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 高中 化学 必修第一册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本章达标检测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959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 (2019) 高中 化学 必修第一册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本章达标检测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959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 (2019) 高中 化学 必修第一册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本章达标检测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959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鲁科版 (2019)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本章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山东烟台高一上期中)下列关于化学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新时尚”
B.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C.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
D.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2.(2020河北承德一中高一月考)如图所示,相同状况下,分别用氯化氢和四种混合气体吹出体积相等的五个气球。A、B、C、D四个气球中所含原子数与氯化氢气球中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3.(2020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l Cl-的质量为35.5 g·ml-1
B.1 ml O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C.1 ml OH-含有的电子数为6.02×1023
D.20 ℃、1.0×105 Pa时,同体积的O2与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4.(2020天津耀华中学高一上期中)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有3种分子,4种离子
B.新制氯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气体,该气体是氯气
C.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没有任何现象
D.新制氯水不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将一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投入含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的水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
B.钠跟食盐水反应剧烈,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声
C.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液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
D.饱和食盐水无浑浊现象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实验中有少量的金属钠剩余时不可放回原试剂瓶
B.次氯酸盐是常用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期较短,不宜长期保存
C.酒精、钠等着火,可以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D.如果发生氯气泄漏,可用蘸有NaOH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向上风口或地势高的地方躲避
8.(2020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上期中)含Na2SO4、MgSO4和NaNO3的1 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Mg2+)=0.4 ml·L-1,c(SO42-)=0.7 ml·L-1,c(NO3-)=0.2 ml·L-1,则此溶液中c(Na+)为( )
A.0.2 ml·L-1B.0.4 ml·L-1
C.0.6 ml·L-1D.0.8 ml·L-1
9.(2020河北邯郸高一上期中)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23 g NO2含有NA个氧原子
B.0.5 ml一氧化碳分子所占的体积是11.2 L
C.欲配制1 L 1.00 m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
D.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l·L-1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 0 ml·L-1H2SO4溶液
10.(2020河北唐山一中高一上月考)同温下,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它们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甲)
C.若M(甲)
D.若M(甲)
11.(2020山东枣庄滕州一中高一上月考)用胆矾(CuSO4·5H2O)配制1 L 0.1 ml·L-1 CuSO4溶液,正确的做法是 ( )
A.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16 g溶于适量水中,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B.将25 g胆矾溶于少量水中,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C.称取胆矾25 g溶于1 L水中
D.将16 g胆矾溶于少量水中,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12.已知a g气体XY3含有b个原子,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气体摩尔体积为Vm L/ml,则该条件下11.2 L该气体的质量为( )
g g
C.2aNAb gD.aNA2b g
13.(2020福建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用10 mL 0.1 ml·L-1Ba(OH)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ZnSO4和K2SO4三种溶液中的SO42-完全转化成BaSO4沉淀,则c[Fe2(SO4)3]∶c(ZnSO4)∶c(K2SO4)为( )
A.3∶2∶2B.1∶2∶3
C.1∶3∶3D.3∶1∶1
14.有关NaHCO3与Na2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分别加热两种样品,没有残留物质的是NaHCO3
C.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只有后者能生成白色沉淀
D.等质量的NaHCO3、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前者产生CO2多
15.现有14.4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8.96 L。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装置,最后收集在气球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总数为0.6NA(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B.标准状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4.48 L
C.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2 g·ml-1
D.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之比为1∶1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2分)(1)标准状况下,1.92 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同质量的CH4和A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5∶8,则A的摩尔质量为 。
(3)两个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X、Y,在25 ℃下,X中充入a g A气体,Y中充入a g CH4气体,X与Y内的压强之比是4∶11,则A的摩尔质量为 。
(4)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a∶b和质量比为a∶b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其平均摩尔质量分别是 和 。
(5)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 L,质量为61 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ml,CO占总体积的 %。
(6)在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氢化物AH3,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完全分解为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74,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 。
17.(14分)(2020安徽蚌埠二中高一上期中)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480 mL 0.5 ml·L-1的稀硫酸。可供选择的仪器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使用容量瓶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3)经计算,需浓硫酸的体积为 mL(保留1位小数)。现有①10 mL、②20 mL、③50 mL三种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 (填序号)。
(4)配制溶液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量取,②计算,③稀释,④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 (填序号)。
