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苏少版四年级上册12 老房子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房屋的发展记录着人类发展的历史,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其不同的老房子及其文化被一代代传承。本课向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老房子,让学生欣赏的同时能够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和科技发展等因素,立体化的理解老房子的材料、造型、工艺特色,从而建立起对老房子的正确审美情感。
教学目标:
了解江南老房子的结构、造型、材质、功能等特点,感受其独特的建筑韵味。
学习用撕纸、添画的方式表现老房子的沧桑、古朴。
了解老房子的历史的价值,唤起对老房子的独特审美与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从门、窗、墙、瓦感受老房子的独特的美,学会欣赏老房子。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线条、色彩、造型等美术造型元素表现老房子的韵味。
教学准备:PPT、黑卡纸、素描纸、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想问一下,你们都住什么样的房子里?(楼房)
师:住过这样的房子吗?(图片)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老、旧、丑)
师:在你们眼里这又老又旧又破的老房子,却有着咱们祖先的智慧。
二、揭题
师:同学们,时光斗转星移,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老房子始终默默伫立着,它看着一代代人来一代代人去。看着它就像是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在这里,你能找到先辈们生活的痕迹,见证城市的变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的“老房子”(板书:老房子))
师:“水从门前过,船在屋下走”,江南水乡有着“东方威尼斯”的美称。看到这样的房子,老师想问问大家:(这个房子的年龄多大了?为什么都造在水边……)
师:江南被称为“水乡”,水流纵横交错,所以人们喜欢“逐水而居,沿河而造”,只要打开门走下石阶就可以到水边淘米、洗衣服。可是把房子造在水边,也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水边的泥土比较松散,房子会不牢固,人们就用高高厚厚的石基来加固房子,还有的用了“吊脚楼”的形式。
师:对老房子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古时候可没有玻璃,窗上要糊纸。纸是透光的,而这样雕花,不但起到了装饰作用,还方便了糊纸。想一想,当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投射在地上,该是怎样的一幅美妙的图画呀。江南多雨,并不总是阳光明媚哦,老师倒要问问你们了,老房子是怎样来防雨的呢?
(老房子屋顶铺了瓦片可以防雨)
师:瓦片怎么铺才能防雨?我们聪明的祖先是这样用瓦片来防雨的,一起来看一下。(演示瓦片的排列方法与泄水原理)下雨的时候,雨水沿着瓦片汇集在一起,从屋檐流下,雨越大,水越急,像是挂了一道水帘子,特别漂亮呢!老师小时候就特别喜欢!
师:现在你对这老房子有什么新感觉?
师:是呀。人们不是简单造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而是巧妙结合了江南的气候、地理特征,创造了这独特的建筑,这可是我们祖先充满智慧的独特创造。所以,现在一些有特色的老房子已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被珍藏、保护起来了。在咱们家乡,也有这样的老房子,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连云古镇……)
三、欣赏
1. 师:是啊,老房子就像一位老人,慈祥又亲切,它记载着千年的沧桑,百年的风雨,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近它,去品味这老房子的独特韵味……
教师配乐朗诵:
清晨,当阳光还未透过雕花窗,一阵橹声把我们从梦中唤醒,打开厚重的木门,千年古镇如水墨画般展现在眼前:高低错落的老房子散落在小河两旁,有着梦幻般的恬静和美丽。
狭窄而幽长的小弄,仿佛一段长长的岁月,从记忆深处款款走来,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的两旁,是历经岁月的墙瓦,那斑驳的墙面,像极了老人那长满了皱纹的脸庞。
高高的马头墙,在屋顶画下一道优美而流畅的曲线,有时,它又层层叠叠,让人不由想起它昔日大火中的威严。
最难忘的是江南老房子那一房的灰瓦呀,它们像一排排一溜溜规整的小饺子,跃跃欲试赴汤蹈火。它们秀然天成,密不透雨,有苏绣般绵密精巧。灰败的瓦支愣在房顶、墙头、檐角上,像一地落飘的秋叶子,有飘坠感,不胜重负之感。
夜幕初降,灯火辉映,泛舟河上,看着船舱外摇橹女子青衣布衫,听她们歌喉轻展,婉转悠扬,“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2. 交流:现在你对老房子又有什么样感觉?
——是呀,这哪里只是一座座老房子,它们是那么熟悉又亲切,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心生感动?多年前,著名画家陈一飞也是这样被打动,他满怀深情地画了这样一幅画,在一次世界性的展览上引起了轰动。画面上那独具中国江南特色的小桥人家,让老房子走向了世界。今天,让我们也满怀虔诚,画一画老房子。
四、表现
1. 教师出示黑色卡纸,适合表现老房子哪部分?(屋顶)
2. 示范:用双手靠近黑卡纸,慢慢撕出正面的屋顶形状。为什么用撕而不用剪?
