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年山西省晋中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年山西省晋中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右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起的比照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为〔 〕
A. 2mm B. 2cm C. 6mm D. 6cm
2.如以下图,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区分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3.如以下图为“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慢转动,那么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太阳 B. 地球 C. “神舟十号〞 D. “天宫一号〞
4.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
A. 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B. 铃声能传递能量 C. 铃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铃声能传息
5.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教学楼的楼道墙上张贴有如以下图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请勿大声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请勿大声喧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 “大声〞和“轻声〞均指声音响度的大小 D. “大声〞和“轻声〞均指声音音调的上下
6.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1h内行驶了18km,乙在1min内行驶了600m,比拟两车速度〔 〕
A. 甲车大 B. 乙车大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 答复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那么不会产生声波
C.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D. 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8.某人用一刻度尺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是:第一次15.28cm,第二次15.82cm,第三次15.27cm,第四次15.29cm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第一次结果是错误的 B. 第二次测量结果是错误
C. 第三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 D. 第二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
9.在中考考场附近,道路旁有禁鸣喇叭标志,在以下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工人佩戴防噪声耳罩
C. 在高速路旁设置隔声板 D.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10.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弹拨粗细不同的琴弦是为改变声音的音色
B. 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 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 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11.如以下图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 A与B B. A与C C. C与D D. B与C
发动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发动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8m/s B. 10m/s C. 9m/s D. 9.2 m/s
二、实验探究(共5个小题,共30分)
13.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并拼成了如以下图的蜗牛爬行位置图片
根据蜗牛位置图片,某同学记录的局部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请根据位置图片,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________ 、________ 。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蜗牛是做________速运动。
〔3〕蜗牛前20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m/s。
14.小明同学利用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除甲图中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
〔2〕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的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________ 〔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到达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3〕图甲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那么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cm/s。
〔4〕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
〔5〕BC段的平均速度vBC ________vAC(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乙中能反映图甲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
15.小明在学过声现象后,使用音叉做了如下的实验,
〔1〕如图甲,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轻敲击音叉,并且可以看到乒乓球会弹开,这说明________。
〔2〕增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响度增大的同时看到乒乓弹起的高度增加,说明________。
〔3〕在甲图右侧再放一音叉(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但没有与之接触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可以看到乒乓球会弹开,这说明________。
〔4〕假设把乙装置移到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乒乓球能否被弹开________,因为________。
〔5〕在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
比拟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
〔1〕他们选用 作为声源,经过一番讨论,他们提出了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人站在离声源的一定距离处,用不同的材料将 盖住,然后比拟所听到的声音响度的大小。
方案二:用不同的材料将 盖住,然后不断地远离声源,一直到刚好听不到声音为止,并测出此地离声源的距离,然后比拟距离的大小。
你认为方案________(填“一〞或“二〞)更好,理由是________。
〔2〕他们从中选择了最优方案,用 的铃声作为声源,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 铃声响度________ (填“调大〞或“调小〞),因为 铃声响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人恰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 ________〔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家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拟不同材料时 铃声响度应________〔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3〕小明从家中找出以下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包装家电的泡沫板,小强认为小明选择的这些材料中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_ 。
〔4〕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分析数据可知: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 。
的中国交通地图,请你帮小明想方法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度。
选用的器材:________。
测量步骤:________。
三、综合应用(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8.如以下图,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测得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19.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以下图。甲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5s时两车相距________m。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选填“东〞“南〞“西〞或“北〞)运动。
上下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以下图,改变________,用同样的力再拔钢尺,并仔细观察________,倾听并区分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间的________有无变化。
21.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如果铁管中灌满水,那么听到________次响声。
〔“超声波“或〞次声波“〕,根据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方位和________,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创造了________用来探测鱼群,探知海深。
23.阅读短文,答复以下问题。
潜艇的“耳目〞
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答复以下问题:
〔1〕声呐利用了声能传递________。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kHz到__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__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过段时间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那么潜艇B在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潜艇A。
〔3〕在月球上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24.暑假,小燕到佛山探亲。小燕上车后,坐在车厢内向外观望,她发现对面并排停放着一列列的火车,突然她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地前进了,但是“驶过〞对面的列车尾部才发现,实际她所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走了。请分析小燕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
25.沈阳到天津的G1300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1〕求列车从沈阳到天津的平均速度;
〔2〕该车从北戴河到唐山的平均速度为190km/h求北戴河到唐山的里程;
〔3〕此动车长为200m,匀速通过长为1200m的桥所用时间为20s,如果以同样的速度通过某隧道所用时间为30s,求隧道的长度。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解析】【解答】一元硬币的直径大约2cm左右,而这个“西瓜〞的大小与硬币差不多,因此它的长度约为2cm,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应选B。
【分析】一元硬币的直径大约2cm左右,将这个“西瓜〞与它的大小进行比拟即可。
2.【解析】【解答】解:在声音的三要素中,音调和响度都可以模仿到相同的程度,只有音色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声纹锁在门禁系统中主要依靠区分声音的音色来区分声音,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而频率是用来描述音调的,所以D也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区分.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3.【解析】【解答】解:
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的位置不变,“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宫一号〞;“神舟十号〞与太阳、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D正确.
