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单元测试AB卷
必修 第一册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本章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本章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B卷
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NO2和S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易溶于水的有色气体B.它们都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C.大气中的NO2和SO2可以形成酸雨D.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2.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硫并验证其漂白性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二氧化硫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C.用装置丙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D.用装置丁吸收二氧化硫3.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陈述Ⅰ陈述Ⅱ判断A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可制备氯化氢气体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与水作用放出大量的热Ⅰ对,Ⅱ对;有BCu能与浓HNO3反应由于Cu具有还原性,浓HNO3具有氧化性,在任何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一定是NO2Ⅰ对,Ⅱ错;无C硫单质在纯氧中燃烧有少量SO3生成部分二氧化硫被氧化为SO3Ⅰ对,Ⅱ对;无D硝酸铵和碱石灰共热用于实验室制备NH3铵盐与碱能发生复分解反应Ⅰ对,Ⅱ对;有A.A B.B C.C D.D4.下列关于硫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槽车常用于贮运浓硫酸,是因为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不反应B.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SO3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D.浓硫酸可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H2S等还原性物质5.氮、氧、硫、氯是四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O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B.氮、硫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均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C.Cl2不与硫化钠溶液反应
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N2,其次是硫6.为验证还原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图实验,并对溶液1和溶液2中所含离子进行了检验(假定与反应能完全进行并不考虑与水的反应),以下有关实验结论或说法中,能证明上述还原性顺序正确的是( )A.溶液1中含有,溶液2中含有B.溶液1中含,无,溶液2中含有C.溶液1中含,溶液2中含有D.以上实验均不能验证还原性7.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N2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分子内氮氮键很强
B.NO、NO2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在大气中可稳定存在
C.可用浓盐酸检测输送NH3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D.HNO3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铜、银等不活泼金属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9.已知碘水一般呈黄色,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B .证明:C .探究氧化性:D .比较的热稳定性A.AB.BC.CD.D10.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有B.某溶液中通入氯气,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D.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11.如图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的常用装置,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水槽中盛有水,试管中充满,可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B.若水槽中盛有水,试管中充满,可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并充满试管C.若水槽中盛有水(滴有酚酞溶液),试管中是,可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并呈红色D.若水槽中盛有NaOH溶液,试管中是,可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黄绿色褪去12.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溶液,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 )A.B.C.D.13.某同学为了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14.向200mL 溶液中逐渐通入,其中、随通入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B.由图可知,该溶液的浓度为C. 时,溶液中的D.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5.在中学化学中经常提到的铁的氧化物有FeO、和,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在超过1400℃的温度下加热时,会部分失去氧,生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B.俗称铁红,可作油漆的红色颜料C.为黑色固体,其中+2价铁元素与+3价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由FeO、和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可能为7:3二、填空题16.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硫酸亚铁片可以治疗缺铁性贫血。(1)硫酸亚铁片上糖衣的作用是______。(2)对药物相互作用原理进行分析。①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维生素C的作用为______。②硫酸亚铁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3)L-乳酸亚铁为第二代补铁剂,其制备流程图如下:①溶液与精制L-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②“恒温反应”对提高产品质量十分重要,如图为反应温度与产品产率及产品中Fe杂质含量的关系。由图可知应选择的合适温度为________。温度过高,产品由浅绿色变为黄色,并伴有红褐色物质出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③“干燥”方式为_____(填字母)。A.低温常压B.低温真空C.高温常压D.高温真空④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⑤经过制备得到的产品L-乳酸亚铁质量为,则产品的产率为_____。三、实验题17.化学小组实验探究与溶液的反应。(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将足量通入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①浓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②试剂a是_____________。(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B可能为或二者混合物。(资料:微溶于水;难溶于水)实验二:验证B的成分①写出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推断D中主要是,进而推断B中含有。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的产生有两个途径:途径1:实验一中,在溶液中被氧化生成,随沉淀B进入D。途径2:实验二中,被氧化为进入D。实验三:探究的产生途径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中不含。做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②实验三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一中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与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Ag和生成。(6)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18.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将还原生成。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与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 (两端用夹子、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①Y管中__________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故A错误;NO2和SO2都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故B正确;SO2溶于水会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易被氧化为硫酸,NO2溶于水会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因此大气中的NO2和SO2可以形成酸雨,故C正确;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的排放,因此有利,故D正确。2.