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年广西百色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年广西百色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用数据和符号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以下物质所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铜丝导电 C. 钢铁生锈 D. 霓虹灯发光
2.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纳米铜的性质 B. 单晶硅的结构 C. 无人机的研发 D. 石油的成分及产品开发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氧 B. 铜 C. 碳 D. 铁
4.铝土矿和石灰石都是百色丰富的矿产资源。铝土矿中的铝元素(Al)和石灰石中的钙元素(Ca)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质子数不同 B.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 电子数不同 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 随意排放废水
C. 分类回收垃圾 D. 绿色低碳出行
6.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 )
A. 电子层数 B. 核外电子数 C. 质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7.在“人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B.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C.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 呼出的气体仍然是混合物
8.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都是带电的粒子 B. 都是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
C. 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9.红城百色是全国著名的铝工业基地。以下关于铝的自我介绍中,属于描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我〞能在氧气中燃烧 B. “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 “我〞是银白色金属 D. “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10.以下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
A. 将浓氨水滴人到无色酚酞溶液中,溶液迅速变为红色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11.以下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 )
A. B. C. D.
12.以下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的医疗卫生用品中属于纯洁物的是( )
A. 生理盐水 B. 液氧 C. 碘酒 D. 75%的消毒酒精
13.元素“Si"的名称是( )
A. 氯 B. 铝 C. 硅 D. 铜
14.富硒茶,加铁酱油中的“硒〞和“铁〞指的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元素 D. 单质
15.以下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 B. 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C. 稀有气体在制作霓虹灯时,发挥重要的作用
16.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
A. 闻气味 B. 振荡试管
C. 贮存气体 D. 倾倒液体
17.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 )
A. 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B.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C. 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
D. 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18.以下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中子 D. 离子
19.以下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化学反响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B. 化学反响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C.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响速率 D. 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响不能发生
20.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mL,装置气密性良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
B. 翻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人锥形瓶
C. 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锥形瓶炸裂
D. 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翻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21.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氮原子________;
〔2〕镁原子________;
〔3〕四氧化三铁________;
〔4〕3个氧离子________;
〔5〕二氧化碳________。
22.
〔1〕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请选择空气中的氮气、氧气、氖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填空:
①太空飞行人员需要携带的气体是________。②白炽灯泡内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_。
③电工“测电笔〞内充有的气体是________。④使饼干放于空气中变软的是________。
〔2〕如以下列图,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木条都能复燃,且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更旺,由此现象,你能够获取的信息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
23.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以上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燃烧镁条时,用来夹持的仪器是________ (填序号) ;
②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2〕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均可)。
〔3〕红城同学要量取48.6mL的水,如果该同学采用俯视的方法量取,他所取出的水比48.6mL________(填“多〞或“少〞)。
〔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 (填序号)。
2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以下信息答复有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它属于__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写出一种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阳离子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根据上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氟元素与________ (填元素符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4〕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________相同。
25.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种消毒产品和防疫物资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抗疫胜利提供强大保证。
〔1〕在预防“新冠肺炎"中使用的所有含氯消毒剂中存在次氯酸(HClO)。次氯酸很不稳定,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响:次氯酸 氯化氢+氧气,该反响的根本反响类型为________(填“分解反响〞或“化合反响〞)。
〔2〕在衣物上喷洒75%酒精消毒会闻到一股略带刺激的特殊香味。从分子角度解释“香味扑鼻〞的原因是________;因酒精在遇到高温、明火、静电时都可能起火,所以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酒精燃烧属于________ (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居家人员要定期测量体温,以下有关水银体温计(如以以下列图)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
①体温计中的汞属于非金属单质
②体温计中的汞在常温下为液体
③当温度升高时汞原子不断运动,温度不变时汞原子静止
④体温计的原理是温度改变时汞原子大小发生改变
〔4〕以下是人们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的一些认识, 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________。
①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
②吸烟、喝酒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③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
④必须每天吃药,补充人体所需化学物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化学反响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26.
