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专题11 比较探究(原卷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专题11 比较探究(原卷版)第1页
    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专题11 比较探究(原卷版)第2页
    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专题11 比较探究(原卷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专题11 比较探究(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专题11 比较探究(原卷版),共8页。



    初中文言文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而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又是近年来中考的热门考点,掌握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答题技巧对考生的成绩提升有重要的影响。
    从命题方面看,这类考题以注重考察课内知识与能力迁移为原则,要求考生能调动课内的积累,在新的语境里进行灵活运用;从选文方面看,中考课外文言文的篇幅大多不长,多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人物故事、著名典籍中的精彩片段等,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考点链接
    例11 (2019连云港中考)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


    【解题点拨】本题考察综合概括课内外选文内容的能力。通读两文,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可知,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猥自枉屈”表明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明确诸葛亮被先帝的诚心所打动;“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诸葛亮认为已经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助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答案】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方法指导】1.文言文比较探究的出题类型及答题角度
    2.文言文比较探究的步骤
    3.文言文比较探究常见角度及应对策略
    (1)比较文章内容异同
    (2)比较人物形象异同
    (3)比较写作手法异同
    (4)比较探究启示异同
    【考点专项练习】
    1.(2019北京卷)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⑨[殒(yǔn)]死亡。


    2.(2019福建卷)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
    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2019海南卷)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4.(2019甘肃兰州卷)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层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国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木尝稍降辞色。俞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郑玄以山东无是问者,乃西入关,国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目夜寻调,未尝息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善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菜,学徒相随己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5.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旳内容有什么关系?


    6.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旳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7.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旳分析,不正确旳一项是( )
    A.【甲】【乙】两文表现旳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旳是艰苦旳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旳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旳艺术感染力。
    中考题型全国视野:广东卷、天门卷、武汉卷、株洲卷、宜昌卷、南京卷、苏州卷、无锡卷、扬州卷、江西卷、滨州卷、德州卷、聊城卷、泰安卷、潍坊卷、上海卷、成都卷、凉山卷、眉山卷、嘉兴卷、丽水卷、宁波卷、衢州卷、绍兴卷、台州卷、温州卷、镇江卷、自贡卷、梧州卷、台州卷、长沙卷、咸宁卷、威海卷、天津卷、泰安卷等
    类型
    答题角度
    求异型
    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
    求同型
    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
    互解型
    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
    综合型
    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步骤
    解释
    1.首先要把握文意,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
    进行比较阅读,首先要把握文意,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这是对选文进行比较、对照、鉴别的基础。由于用来比较阅读的选文之间存在着联系,把握文意时要注意发挥迁移思维能力,根据对一篇选文的理解来加深对另一篇选文的理解,相互启发,使理解更准确,更深刻。
    2.看清题目要求,明确比较的角度
    答题时要看清题目要求,明确比较的角度,看看是文章内容的比较,还是写作特色的比较,是要求“求同”,还是要求“求异”。只有找准思考方向,才能够避免答题的失误。
    3.“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进行比较阅读,还要注意“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是对选文之间的不同点要能够辨析,“异中求同”是对选文的共同点要能够概括,这正是比较阅读题突出的特点。
    常考题型
    应对策略
    1.甲文写于××期间,抒发了××的思想感情;乙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1.正确地翻译句子,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感知。
    2.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
    的分析,得出启示或总结道理。
    3.把结论与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写成答案。
    常考题型
    应对策略
    1.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和××的性格特点。
    2.甲文表现了××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作者××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从正面描写入手:人物的具体事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文段中简洁的人物特征概括语句。
    从侧面描写入手:第三者的语言(评价);作者的评论等。
    常考题型
    应对策略
    1.甲、乙两文都用了××手法,试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其次要明确常见的写人叙事的手法。答题的基本形式是:使用了……,形象地写出了……,突出了……的主旨。也就是从“写法”“好处”“内容”“主旨”四个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常考题型
    应对策略
    1.结合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2.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哪些启发。
    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
    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
    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11 比较探究(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11 比较探究(教师版),共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11 比较探究(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11 比较探究(原卷版),共8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11 比较探究(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11 比较探究(解析版),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