生物体的细胞中DNA为双链构成的双螺旋结构,RNA为单链结构,C正确;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故A1和A2的基因表达产物的量之比为N1:N2=1:2,即N1占,则N1N1占()2=,D正确。
    18.答案:C
    解析:A、人体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B、苯丙酮尿症患者可能是白化症患者;C、当人体衰老时,酶②的活性降低,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的效率降低,导致头发变白;D、基因①②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基因③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控制生物性状。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基因对性状的控制。c基因内插入一段序列引起c基因结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a、b之间的Ⅰ片段无遗传效应,不属于基因,B错误。据图分析,Ⅰ、Ⅱ为非基因序列,基因序列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増添或缺失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两种方式的实质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D正确。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A
    解析: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项正确;多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家族聚集现象,易受环境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B项错误;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与先天发生或后天发生没有直接联系,无论是先天性疾病还是后天性疾病,只要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就一定是遗传病,C项错误;若为隐性遗传病,携带致病基因的杂合个体,表现正常,遗传病若是由染色体变异导致的,遗传病患者不含致病基因,D项错误。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遗传物质的变异是进化的内因,环境对遗传物质的变异起诱发与选择的作用,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而进化后的生物对环境又有反作用,A正确;甲与乙存在捕食关系,二者长期共存,不断发展,共同进化,B错误;若甲是动物,其捕食的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C正确;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捕食压力发生变化,造成乙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可引起乙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
    23.答案:A
    解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实现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也遵循孟德尔定律;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或者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密码子的简并性是指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密码子的简并性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
    24.答案:D
    解析:短尾猿与人体血红蛋白β链氨基酸不同的数目仅为8个,说明短尾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A正确;血红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该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B正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由题意可知,不同种类动物的血红蛋白氨基酸的数目不同,则其血红蛋白的结构也不完全相同,故运输氧气能力不同,C正确;氨基酸数目、排列顺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碱基数目、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
    25.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甲物种逐渐进化为乙、丙两个不同的物种,A项正确;河东的乙物种与丙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迁到河西后不能与丙物种发生基因交流.B项正确;由于地理隔离,物种乙与物种丙 之间没有相互影响,不存在协同进化,C项错误;若物种丁是由物种乙形成的,物种改变的种群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D项正确。
    26.答案:(1)随机性
    (2) F2中宽叶和窄叶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
    减数 自由组合 等于
    (3)不会
    增加、缺失或替换 Ⅱ、Ⅲ同时
    解析:
    27.答案:(1)6;4
    (2)黑色;灰色
    (3)AaZBW;AaZBZB
    (4)AaZbW;AaZBZb;3︰3︰2
    解析:(1)根据题表信息可知,黑鸟的基因型有2×2+2 =6(种),即AAZBZB、AAZBZb、AaZBZB、AaZBZb、AAZBW、AaZBW6种,灰鸟的基因型有AAZbZb、AaZbZb、AAZbW、AaZbW4种。
    (2)纯合灰色雄鸟的基因型为AAZbZb,杂合黑色雌鸟的基因型为AaZBW,所以子代基因型为AAZbW、AaZbW、AAZBZb、AaZBZb4种,其中雄鸟全为黑色,雌鸟全为灰色。
    (3)两只黑鸟交配,后代中出现白色,说明双亲常染色体基因组成为Aa×Aa,后代中没有灰色,说明雄性亲本不含有Zb基因,从而确定母本和父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ZBW和AaZBZB。(4)黑色雄鸟(A_ZBZ_)与灰色雌鸟(A_ZbW)交配,子代中有黑色、灰色、白色,从而确定双亲基因型为AaZBZb×AaZbW,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均为白色个体,占1/4,后代中具有A、B两个显性基因的比例为3/4×1/2=3/8,具有A基因而不其有B基因的比例为所以后代中灰色︰黑色︰白色=3︰3︰2。
    28.答案:(1)RNA和双层脂质膜 HIV侵染T细胞时,32P标记的HIV 的双层脂质膜与T细胞的细胞膜融合,导致T细胞的细胞膜有放射性,32P标记的HIV的RNA分子进入T细胞内,导致 T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放射性
    (2)脂膜蛋白质和蛋白质外壳35S标记的HIV的脂膜蛋白质随双层脂质膜整合在T细胞的细胞膜上,导致T细胞的细 胞膜有放射性,35S标记的HIV的蛋白质外壳进入T细胞内, 导致T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放射性
    (3)双层脂质膜 蛋白质外壳和RNA 以RNA为模板逆转 录产生DNA
    解析:据题干分析,放射性P元素可以标记HIV的RNA和 双层脂质膜,放射性S元素可以标记HIV的脂膜蛋白质和蛋白质外壳。HIV侵染T细胞后利用T细胞提供的原料进行增殖。(1)用HIV侵染32P标记的T细胞,产生的子代病毒的RNA和双层脂质膜需要T细胞提供P元素,故子代病毒的RNA和双以脂质膜带打放射性标记。而用32 P标记的 HIV侵染无放射性原料的T细胞,在被侵染的T细胞的细胞膜上.和细胞质中都检测到了放射性,则是因为HIV侵染T细胞时,32P标记的HIV的双层脂质膜与T细胞的细胞膜融合, 导致T细胞的细胞膜有放射性,32P标记的HIV的RNA分子 进入T细胞内,导致T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放射性。
    (2)用 HIV侵染35S标记的T细胞,产生的子代病毒的脂膜蛋白质和蛋白质外壳需要T细胞提供S元素,故脂膜蛋白质和蛋白质外壳带有放射性标记。而用35S标记的HIV侵染无放射性 原料的T细胞,在被侵染的T细胞的细胞膜上和细胞质中也都检测到放射性,则是因为35S标记的HIV的脂膜蛋白质随双层脂质膜整合在T细胞的细胞膜上,导致T细胞的细胞膜有放射性,S标记的HIV的蛋白质外壳进入T细胞内,导 致T细胞的细胞质中而放射性。
    (3)结合(1) (2)可知,HIV 侵入T细胞的方式为利用双层脂质膜与T细胞膜发生融合, 从而使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RNA均进入T细胞,由于 HIV为逆转录病毒,故HIV侵染T细胞的过程为,HIV的双层脂质膜与T细胞膜融合→蛋白质外壳和RNA进入T细胞→释放RNA→以RNA为模板逆转录产生DNA→DNA句宿主染色体DNA整合。
    29.答案:(1)DNA(或DNA水解)
    (2)新病毒的宿主细胞;新病毒;RNA
    (3)A≠T;A=T;A≠U
    解析:(1)酶具有专一性,若新病毒为DNA病毒,用DNA酶与病毒的DNA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病毒的DNA会被分解,再感染其宿主或宿主细胞,则宿主不患病或在宿主细胞中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
    (2)根据DNA和RNA的异同,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碱基的方法来探究新病毒是DNA病毒还是RNA病毒,实验思路为将新病毒的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或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然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子代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若收集的子代病毒含放射性,则说明新病毒为RNA(或DNA)病毒。
    (3)根据DNA和RNA的组成成分分析,若为DNA病毒,则含有的特有碱基为胸腺嘧啶(T),A≠T说明为单链DNA,A=T说明最可能是双链DNA;若为RNA病毒,则含有的特有碱基为尿嘧啶(U),A=U说明最可能是双链RNA,A≠U说明是单链RNA。
    30.答案:(1)染色体;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基因突变通常则不能(或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通常大于基因突变)
    (2)4︰4︰1
    (3)增大
    (4)A基因纯合致死;Aa︰aa=1︰1
    解析:(1)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进行成倍地增加或减少的变异,也可发生以染色体为单位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的变异;染色体变异不同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比基因突变的多,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基因突变通常则不能,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通常大于基因突变。
    (2)由题意可知,若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1/3,Aa占2/3,它们产生的配子中A占2/3,a占1/3,个体间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4/9,Aa=4/9,aa=1/9,AA︰Aa︰aa=4︰4︰1。
    (3)一对基因型为Aa的果蝇交配产生子一代,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A的基因频率为1/2。由于果蝇的隐性突变基因a纯合时雌蝇不育,但对雄蝇无影响,因此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为A=1/2、a=1/2,雌配子为A=2/3、a=1/3,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子二代中AA=1/3, Aa=1/2,aa=1/6,其中A的基因频率为7/12,比子一代增大。
    (4)由题意可知,某果蝇种群中只有Aa一种基因型,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这是A基因纯合致死所致;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1/9(致死)、Aa=4/9、aa=4/9,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Aa︰aa=1︰1。
    杂交
    P
    F1
    组合