(撕,更能表现出古朴沧桑之感)
师:侧面的屋顶怎么表现?看老师来变一变:不同角度、不同大小、远近、高低的老房子屋顶,也有着千种姿态,万种风情。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造型来表现。
3. 教师逐一贴出各种造型的屋顶形象如下图:
4. 教师演示:用白色油画棒在屋顶上画瓦片。
要点:根据瓦片排列方式,用细密的线条画瓦片,不要画得过于工整,因为千百年的风吹雨淋,会在屋顶留下痕迹,所以要注意适当的轻重、虚实和疏密。瞧,这样描绘出来的屋顶,多像老房子灰白的头发,有着岁月的蓬松厚实感。
把画好的屋顶贴在白纸上方,想象房子的形状,想想,应该用怎样的线条来画墙壁?谁来试一试?请学生上台为屋顶添画墙壁。
师:看,它的线条画得很流畅,能让你产生老房子的感觉吗?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吧。
5. 教师演示:让我们尝试用一个百岁老人散步的心情来画墙壁吧:老人走路要慢一点……走一段,还要停下来喘口气……老人的脚步有点蹒跚,所以走的路线也会带点歪斜……看,这样的线条不仅画出了墙壁的沧桑,还使整座房子有了老态龙钟的姿态。
6. 学生尝试:5分钟时间创作一座老房子的结构造型。大小、正侧自由决定。(简单评价,发现问题进行调整)
7. 如果说屋顶是老房子的头发,墙壁是老房子的脸庞,那么老房子的五官是什么?(门窗)它们又有什么特点?
8. 欣赏:这些漂亮的格子雕花门窗,无不展示着江南人的细腻情感和审美追求,瞧,它们有的简洁,有的繁复,有的密密匝匝,有的疏疏朗朗,各种直线、曲线交错,有的两扇对开,有的则几扇成一排,变幻出各种图案,美仑美奂。
侧面的门窗要简单些。人们把大片的白墙留给了岁月来描画。(出示教师作品)我们可以用各种粗粗细细的线条的组合来表现这些雕花门窗。
添些什么能让“老房子“”更老了一些呢?(斑驳的墙壁和裂缝)瞧,这略带倾斜的线条,多像老人松弛的眼角。
当整座老房子化作线条定格在纸上,不难发现,这白墙黑瓦、这雕花门窗,让整座老房子充满了黑与白、疏和密的对比之美。
10. 学生再次作业,添画门窗。
12. 出示学生作品。
②有些同学画得过于急了点,线条缺少变化,没有“老”的韵味,怎么办呢?
老师演示:用单面胶粘贴,使原本一样深浅的线条与墙面出现深淡、虚实变化而产生班驳感。提醒:在最需要的地方使用。
③在墙面上涂上白色油画棒,用淡墨大笔涂抹(油水分离法)
13. 一起来加工下,让你的老房子更老更慈祥一些。然后把老房子沿外形剪下。
五、展示与评价
1. 请学生把自己的老房子粘贴在老师画的范围内。注意前后遮挡和疏密的变化。
2. 我们的老房子已经组成了一个村落。瞧,各种姿态造型的老房子亲亲密密挨在一起,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显得十分漂亮。
师:这么美丽的村庄里会有怎样的生活呢?播放声音:吴语方言沿街叫卖声、评弹乐、孩子的嬉戏声……听到这些声音,你仿佛见到了怎样的景象?——是呀,老师仿佛看见了老房子窗口晾晒着彩色的衣裳,墙角盛开着鲜花(教师出示,点缀于画面)而簇拥着这美丽村庄的,就是那潺潺的河流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利用投影在画面覆盖上色彩。
3. 思考:谁能结合这个画面来说说这老房子白墙黑瓦的独特之美?
教师总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江南四季丰富色彩的映衬下,在人们多彩生活的点缀下,有什么比这经典的一抹黑白更恬静、更优雅、更和谐呢?
六、课后拓展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老房子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城市发展的脚步也越来越快,那些祖先留下的老房子老建筑也越来越少。好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点,你们看,这是跟你们同龄的孩子在课余时间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惠山古镇——老房子,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大家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根。
教学反思:
课前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可供参考的直观资料。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述、分析不同时期的老房子及运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老房子。主要是用线条绘画法来表现老房子目的为了突显出古镇“老房子”古朴素淡的意境美感,也让学生初步掌握铅笔绘画工具的不同表现手法并能快速地表现画面,体会老房子建筑的审美情趣。不足之处,学生因为缺少对老房子近距离的观察,在表现老房子时缺少多样性和代表性,对于形的把握还欠火候,对于线描画的表现还少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若能带领孩子走进生活,观察写生,教学效果就更好了。还应更多地注意平实性的写生教学。
2021学年12 老房子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12 老房子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展示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12 老房子教案: 这是一份苏少版四年级上册12 老房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新授,学生作业,作业展评,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美术苏少版四年级上册7 海洋怪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苏少版四年级上册7 海洋怪兽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