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 壁教案
展开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词,具备一定的诗歌知识和诵读技巧。加之本班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语文能力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工具书进行课下预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难点。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情感的能力;
3、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赏析诗句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背诵诗歌,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赏析诗句的能力。
【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结合课下注释,说出诗歌的大意。。
针对目标二,学生通过结合写作背景,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
针对目标三,通过对语言的鉴赏,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赏析诗句的能力。
【教学过程】
赤壁
导入新课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是三个高峰。唐诗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情感丰富、含蓄蕴藉。今天我们来学习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代表作《赤壁》。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品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2、请划分出这首诗的节奏?
(二)理解诗意
1、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2、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埋在沙里还没有销蚀掉,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来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四、联系背景、体会情感
(1)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2)思考问题:
1、这首诗是什么题材?
2、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前两句和后两句内容上有何联系?)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诗歌的前两句叙事,为后两句抒发情怀做铺垫。
五、赏析句子,
1、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前两句。
2、从任意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
点拨:“沉沙” “磨洗”等词语表现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诗歌的后两句以小见大,夸大了东风的作用,借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生动形象,感情含蓄。
六、课堂小结
主题:《赤壁》含蓄地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七、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背诵这首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壁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文学常识简介,朗读诗歌,理解内容,精读诗歌,品味赏析,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 望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 望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本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 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 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本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