(5)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正确,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填序号)。
①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稀释后的硫酸溶液未等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⑤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18.(10分)(2020江西南昌一中高一上月考)某同学设计了利用氯酸钾分解制O2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药品的总质量为15.95 g。
③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不再有气体产生为止。
④测量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85.0 mL,换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 mL。
⑤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15.55 g。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①使试管和广口瓶内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② ;
③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进行③的实验操作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氧气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ml;实验测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摩尔体积是 (保留两位小数)。
19.(10分)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挥发出的HCl,E为收集氧气装置。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C中盛有 ,目的是 。
(3)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指出装置E的错误: 。
20.(14分)(2020福建福州八中高一上月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铜粉放在耐高温托盘内(防止硬质玻璃管炸裂)。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加热之前应该进行的操作为 。
(2)当观察到AgN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时,点燃酒精灯加热;写出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现象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中空试管的作用是 。
(5)实验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颜色的变化为 。
(6)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盛水的试管中,溶液最后的颜色为 ,说明氯气 (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答案全解全析
1.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故C错误。
2.C 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的分子数相同。Ar是单原子分子,O3是三原子分子,它们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原子数只有在分子个数比为1∶1时才和HCl气球中所含原子数相同,A错误;H2、CO均是双原子分子,但NH3是四原子分子,CO2是三原子分子,B和D气球中所含的原子数一定比HCl气球中所含原子数多,B、D均错误;HCl是双原子分子,N2、O2也都是双原子分子,C气球中所含的原子数与HCl气球中所含原子数相同,C正确。
3.D Cl-的摩尔质量为35.5 g·ml-1,1 ml Cl-的质量为35.5 g,故A错误;1 ml O2的质量为32 g,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二者在数值上相等,故B错误;1 ml OH-含有10 ml电子,即1 ml OH-含有的电子数为6.02×1024,故C错误;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数目之比,则相同条件下,同体积的O2与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故D正确。
4.A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所以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水分子、次氯酸分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故A正确;由2HClO 2HCl+O2↑可知,新制氯水光照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为O2,故B错误;新制氯水中含氯离子,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故C错误;新制氯水中含HClO,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
5.C 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故A错误;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故B错误;上下颠倒,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图中操作合理,故C正确;量筒规格与液体体积要接近,量取9.5 mL液体时,应选10 mL量筒,故D错误。
6.D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故A正确;钠跟食盐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反应,钠跟水反应剧烈,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声,故B正确;钠的熔点较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故C正确;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溶剂水的质量减少,有氯化钠固体析出,饱和食盐水中出现浑浊,故D不正确。
7.B 钠与水、氧气反应,实验时剩余的钠应放回原试剂瓶中,故A错误;次氯酸盐能够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所以以次氯酸盐为有效成分的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期较短,不宜长期保存,故B正确;钠着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故C错误;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蘸有NaOH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故D错误。
8.D 根据电荷守恒得2c(Mg2+)+c(Na+)=2c(SO42-)+c(NO3-),即2×0.4 ml·L-1+c(Na+)=2×0.7 ml·L-1+0.2 ml·L-1,解得c(Na+)=0.8 ml·L-1,故选D。
9.A 23 g NO2的物质的量为0.5 ml,0.5 ml N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故A正确;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状况,所以0.5 ml CO的体积不一定是11.2 L,故B错误;将58.5 g氯化钠固体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 L,则浓度也不为1 ml·L-1,故C错误;因不同液体的体积不具有加和性,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00 mL,故D错误。
10.C 甲、乙两种气体的质量相同,根据n=mM可知,若M(甲)
11.AB 配制1 L 0.1 ml·L-1 CuSO4溶液,需要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1 L×0.1 ml·L-1=0.1 ml,需要硫酸铜的质量为0.1 ml×160 g·ml-1=16 g。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得到硫酸铜,称取16 g硫酸铜溶于适量水中,将此溶液稀释至1 L,得到浓度为0.1 ml·L-1的CuSO4溶液,故A正确;若用胆矾配制该溶液,需要胆矾的质量为0.1 ml×250 g·ml-1=25 g,称取25 g胆矾溶于适量水中,将此溶液稀释至1 L,得到浓度为0.1 ml·L-1的CuSO4溶液,故B正确,D错误;称取胆矾25 g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 L,则溶液浓度不为0.1 ml·L-1,故C错误。
12.A a g气体XY3含有b个原子,N(XY3)=b4,则n(XY3)=b4NAml-1=b4NA ml,M(XY3)=agb4NAml=4aNAb g/ml,该条件下11.2 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1.2 LVmL/ml=11.2Vm ml,其质量为11.2Vm ml×4aNAb g/ml=44.8aNAbVm g,故选A。
13.C 由题意可知Ba(OH)2的物质的量为1×10-3 ml,Fe2(SO4)3、ZnSO4、K2SO4三种溶液中的SO42-恰好完全转化为BaSO4沉淀,设Fe2(SO4)3、ZnSO4、K2SO4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则x×3=y×1=z×1=1×10-3 ml,所以x∶y∶z=1∶3∶3,因为这三种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c[Fe2(SO4)3]∶c(ZnSO4)∶c(K2SO4)=1∶3∶3,故选C。
14.BC NaHCO3与NaOH反应能生成Na2CO3,Na2CO3与CO2、H2O反应生成NaHCO3,故A正确;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H2O,Na2CO3受热不易分解,分别加热两种样品都有残留物质,故B不正确;分别在NaHCO3溶液、Na2CO3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都能生成白色沉淀,故C不正确;等质量的NaHCO3、Na2CO3的物质的量前者大,所以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前者产生CO2多,故D正确。
