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九 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兄弟情深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九 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兄弟情深,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狱中寄子由①其二
[宋]苏轼
柏台②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③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④。
注 ①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而身陷狱中。子由,即弟弟苏辙。②柏台:又称作乌台,御史台前种了许多柏树,乌鸦经常栖息在树上面,于是老百姓将御史台叫作乌台。③百岁神游:人死的讳称。④浙江西:指杭州,苏轼曾在此为官,颇有政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御史台森然、阴风阵阵的萧瑟环境,诗人在阴冷孤寂的狱中无法入眠,沉重恐惧的心情可想而知。
B.“身后牛衣愧老妻”一句,是说自己快要死了,还没让妻子过上富贵平安的日子,觉得特别愧对共患难的妻子。
C.尾联写苏轼希望葬在为官过的杭州,展现出他当官为民的作为、风骨以及他视死如归的洒脱、豪迈的情怀。
D.这首诗为诗人在狱中写给其弟子由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无奈的感怀之情,对妻子儿女的想念之情。
答案 C
解析 “他视死如归的洒脱、豪迈的情怀”理解错误,表达的应该是一种哀伤无奈之情。
2.请赏析“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一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梦里向往云山的那颗心像鹿一样奔跑,可现实里的自己却如同面临着沸汤热火的鸡。②运用比喻。把梦中对自由的向往比作奔跑的鹿,把狱中恐惧待死的自己比作临汤锅的鸡,比喻传神,生动贴切。③运用对比。苏轼内心追求自由,现实中却任人鱼肉,追求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沉痛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宋]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注],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 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
C.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诗意,又形成了对比。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形成了对比”分析错误,没有对比关系。
4.颔联和颈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和忘却烦恼、泯除心机的愿望。
(2)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黄蜂之懒,间接地写出了自己的心灰意懒;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花凋零,表明春色不再,表达了诗人的伤春伤己之情。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二月十七日夜坐达晓寄子由
[宋]苏轼
灯烬不挑垂暗蕊,炉灰重拨尚余薰。
清风欲发鸦翻树,缺月初升犬吠云。
闭眼此心新活计,随身孤影旧知闻。
雷州别驾应危坐,跨海幽光与子分。
次韵子瞻夜坐
[宋]苏辙
月入虚窗疑欲旦,青凝幽室久犹薰。
清风巧为吹余瘴,疏雨时来报断云。
南海炎凉身已惯,北方毁誉耳谁闻。
遥知挂壁瓢无酒,归舶还将一酌分。
注 宋绍圣四年,苏轼被贬儋州(今海南),当时苏辙被贬雷州(今属广东),隔海相望。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诗颔联写了清风将要吹起,乌鸦躁动;而弯月初升,云朵移动引起犬吠。整联写了夜晚的宁静。
B.苏辙诗颈联通过描写苏轼已经过惯了南海的生活,隔绝了北方的毁誉,称赞苏轼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C.次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苏辙按照苏轼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写出了自己夜坐的独特感受。
D.两首诗都描写了诗人夜坐观月的情景,虽然具体情形有所不同,但是两人均是孤灯独坐,直至天明。
答案 D
解析 D项表述错误,苏轼诗题目为“夜坐达晓”,可见是“独坐,直至天明”;苏辙诗则无法判断,“欲旦”是由于“月入虚窗”产生的怀疑,并未真到天明。
6.这两首诗的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此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两首诗都从写对方落笔。苏轼想象雷州的苏辙也在深夜端坐,希望与弟弟隔海共同分享月亮的幽光;苏辙想象苏轼在儋州生活困难,应无酒可饮,欲托送信的船只将自己的酒带去一些与兄长分享。②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对方的深切思念和关爱之情,同时也借分享月光和饮酒流露出乐观旷达的情怀。建议用时
约30分钟
实际用时
____分钟
主题解说
苏轼、苏辙兄弟俩虽然个性文风截然不同,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丝毫未受影响。相反地,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几乎贯穿他们的一生,苏辙说哥哥“扶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认为弟弟“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苏辙与苏轼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几十年间,兄弟二人诗文词往来,从未间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古诗词鉴赏 群诗通练3 兄弟情深——苏轼苏辙往来诗(含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十 笔端穷造化——画壁楼台歌咏,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八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父之诫,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