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生物《第35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生物《第35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01
    高中生物《第35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02
    高中生物《第35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03
    高中生物《第35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04
    高中生物《第35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05
    高中生物《第35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06
    高中生物《第35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07
    高中生物《第35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第35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35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各种元素,知识梳理,诊断与思考,解题探究,技法提炼,生命活动,农产品或畜产品,有害动物,化学信息,归纳整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特点:_______、反复利用、_________。(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_____进行,相互_____,不可分割。(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和碳酸盐。(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___。(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_____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2)影响:导致_________,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
    能量不能循环,只能单向流动。
    (4)有光照的条件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是同时进行的(  )(5)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化能合成作用等(  )(6)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力植树造林都可以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黑暗时也可以进行
    2.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提示 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头指向丁,所以丁为大气中的CO2库,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所以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
    2.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2)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什么?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又是什么?(3)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过程?
    提示 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有机物,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是CO2。
    提示 b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和c代表细胞呼吸,f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代表捕食,e和g代表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等提供给分解者。
    题组一 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分析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在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在F→B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A、B、D、E、F均有箭头指向C,则C是无机环境中的CO2库;
    食物链:A→D→E→F
    A、C之间为双向箭头,A为生产者;
    A、D、E、F均有箭头指向B,则B为分解者,D、E、F为消费者
    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因此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图中A过程表示光合作用,B过程表示呼吸作用,蓝藻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但是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A过程是利用二氧化碳合成(CH2O),该过程可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生产者均属于自养生物
    题组二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分析3.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B.图1中能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只有2、4、5
    图1中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
    图中的过程3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也是呼吸作用
    代表兔和狼的摄入量而不是同化量
    题组二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分析3.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在图2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如果次级消费者A因发生瘟疫而数量减少,则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增加后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D又会因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4.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①②③④的总和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题组三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的应用实例分析5.如图是近年在某县试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 B.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固定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D.图中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各种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有的是生产者、有的是消费者、有的是分解者
    6.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1.对物质循环过程相关图解的识别(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
    ①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判断: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不能写成“无机环境”。再根据A→C判断:C为消费者,剩下的D为分解者。②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是生产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A、B、D的箭头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③图3——根据A与E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图解中的食物链是E→F→D→B。
    (2)将上图换成字母,如下面三种变式图,据图判断A、B、C、D各代表哪种成分。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辨析(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2)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1.信息的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_____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
    3.信息传递的作用(1)个体:_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_____,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_______________的产量。(2)对_________进行控制。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3)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
    属于大脑皮层产生的感觉,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无关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6)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
    2.如图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比,信息传递的方向有何特点?(2)从图中看,信息传递的范围有哪些?
    提示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提示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在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间进行,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1.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的真菌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题组一 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和应用的分析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行为信息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题组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4.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1.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于行为信息。(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信息交流。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
    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3.调节基础:___________。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_____。
    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____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的协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一定存在反馈调节(  )(2)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3)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害虫数量增加,则其天敌鸟类数量增加,由于捕食者增加,则害虫数量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
    (4)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5)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6)下图每种生物的数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是相对的(  )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2.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反馈调节有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图A和图B分别属于哪一种?(2)请写出图A中的食物链。(3)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后,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其中的反馈调节和图中的哪种调节方式相同?
    提示 图A所示的是负反馈调节,图B所示的是正反馈调节。
    提示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后,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反馈调节是负反馈调节,和图A中的调节方式相同。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1.某海域随着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由于石油泄漏导致该海域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B.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调节的结果是藻类和浮游动物都恢复到最初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属于负反馈调节
    水生生物的数量偏离了最初的状态,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
    在相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甲生物群落的变化明显,说明其生物多样性较低
    两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变化表现出的反应不同
    但有些生物种类可能会相同
    并非所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都呈负相关关系,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低
    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题组二 运用曲线模型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b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a曲线相似C.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正相关D.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
    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二者呈正相关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不符合这一模型