答案:D解析:Cu与浓硫酸混合加热时才能反应生成,装置甲中没有加热仪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错误;由于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气体应该是“长进短出”,B错误;有还原性,能够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的还原为而使溶液的紫色褪去,这不能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C错误;是大气污染物,故实验后的尾气不能排入大气,要用碱性溶液吸收,为了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在导气管的末端接一个倒扣的漏斗,D正确。3.答案:A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又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所以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可制备氯化氢气体,A正确;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B错误;硫单质在纯氧中燃烧只能生成SO2,C错误;硝酸铵受热易发生爆炸,实验室一般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共热制备氨气,D错误。4.答案:D解析: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进行,因此铁槽车常用于贮运浓硫酸,但钝化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硫在纯氧中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疏而不是三氧化硫,故B错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利用有色物质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故C错误;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所以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及还原性气体,碱性气体如氨气,还原性气体如硫化氢,故D正确。5.答案:D解析: 6.答案:B解析:根据分析,溶液2中含有,说明第二步发生的反应为,溶液1中含有,故A符合题意;溶液1中含,无,说明溶液1中可能含,溶液2中含有,说明第二步发生的反应可能为,不能验证还原性:,故B不符合题意;溶液1中含,若溶液2中含有,可能是原溶液中剩余的,不能说明发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第一步发生的反应为,还原性:,第二步发生的反应为,还原性:,可以验证还原性:,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7.答案:B解析: 8.答案:A解析:9.答案:D解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氢气排出试管内的空气,防止被氧化,可以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A能达到实验目的;金属钠在水、煤油的分界面上下跳动,能证明:,B能达到实验目的;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证明氧化性:,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证明氧化性:,C能达到实验目的;碳酸氢钠的稳定性比碳酸钠差,加热时,大试管中的温度高于小试管,比较二者稳定性应将碳酸氢钠放在温度低的小试管中,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10.答案:C解析:KSCN与发生反应:,而与KSCN溶液不反应,如果该溶液既含,又含,滴加KSCN溶液,溶液也会呈血红色,此方法可以证明原溶液中存在而不能证明没有,故A错误;通入,将氧化成,即使原溶液中不含,滴加KSCN溶液后也显红色,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故B错误;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故C正确;若原溶液中有等,也能产生无色气体,则加入稀硫酸产生无色气体,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故D错误。11.答案:B解析: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则可以看到液面上升,A正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难溶于水,则可看到液面上升,但液体不会充满试管,B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使溶液显碱性,使酚酞变红,则可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并呈红色,C正确;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则可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黄绿色褪去,D正确。12.答案:D解析: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气体是氨气,即该氮肥中含有;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或,说明该氮肥中含有或或。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溶液,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该氮肥中没有或,结合选项可知,该氮肥应该是碳酸氢铵,D项正确。13.答案:B解析:由实验的第一步所加的试剂溶液和HCl溶液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由第二步不能确定原溶液中含有,因其上一步有加入的HCl溶液;因在第一步时所加溶液和HCl溶液产生有强氧化性的,所以由第三步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两种;由第四步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B项正确。14.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向200 mL 溶液中通入氯气,亚铁离子先反应,说明还原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对应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越弱,则氧化性:,故A正确;由通入0.1mol氯气时,恰好被完全氧化为,发生反应:,可得原溶液中,则溶液的浓度为,故B正确;当通入的时,已经完全被氧化为,过量的与反应,溶液中剩余的,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故C错误;时溶液中已经完全被氧化为,有一半的被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15.答案:D解析:在超过1400℃的温度下加热时,会部分失去氧,生成,则热稳定性:,故A正确;呈红棕色,俗称铁红,可作油漆的红色颜料,故B正确;为黑色固体,可以写成,则+2价铁元素与+3价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C正确;在FeO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在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则FeO、和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在7:2和7:3之间,故D错误。16.答案:(1)防止被氧化(2)①还原剂;②(3)①;②60℃;;③B;④乙醇;⑤解析:(1)化合物中的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亚铁片上的糖衣能够起到隔绝空气中氧气的作用,防止被氧化。(2)①由于硫酸亚铁片易被氧化,在反应中作还原剂,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考虑,需加入还原性更强的物质,由此可推测维生素C为还原剂。②根据题给信息“本品与制酸药如碳酸氢钠或饮料同用,易产生沉淀和气体”,推测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复分解反应,故硫酸亚铁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由题图可知,当温度为60℃时,L-乳酸亚铁产率较高,且含杂质较少;温度过高产品由浅绿色变为黄色,并伴有红褐色物质出现,说明反应产生了黄色的以及红褐色的沉淀,反应的化学。③由题图可知,温度升高L-乳酸亚铁产率下降,因此应采用低温保证L-乳酸亚铁的产率;L-乳酸亚铁易被氧化,因此要采用真空隔绝氧气,同时提高“干燥”速率,故选B。④观察工艺流程图可知“过滤”操作的乙醇溶液进入“副产物”,可回收利用。⑤的物质的量为,根据铁原子守恒,理论上应得到L-乳酸亚铁的质量为,因此产品的产率为。17.答案:(1)①;②饱和溶液(2)①;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①;溶解度大于,没有沉淀时,必定没有;②途径1不产生,途径2产生(4)(6)实验条件下:与溶液生成的速率大于生成Ag和的速率;碱性溶液中更易被氧化为解析:(1)①实验室利用浓与Cu片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化学方程式为。②试剂a为饱和溶液,用于观察气体流速,且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很小,可防止发生倒吸。(2)①溶于氨水生成,离子方程式为。②沉淀D洗涤干净后,加入过量稀盐酸,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和,则滤液E中含有和溶解在水中的形成的,可向E中加入溶液,将氧化生成,和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3)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为AgCl,证明溶液A中含有;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溶液A中不含,由于微溶于水,则B中不含,从而确定途径1不产生,途径2产生。(4)由(3)推知,实验一中与溶液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为。(6)对比分析(4)(5)可知,与溶液反应生成的速率大于生成Ag和的速率,再结合实验二可知,碱性溶液中更易被氧化为。18.答案:1.①A; (或B;);②dcfei;
2.① 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② ③ 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④ 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压 解析:(1)①制备氨气,可用和混合加热,此时可选用装置A;也可采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此时可选用装置B。②欲得到干燥的氨气,首先要干燥(干燥管要大口进,小口出),其次要收集(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最后为尾气处理(因氨气极易溶于水,要用防倒吸的F装置)。(2)和在催化剂、一定温度下可发生反应,故Y管中红棕色慢慢变浅;由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压强减小,故打开后,Z中NaOH溶液会产生倒吸现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一课一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