15.C 设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x ml,CO2的物质的量为y ml,根据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4.4 g可得28x+44y=14.4①;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8.96 L22.4 L·ml-1=0.4 ml,所以x+y=0.4②;由①②可得x=0.2、y=0.2。原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总数为0.6NA,故A正确;CO2能与NaOH反应,所以气球内收集到的气体为CO,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2 ml×22.4 L·ml-1=4.48 L,故B正确;14.4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4 ml,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4.4 g0.4ml=36 g·ml-1,故C错误;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二者体积之比为1∶1,故D正确。
16.答案 (1)64 (2)30 g/ml (3)44 g/ml
(4)2a+32ba+b g/ml 32(a+b)16a+b g/ml (5)1.75 45.9 (6)A4
解析 (1)标准状况下,672 m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3 ml,气体的摩尔质量为1.92 g÷0.03 ml=64 g/ml,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2)在同温同压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设CH4、A气体的质量均为m g,则15∶8=mg16 g/ml∶mgM(A),计算得出M(A)=30 g/ml。
(3)在同温同体积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4∶11=agM(A)∶ag16 g/ml,计算得出M(A)=44 g/ml。
(4)平均摩尔质量为M=mn,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a∶b,物质的量之比为a∶b,二者平均摩尔质量为2a+32ba+b g/ml;质量比为a∶b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a2∶b32=16a∶b,平均摩尔质量为16a×2+32b16a+b=32(a+b)16a+b g/ml。
(5)标准状况下,39.2 L 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9.2 L22.4 L/ml=1.75 ml,设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l、y ml,则28x+44y=61x+y=1.75,计算得出x=1,y=0.75,即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1 ml,CO2的物质的量为0.75 ml,1 ml CO的质量为28 g/ml×1 ml=28 g,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28 g61 g×100%≈45.9%。
(6)AH3分解完毕,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74,因为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体积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所以气体分子数也为原来的74,AH3完全分解为两种气态单质,其中一种必然为H2,另一种设为Am,则mAH3Am+3m2H2,m×74=1+3m2,解得m=4,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A4。
17.答案 (1)BE 胶头滴管、玻璃棒 (2)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3)13.6 ② (4)⑤⑥⑦④ (5)①②⑤
解析 (1)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一般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500 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需要的仪器有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烧杯、500 mL容量瓶,所以用不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分液漏斗,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2)容量瓶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液。(3)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000×1.84×98%98 ml·L-1=18.4 ml·L-1;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得18.4 ml·L-1×V=0.5 L×0.5 ml·L-1,解得V≈0.013 6 L=13.6 mL,所以应选择20 mL量筒。(4)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的步骤有量取、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⑤⑥⑦④。(5)①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②稀释后的硫酸溶液未等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对溶液浓度无影响;④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⑤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选①②⑤。
18.答案 (1)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胶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捂住试管底部,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玻璃导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儿长玻璃导管内的液面下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调整量筒的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 偏小 (3)0.012 5 22.38 L·ml-1
解析 (2)用排水法测量气体的体积,为减小压强造成的误差,应调整量筒的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的氧气的体积偏小。
(3)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5.95 g-15.55 g=0.4 g,物质的量为0.4 g32 g·ml-1=0.012 5 ml;实验测得的摩尔体积是0.279 7 L0.012 5ml≈22.38 L·ml-1。
19.答案 (1)CaCO3+2HCl CaCl2+H2O+CO2↑ (2)浓硫酸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3)2Na2O2+2CO2 2Na2CO3+O2
(4)E中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解析 (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
(2)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除去氯化氢;C中盛有浓硫酸,其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4)排水法收集氧气,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20.答案 (1)通入一段时间的氯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2)Cl2+H2O HCl+HClO、HCl+AgNO3 AgCl↓+HNO3
(3)剧烈反应,产生棕黄色的烟 Cl2+Cu CuCl2
(4)防止右侧试管中的水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导致硬质玻璃管炸裂
(5)先变红后褪色
(6)吸收尾气中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Cl2+2NaOH NaCl+NaClO+H2O
(7)浅黄绿色 能
解析 (1)为防止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加热之前应该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可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氯气。(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H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 AgCl↓+HNO3,所以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3)Cu和Cl2剧烈反应,生成棕黄色的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Cu CuCl2。(4)空试管有安全瓶的作用,防止右侧试管中的水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导致硬质玻璃管炸裂。(5)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次氯酸,石蕊溶液遇到酸变红色,但HClO有漂白性,所以红色又褪去。(6)氯气有毒,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可用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l2。(7)氯水颜色为浅黄绿色,据此可知氯气能溶于水。1.C
2.C
3.D
4.A
5.C
6.D
7.B
8.D
9.A
10.C
11.AB
12.A
13.C
14.BC
15.C
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本章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本章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本章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本章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物质不具有漂白性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