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六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隐逸情怀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六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隐逸情怀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六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隐逸情怀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六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隐逸情怀,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围绕诗题中的“寻”字展开,情与景交融,写景富有层次,结构严密紧凑。
    B.颔联选取白云、春草、静渚、闲门等意象,动中有静,营造出凄清死寂的氛围。
    C.颈联炼字工稳,仅用一个“过”字就生动描绘出雨霁云收之后翠绿如新的松色。
    D.本诗结尾处的“相对亦忘言”写出了和陶渊明“欲辨已忘言”相似的哲理意趣。
    答案 B
    解析 “营造出凄清死寂的氛围”分析错误,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这里的白云、春草、静渚、闲门,充满了静穆淡逸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联写清幽山径上的履痕给诗人带来会面在即的喜悦,颔联则蕴含着诗人因寻访不遇产生的怅然,颈联则写诗人观察山景后又找到了另外的乐趣,尾联写诗人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体味到了深层的精神愉悦。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秋山中作①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②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③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 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那时的他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再去拖累政治清明的时代。
    B.颔联中,诗人运用“岂厌”和“却嫌”强烈地表达出不以家事自累,马上辞官归隐的愿望。
    C.颈联描写出山野林间昆虫的声音,蟋蟀和秋蝉的凄苦音响,给人以一种空寂萧瑟的感受。
    D.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呈现出诗人生活的山林环境。
    答案 A
    解析 A项诗人没有认为自己没有才华。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首句说自己“无才不敢累明时”,是谦辞反语,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知遇重用。②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中的两个典故,表明了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③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颈联中的环境渲染出悲凉的氛围,烘托出悲戚的心境,尾联中的“寂寞”“空”“独”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阙题①
    [唐]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 ①阙题: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②每:每当。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由白云尽”句云路并写,表明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而来,又随着流水而去,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
    答案 D
    解析 “淡淡的忧伤”错,诗歌表现的是诗人淡泊的情怀。
    6.诗人善于从感官角度表现景物特点,尤其写水的句子堪称精妙。请结合诗歌颔联对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出了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以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些迷人的景致传达出作者在溪水旁边、柳树掩映、阳光映照的幽雅清寂的书斋中惬意悠闲、怡然自乐、甘于淡泊的生活。建议用时
    约30分钟
    实际用时
    ____分钟
    主题解说
    从孔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道隐”,到庄子追求超然之精神存在的“心隐”,中国历代浪漫的诗人们在这种出仕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崇拜隐士、崇拜自然、追求与自然山水合一的思想境界,隐逸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追求。而归隐者对噪乱尘世的回避,对人间种种羁绊的逃脱,加上独自归隐的孤独,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点。

    相关试卷

    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十 笔端穷造化——画壁楼台歌咏:

    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十 笔端穷造化——画壁楼台歌咏,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九 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兄弟情深:

    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九 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兄弟情深,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八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父之诫:

    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八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父之诫,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