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精读探究,合作探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文语感。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机敏和良好家庭教养。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恰当运用在口语交际里,增强文化底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古代著名才女谢道韫,品读了她少时的咏雪佳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另一位聪慧方正的少年——陈纪。二、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2.读题解文请大家读本文的题目,思考问题: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陈太丘是谁?他为什么叫陈太丘?太丘是他的字吗?“期”是什么意思?陈太丘一般指陈寔,陈寔shí(104年-187年),字仲躬(《后汉书》误作仲弓 [1-3] ),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镇陈故村)人 [4] 。东汉时期官员、名士。陈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转为督邮,迁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中平四年(187年),陈寔在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四。谥号文范先生,葬于郎城。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试着翻译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留待接下来的教学环节解决,并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3.试着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太丘 )去后( 友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元芳 )答曰:“( 家君 )待君久不至,已去。”4.结合注释,读通大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5.文言积累PPT15-18四、精读探究1.本文是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元方的形象的?元方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聪明、勇敢、明理 (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2.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五、合作探究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失礼,元方批评客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客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不失礼。客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客人一个深刻的教训。2.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示例]①为人处世要言而有信(讲信用);②为人处世要知错善改;③为人处世要守时;④为人处世要知礼、有礼。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懂得“信”的重要——懂得“礼”的重要——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有理有据,落落大方六、课堂小结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就聪慧明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做人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六、拓展延伸1.古文化中的“信”金文“信”字中的“ ”代表人,“ ”则代表口,意思是人通过口所说的话来保证和许诺。小篆中写作“ ”,右边是“言”。后世“信”字的演化基本保留了小篆中“信”字的结构。“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古人最初通过语言来许诺。后来,有人使用函件来承诺,人们将“信”的含义进行引申,用它指来往的函件,如书信。此外,人们将能够践行诺言、诚实可靠的品质也称为“信”,如信用对讲信用的人,我们通常采取信任的态度,给予其自由,因此“信”也有“随意”的意思,如信步。2.鲁迅说《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请课外阅读《世说新语》(如:《道旁李树》《孔文举小时了了》等名篇),文学阅读课交流。《道旁李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他7岁时和曾经几个小朋友(一道)游玩。他们看到路边(一棵)李树上长着许多果实,(几乎)把树的枝条都要压断了。几个小朋友争着跑去采摘李子,独独小王戎不去。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摘?”)工戎回答说:“树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果子,(方便人采而人们却不去采·,看来这果子一定不好吃),这一定是苦李吧!”(有人拿个李子来尝一尝),果然是苦的。1.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就知道这一定是苦果?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索的结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完了,这是其一。结果很多,树枝营养供应不足,李子一定很苦,这是其二。2.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怎样的孩子?聪颖,机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设计,教学互动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巧设情境,激发兴趣,朗读感知,乐聊故事,表演人物,巧知字词,问题讨论,挖掘主旨,评价延伸,解读文化,齐读课文,余音绕梁,布置作业PPT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忆旧知,导入新课,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一理情节,熟悉人物,读懂人物,读懂情感,拓展延伸,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