    弯曲尾
    正常尾
    1/2弯曲尾,1/2正常尾
    1/2弯曲尾,1/2正常尾

    弯曲尾
    弯曲尾
    全部弯曲尾
    1/2弯曲尾,1/2正常尾

    弯曲尾
    正常尾
    4/5弯曲尾,1/5正常尾
    4/5弯曲尾,1/5正常尾
    杂交编号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株数)



    F1×甲
    F1×乙
    F1×丙
    有(199),无(602)
    有(101),无(699)
    无(795)
    动物种类
    短尾猿


    青蛙
    七鳃鳗
    氨基酸不同的数目
    8
    32
    45
    67
    125
    突变基因
    I
    II
    III
    碱基变化
    C→G
    C→T
    CTT→?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基因组合
    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aaZ-Z-或aaZ-W)
    A存在,B不存在(A_ZbZb或A_ZbW)
    A存在,B不存在A和B同时存在(A_ZBZ-或A_ZBW)
    羽毛颜色
    白色
    灰色
    黑色
    选项
    正误
    原因
    A

    R型肺炎双球菌无荚膜多糖,无毒,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多糖,有毒,故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
    B

    被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指导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
    C

    被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DNA正常,蛋白质变性失活,功能丧失,其能够进入R型菌中,指导R型菌的生命活动
    D
    ×
    DNA酶催化DNA水解,故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得不到S型菌

    相关试卷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子与细胞综合检测题能力提升02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子与细胞综合检测题能力提升02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阶段减弱,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2分子与细胞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03: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2分子与细胞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03,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1分子与细胞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2: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1分子与细胞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2,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阶段减弱,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