    4.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及数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保持不变
    对于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被破坏的程度越大,则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4.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
    x、y值的大小不仅与生物种类有关,还与数量有关
    TS值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大
    1.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4个易混点(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4)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辨析:某一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知识网络 答题语句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形式。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呈负相关。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2015•全国Ⅱ,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2.(2014•江苏,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现象,是由于N、P等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过多,引起植物大量繁殖,未涉及沿食物链进行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也可能是化学能,如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每个营养级约有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是被分解者利用
    如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根的吸收等
    3.(2014•天津,3)如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题图a、b分别表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如在农村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如:农作物→昆虫→蜘蛛→鸟→猫头鹰,不只由3个营养级组成
    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虽然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但其也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外来人为的物质输入。
    4.(2014•新课标Ⅱ,31)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
    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含有的能量较多且相差很小,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含有的能量较少,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含有的能量最少,处于第四营养级
    4.(2014•新课标Ⅱ,31)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地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甲:生产者乙、丙:消费者丁:分解者
    2.低碳生活已成为许多人的共同选择,甲图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乙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图中过程③的场所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B.甲图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乙图中过程③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其场所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甲图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和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2.低碳生活已成为许多人的共同选择,甲图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乙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甲图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多途径利用农作物,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D.要减少温室效应,应调整图中的过程①⑤
    3.下列关于几幅曲线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光作为物理信息,对同一植物的萌发作用具有两重性B.乙图中若c为生产者,则b可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C.丙图中因工业污染,改变了黑化蛾与地衣之间的竞争关系D.丁图中若A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可能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乙图中若c为生产者,则可能a以c为食,b以a为食,因此,b可为次级消费者
    丙图只显示了大气中SO2含量对地衣和黑化蛾种群数量的影响
    在初生演替过程中,起初以草本植物为主,其种类数量逐渐增加,后来因出现了灌木和乔木,草本植物因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其种类数量逐渐减少,但随着演替的进行,整个植被的生物量会逐渐增加。
    4.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A.物理和化学信息 B.行为和化学信息C.物理和营养信息 D.物理和行为信息
    这属于海龟的特殊行为,是行为信息;因为是利用舌尖的红色突起模仿小虫蠕动,引起其他小虫的注意,所以也是物理信息。
    5.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只能在种群内部进行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雌、雄扬子鳄是同种生物,以上事实体现了信息在种群内部的传递,除此之外信息还能在不同种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间传递
    该种信息传递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而不是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
    6.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代表出生或迁入B.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D.若X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②表示光合作用
    出生或迁入均能使种群数量增加
    物种丰富度提高,即生物的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一般来说,第一营养级能量越多,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光合作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减少
    7.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模型不属于物理模型,也不是概念模型B.利用模型只能解释猎物的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C.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D.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
    猎物种群数量增加时,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这样猎物种群数量又会减少,从而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最终又使猎物种群数量增加。这样不断循环,就可以保持两种种群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由图中数学模型还能说明生态系统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B错误、C正确
    8.某岛屿植被茂密并栖息着大量的红嘴鸥。为打造红嘴鸥旅游品牌,计划在岛上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改种红嘴鸥喜居的树种,并增设大量人工设施,改善岛屿的居住环境。若此计划得以实施,则(  )A.物种丰富度增加,红嘴鸥种内斗争加剧B.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物质循环加快,实现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D.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抵抗力稳定性增加
    这将导致物种单一,物种丰富度下降
    能量流动的特征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流动
    由该计划可以看出,人类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通过改造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营养结构变得简单,因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9.下列方法中,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适当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B.引入该生态系统原本不存在的外来物种C.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恒定D.只增加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原有物种的灭绝,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食物网更加复杂,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只能保持稳态,并不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使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10.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B.图甲中缺少A→CO2的过程,图甲中D为分解者
    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
    生产者也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CO2
    C.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①过程大大减少,并且⑥过程增加D.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
    10.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11.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___和_________三大功能。(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___反馈调节,后期属于___反馈调节。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被称为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___(强、弱)。(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PM 2.5爆表的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2.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用字母表示)。(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能力。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A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D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_kJ。(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改变前:1 kg蛇消耗草为3/4÷(20%)3+1/4÷(20%)2=100(kg)
    改变后:1 kg蛇消耗草为1/4÷(20%)3+3/4÷(20%)2=50(kg),
    所以改变后与改变前相比节余的50 kg草可流向人
    人增重:50×20%×20%=2(kg)
    13.如图为某海底世界几种生物的食物网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_____(填“能”“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理由是缺乏生物成分_______和非生物成分。如果利用图中的生物制作一个小生态缸,观察群落的演替,自变量是_____。要维持较长时间,注意事项:①装置置于散射光下,②生态缸必须透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变量是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
    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光能;同时便于观察
    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2)鲫鱼和螺蛳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若由于某种原因螺蛳全部死亡,鲫鱼的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将_____。水温、盐度等信息影响鱼类的生殖性洄游,体现了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若鲫鱼的食物有2/5来自水草,1/5来自绿藻,1/5来自螺蛳(其食物来源的比例相等),1/5来自轮虫。假如调整鲫鱼的食物,鲫鱼的食物1/5来自水草,2/5来自螺蛳(其食物来源的比例相等),其他比例不变,若消耗相同的植物,鲫鱼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关于食物网中的能量计算问题,首先分析计算的起点,然后考虑传递效率。本题起点是鲫鱼,食物比例不同
    假设鲫鱼增加1 kg,则调整前消耗植物13 kg,调整后消耗植物17 kg,若消耗相同的植物,鲫鱼同化的能量至少是原来的13/17。
    鲫鱼全处于第二营养级,能量损失少,获得能量多
    相关课件

    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这是一份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碳循环,大气中CO2库,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化石燃料,流动形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全球性,碳元素,CO2和碳酸盐,CO2,4过程图解,生产者,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燃烧,知识拓展温室效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全球性,碳元素,CO2和碳酸盐,CO2,4过程图解,生产者,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燃烧,知识拓展温室效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中生物《第35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