〔1〕用装置A定量研究了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________,在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与________ (填化学符号)反响,生成固态物质。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响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到达物质的别离。
〔2〕点燃的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如图B所示。
①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________色的火焰,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集气饼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_ 。
②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27.为探究空气的组成,黄萌萌同学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其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响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这个实验过程中,以以下列图能正确表示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 。
〔3〕黄萌萌又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只需写一点) 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________ (填 “1〞、“2〞、期“3“或“4〞)处,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只需写一条)。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化学反响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28.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答复以下问题:
〔1〕仪器①内液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写出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A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该装置需要进行必要的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
〔4〕假设用F收集氧气,那么氧气应该从导管上________(填“a〞或b〞)进入。
29.以以下列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流程图。
〔1〕实验时要先把铁丝弯成螺旋状的原因是________ 。
〔2〕许飞同学在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请你帮助他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________。
〔3〕铁丝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反响情况不同,说明化学反响除与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有关外,还与________有关。
〔4〕金属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许飞同学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如下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记录。请你帮助分析答复:
①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响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
②你认为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③分析上述实验现象,你认为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五、用数据和符号填空(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5分)
30.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如图是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1〕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第二层上有 ________个电子。
〔2〕该原子在化学反响中该原子容易失去________个电子,形成稳定离子,该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 。
〔3〕该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________。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项选择、错选均不得分)
1.【解析】【解答】A. 酒精挥发,只是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铜丝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钢铁生锈,由铁生成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 霓虹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解析】【解答】A. 纳米铜的性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不符合题意;
B. 单晶硅的结构,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不符合题意;
C. 无人机的研发,属于创造创造,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符合题意;
D. 石油的成分及产品开发,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法。
3.【解析】【解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由多到少依次是:氧(O)、硅(Si)、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氢(H)等。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由多到少的顺序,进行分析。
4.【解析】【解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铝元素原子中含有13个质子,钙元素原子中含有20个质子。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
5.【解析】【解答】A. 此图标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随意排放废水,会组成水体污染、土地污染,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C. 分类回收垃圾 ,可以减少污染,可以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浪费,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绿色低碳出行,公交车出行,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减少污染,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就是要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多使用清洁新能源;减少垃圾的燃烧,垃圾分类处理;工厂的三废,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多植树造林等等。
6.【解析】【解答】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所以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
7.【解析】【解答】A. 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因为空气的成分最多的是氮气,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熄灭,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呼出的气体含有多种物质,仍然是混合物,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空气的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C、水蒸气在玻璃上会结成水珠。
D、呼出的气体比空气少了氧气,多了二氧化碳。
8.【解析】【解答】A. 分子、原子都是呈电中性,不带电,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故正确,符合题意;
C. 分子、离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但是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于联系,进行分析。
9.【解析】【解答】A. 我能在氧气中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响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符合题意;
B. 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白色金属描述的是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0.【解析】【解答】A. 将浓氨水滴人到无色酚酞溶液中,溶液迅速变为红色,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能是氮气,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故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1.【解析】【解答】A. 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B. 质子数为9,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C. 质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原子,故符合题意;
D. 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2+8+8=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带电的原子是离子,所以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12.【解析】【解答】A. 生理盐水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 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一种物质,属于纯洁物,故符合题意;
C. 碘酒含有碘单质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 75%的消毒酒精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洁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13.【解析】【解答】A. 氯的元素符号是Cl,故不符合题意;
B. 铝的元素符号是Al,故不符合题意;
C. 硅的元素符号是Si,故符合题意;
D. 铜元素符号是Cu,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那么进行书写。
14.【解析】【解答】物质由元素组成,富硒茶,加铁酱油等用品中的“硒、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定义分析,食品中各成分一般指的元素。
15.【解析】【解答】A. 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因为氧气可以供呼吸,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稀有气体在制作霓虹灯时,发挥重要的作用,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空气中PM2.5含量低说明空气质量好,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气的用途,进行分析。
B、根据氮气含有氮元素,氮气的用途,进行分析。
C、根据稀有气体的用途,进行分析。
D、PM2.5是空气污染物。
16.【解析】【解答】直接闻试剂的气味,易导致人吸入太多是气体而中毒或受刺激;用手堵住试管口震荡试管,会导致被腐蚀;应该用集气瓶储存或收集少量气体。
故答案为:D
【分析】A闻气体的气温是不能把鼻孔凑到瓶口,应该用手轻轻煽动
B振荡试管应该用手腕轻轻晃动
C气体一般贮存在集气瓶内
D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
17.【解析】【解答】A. 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C. 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说明收集的氧气不纯洁。
18.【解析】【解答】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中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19.【解析】【解答】在化学反响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响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响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A、化学反响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A符合题意;
B、化学反响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B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能加快反响速度也能减慢反响速度,C不符合题意;
D、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响都需要催化剂,如酸和碱的反响,不需要使用催化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催化剂在化学反响前后的变化情况,即在化学反响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根据这条规那么可以判断。