应选D.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
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4.【解析】【解答】听到铃声,同学们开始答题,说明铃声反响答题时间到了,那么通过铃声得到信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通过声音知道事情是声音传递信息,通过声音还可以获得能量。
5.【解析】【解答】AB.“请勿大声喧哗〞是阻止声音的产生,从声源处减弱噪声,AB不符合题意;
CD.“大声〞或“轻声〞反响的是声音的响度,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6.【解析】【解答】甲1h行驶18km,速度为18km/h,乙的速度1min行驶600m,那么1h行驶600m×60=36000m=36km,那么乙的速度为36km/h,那么乙的速度快,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并比拟大小。
7.【解析】【解答】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描述人的声音会惊动鱼儿,说明水能传递声音,A符合题意;
B.人招手时也会振动,也会产生声波,但由于人听不到次声波,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固体中传播,C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速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固体中传播,但介质不同,声速不同。
8.【解析】【解答】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的结果可能相同或接近,根据所测量的数据,第二次测量的结果和其它三次相差太多,所以是错误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相同的刻度尺测量相同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相同或相近。
9.【解析】【解答】根据图像,是禁止鸣笛的标志,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摩托车上的消声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工人佩戴耳罩,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高速公路旁的隔声板是从传播途径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关闭教室的门窗是从传播途径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0.【解析】【解答】A.弹拨粗细不同的琴弦可以改变音调,A不符合题意;
B.打鼓时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B不符合题意;
C.二胡的声音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C符合题意;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粗细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物体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1.【解析】【解答】A是s−t图象,那么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s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是v−t图象,那么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v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速度不变,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C是s−t图象,那么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s与t成正比,速度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D是v−t图象,那么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v与t成正比,即物体处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上分析可知: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BC。
故答案为: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2.【解析】【解答】解:运发动的路程s=16m+30m=46m,
运发动的运动时间t=5s,
运发动的平均速度===9.2m/s;
应选D.
【分析】先求出运发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运发动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探究(共5个小题,共30分)
13.【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第4次蜗牛的位置为44.2mm-10.0mm=34.2mm,第6次蜗牛的位置为71.2mm-10mm=61.2mm;
〔2〕在相同时间内,路程分别为12.0mm,22.2mm-12.0mm=10.2mm,34.2mm-22.2mm=12.0mm,48.7mm-34.2mm=14.5mm等,相同时间的路程不同,蜗牛是变速运动;
〔3〕前20s的平均速度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分析】〔1〕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上的位置读取长度大小;
〔2〕当时间相同时,路程不同,那么物体的移动速度不同;
〔3〕根据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14.【解析】【解答】〔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测量原理是v=s/t,实验时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秒表测量时间;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可以使斜面的坡度变缓;
〔3〕根据图像,sAB=80.00cm-40.00cm=40.00cm,
根据时间计算速度为;
〔4〕在测量AB段的速度时,假设小车通过B点后才停止计时,那么时间偏大,计算的速度偏小;
〔5〕小车从斜面上下滑时,会加速运动,所以vBC>vAB;
〔6〕因为小车下滑时是加速运动,那么在图乙中,b符合题意。
【分析】〔1〕利用v=s/t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时间利用秒表;
〔2〕斜面越缓,小车从斜面上下滑慢,测量时间方便;
〔3〕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读取路程,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4〕测量时假设时间偏大,测量的速度偏小;
〔5〕在加速运动时,后面速度大于开始时的速度;
〔6〕物体加速运动时,速度改变,是变速运动。
15.【解析】【解答】〔1〕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那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敲击音叉的力度变大,声音变大,乒乓球被弹起越高,说明振幅变大,那么振幅大,响度大;
〔3〕根据图乙,敲击右侧的音叉,左侧相同的音叉发声,说明看情况越传递声音;
〔4〕假设实验在月球进行,那么乒乓球不会被弹开,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5〕实验时,乒乓球的作用可以把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振动现象。