20.【解析】【解答】A. 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翻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不能全部进人锥形瓶,水进入的量=氧气的消耗量,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锥形瓶炸裂,细沙有缓冲的作用,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翻开弹簧夹观察现象,这样实验数据准确,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气球的作用是平衡压强,防止瓶塞突然弹开。
B、根据大气压原理,水进入的体积=氧气消耗的体积。
C、红磷燃烧会放出热量
D、根据锥形瓶内温度冷却到室温,瓶内外压强相等,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21.【解析】【解答】〔1〕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镁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镁原子,镁原子表示为Mg。
〔3〕四氧化三铁表示为Fe3O4 。
〔4〕1个氧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3个氧离子表示为3O2- 。
〔5〕二氧化碳表示为CO2 。
【分析】〔1〕元素符号微观上表示一个该原子,元素符号前有多个原子。
〔2〕元素符号微观上表示一个该原子。
〔3〕根据物质的名称,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一般金左非右氧在后。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假设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5〕根据物质的名称,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一般金左非右氧在后。
22.【解析】【解答】〔1〕① 太空飞行人员需要携带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可以供呼吸。
② 白炽灯泡内含有的气体是氮气,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③ 电工“测电笔〞内充有的气体是氖气,氖气在通电下会发出红光。。
④ 使饼干放于空气中变软的是水,饼干疏松多孔,能吸收水分。
〔2〕如以下列图,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木条都能复燃,且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更旺,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并且甲中的氧气浓度比乙中氧气浓度大,由此现象,你能够获取的信息有①氧气能支持燃烧;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分析】〔1〕根据空气的成分、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23.【解析】【解答】〔1〕① 燃烧镁条时,用来夹持的仪器是坩埚钳,选择A ;
② 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选择D。
〔2〕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胶头滴管、量筒,选择B,H。
〔3〕红城同学要量取48.6mL的水,如果该同学采用俯视的方法量取,他所取出的水比48.6mL少,因为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
〔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应该有胶头滴管、量筒,选择B,H。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实验方法、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用途,进行分析。
〔3〕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4〕根据液体试剂的量取,进行分析。
24.【解析】【解答】〔1〕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为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它有“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
〔2〕一种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阳离子有Na+ , Mg2+ , Al3+ , 都是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
〔3〕根据上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4〕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加。
【分析】〔1〕根据元素名称,确定元素种类。
〔2〕氖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
阳离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数,带有正电荷。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4〕元素的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25.【解析】【解答】〔1〕该反响中反响物是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符合“一分为二〞的特点,根本反响类型为分解反响。
〔2〕从分子角度解释“香味扑鼻〞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因酒精在遇到高温、明火、静电时都可能起火,所以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酒精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响后有新物质生成,反响属于化学变化。
〔3〕① 体温计中的汞属于金属单质,故说法错误;
② 体温计中的汞在常温下为液体,故说法正确;
③ 当温度升高时汞原子不断运动,温度不变时汞原子也是运动的,故说法错误;
④ 体温计的原理是温度改变时汞原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②。
〔4〕① 家庭消毒时,消毒液不是越浓越好,酒精消毒最好的是体积分数为75%,故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② 吸烟、喝酒对身体不好,不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故不符合题意;
③ 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正确,故符合题意;
④ 每天不能吃药,来补充人体所需化学物质,“是药三分毒〞,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③ 。
【分析】〔1〕根据反响的特点,进行分析。
〔2〕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汞,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
〔4〕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有利于身体健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化学反响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26.【解析】【解答】〔1〕用装置A定量研究了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与金属Hg反响,生成固态物质。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响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化学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到达物质的别离。
故答案为:1、拉瓦锡;2、Hg;3、化学。
〔2〕点燃的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如图B所示。
①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集气饼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因为二氧化硫有毒,能溶于水 。
②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1、蓝紫;2、吸收二氧化硫;3、。
【分析】〔1〕根据化学开展史,进行分析。
〔2〕根据硫与氧气的反响,进行分析。
27.【解析】【解答】〔1〕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其目的是使空气中氧气充分反响
〔2〕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反响的文字表达式为。这个实验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少,减少到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因为空气中氧气占体积分数的五分之一,故B 符合题意。
〔3〕黄萌萌又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加热同时,使红磷与氧气反响,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或者药品用量少,或者减少污染空气〕, 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1〞处,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红磷缺乏〔或者漏气、或者没有冷却到室温〕
【分析】根据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本卷须知,进行分析。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化学反响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28.【解析】【解答】〔1〕仪器①内液体是酒精,酒精作为燃料,所以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仪器②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属于固体常温型反响,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为。
〔3〕实验室用装置A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加热高锰酸钾会分解成粉末,堵在试管口,气体排出不畅。所以该装置需要进行必要的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
〔4〕假设用F收集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那么氧气应该从导管上“a〞进入。
【分析】〔1〕根据酒精作为燃料,进行分析。
〔2〕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响物的状态、反响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响、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响等因素。
〔3〕根据加热高锰酸钾会分解成粉末,堵在试管口,气体排出不畅,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29.【解析】【解答】〔1〕实验时要先把铁丝弯成螺旋状的原因是增加铁丝的受热面积,便于到达其着火点。
〔2〕许飞同学在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受热不均匀,可能是集气瓶没有留少量的水,或者没有铺一层细沙,或者燃烧的铁丝碰到了集气瓶内壁。
〔3〕铁丝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反响情况不同,说明化学反响除与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有关外,还与反响物浓度有关。
〔4〕① 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反响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 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③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铁丝中含碳量不同。
【分析】〔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了铁丝的受热面积,温度提高得快,容易到达铁丝的着火点,进行分析。
〔2〕根据铁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实验操作的本卷须知,进行分析。
〔3〕根据反响速率的大小与温度、压强和反响物的浓度都有关,进行分析。
〔4〕根据表格中通过比较镁带和含碳量不同的铁丝燃烧比照说明,进行分析。
五、用数据和符号填空(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5分)
30.【解析】【解答】〔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里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0,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
〔2〕该原子在化学反响中该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稳定离子,该离子的符号为Ca2+ 。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响中溶液失去电子,到达稳定结构,变成阳离子。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燃烧物
镁条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未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百色市平果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西百色市平果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答案】D,【答案】B,【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广西贵港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月考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