【分析】〔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2〕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空气可以传递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真空不传声,太空中八年级进行声音的实验;
〔5〕探究声音产生时,乒乓球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16.【解析】【解答】〔1〕探究隔声效果时,方案一中,在声源上盖住不同的材料人听声时,不容易区分声音的大小,方案二当人远离声源时,最大的距离可以测量,利用操作;
〔2〕当人远离声源时,通过听不到声音为最远,声源的声音越大,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越远,不易操作,而且实验时,要使声音保持不变;
〔3〕根据所选材料,不同的材料厚度不同,不能进行比拟;
〔4〕根据表格中数据,羽绒服是听不到声音时最近的物体,隔声效果最好的是羽绒服。
【分析】〔1〕探究物体的隔声效果时,以远离声源的方式判断隔声效果较好;
〔2〕声源的响度较小,可以减小听不到声音时的距离,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效果时,要保持声音的响度相同;
〔3〕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效果时,要保持厚度相同;
〔4〕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效果时,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越小,隔声效果越好。
17.【解析】【解答】假设测量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不能直接利用刻度尺测量,需要棉线,刻度尺,测量方法为①首先把细棉线与地图上石家庄到北京的铁路线重合铺好,在细棉线上记下起点和终点; ②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细棉线两点的长度; ③根据比例尺算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的实际长度 。
【分析】利用棉线和刻度尺可以测量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利用棉线地台 实际长度,结合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
三、综合应用(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8.【解析】【解答】图中刻度尺单位为cm,1cm内分为10小段,故分度值为1cm/10=0.1cm;物体的长度是7.30cm-6.00cm=1.30cm。
【分析】测量物体长度时,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刻度尺〔最大量程、分度值〕,尺面与物体要测的边平行,有刻度的边要紧贴物体,物体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垂直于尺面。
19.【解析】【解答】根据图像,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5s两车相距, 由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当以甲为参照物时,乙车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0.2;0.5;西。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相对于速度较快的物体,速度慢的物体向反方向运动。
20.【解析】【解答】在探究声音的音调和振动快慢的关系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区分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变化。
故答案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音调。
【分析】物体的长度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音调不同。
21.【解析】【解答】敲击较长的钢管时,另一侧可以听到2个声音,第一次是钢管传播的,固体传声比其它快,假设钢管中装水,那么可以听到3次声音。
故答案为:两;钢管;三。
【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声速度不同,固体最快,其次是液体,较慢是气体。
22.【解析】【解答】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判断目标的方位和距离,利用这个原理,创造了声呐系统。
故答案为:超声波;距离;声呐。
【分析】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可以判断距离,这是超声波的声呐系统。
23.【解析】【解答】〔1〕利用声呐获得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呐的声波频率范围是10kHz-30kHz ,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0kHz〕,那么人能听到的声呐是10kHz-20kHz;
〔2〕根据声速和时间计算路程为, 在声音传播时,假设声波的频率减小了,那么声源远离了;
〔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递,不能测量距离。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结合人的听声范围和声呐范围判断人听到声音范围;
〔2〕利用声音的速度和时间计算路程,结合回声特点计算两地间距离;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递,不能测量距离。
24.【解析】【解答】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与自己所乘坐的列车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所乘坐的列车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是因为前后的参照物不同。
【分析】当人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会判断静止的物体是运动的。
25.【解析】【分析】〔1〕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2〕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3〕根据总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利用速度和时间计算长度。照片序号
1
2
3
4
5
6
时间t/s
0
10
20
30
40
50
路程s/mm
0
12.0
22.2
48.7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恰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时间
沈阳
北戴河
唐山
天津
到站时间
16:11
16:44
17:20
发车时间
13:20
16:14
16:48
里程/km
0
426
68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综合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山西省晋中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实验与探究,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山西省朔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作图题〔共4分〕,简答题〔共5分〕,计算题〔共1题;共1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