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节 鱼类教案及反思
展开《鱼类》教学设计
七年级 学科:生物版本:冀教版 执教人:杨新威
课题 | 鱼类 | 课型 | 预习+展示 | |
教学 目标 | 知识性目标:说明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关系 技能性目标: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常见鱼的特征 情感性目标:形成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 |||
教学 重点 难点 | 重点: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难点:对侧线的描述和说明; 对鳃的气体交换功能的描述 | |||
学情 分析 | 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力,对待事物的看法已经有一定的个性见解,结合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采用“引导探索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 |||
导学 用具 | 多媒体、活鲫鱼、水槽(内有适量的水)、纱布、解剖盘 | |||
教学过程 | 诠释补充 | |||
[创设情境] 学生编排小品 同学甲端着装有鱼的水槽,一边走一边吆喝:“卖鱼喽,新鲜便宜的鱼哟!快来买呦!……”走到台中央“本人姓贾,人称贾经理,秘书!打开仓库,晒晒咱的货!” 打开多媒体,结合图片,甲同学领着同学们学习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的知识。 同学乙:“大哥,来条鲫鱼!” 同学甲:“好嘞!” 同学乙:“伙计们,上!” 四名同学分派鱼,保证每个小组有一条鲫鱼。 本活动的达成目标: 1. “贾经理”滑稽的卖鱼过程,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2. “贾经理”自晒自己仓库产品,领着同学们学习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的知识,轻松完成“兵”练“兵”,和新课改接轨。 3.每个小组有一条鲫鱼,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和学习热情。 [自主学习] 一. 学生自主认知鲫鱼的外部形态: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多媒体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买到的鲫鱼外形,时间为2分钟。 内容:明确鲫鱼的身体分部及划分标准; 识记各种鳍的名称、数目及侧线; 识记头部的感觉器官 二.师生互动:由学生展示对鲫鱼外部形态的认知结果,老师和其他学生对错误的认识给予纠正。 本活动的达成目标: 1.迎合学生的探求心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完成“认知鲫鱼的外部形态”的学习任务。 2.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www.renjiaoshe.com 教师提出问题: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鱼有哪些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呢? 一.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鲫鱼,完成下面活动资料,时间为8分钟。 鱼类导学资料 一、 观察顺序:一般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二、 探究鲫鱼的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 1、 体形:观察鲫鱼头、躯干、尾的特点,思考鱼的体形特点及其意义。(两头尖,中间宽大的体形为梭形) 体形:鲫鱼的身体呈 ,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2、 体色:观察鲫鱼的背部颜色、腹部颜色,思考其意义。 体色:鲫鱼的身体背面呈 ,腹部 。这样的体色,使鲫鱼不容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因此,是一种保护色。 3、 体表:观察体表的鳞片,感受黏液的黏滑,思考其意义。 体表:体表长有一层 ,对鱼体有保护作用,;鳞片外面有 ,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用手摸鲫鱼的身体会有黏滑的感觉。 4、 侧线:观察组成侧线的鳞片特点,思考和查阅其作用。 鲫鱼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 ,这是感觉器官,能够测定方位,感知水流和水温 5、 鳍:明确五种鳍的名称及其位置,观察鳍的运动 是鱼的运动器官。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 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 的方向。 6、 躯干部和尾部:用手握住水中鱼的躯干部和尾部,感受其摆动时产生的力。 鲫鱼主要靠 和 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7、 鳃 ⑴ 观察鲫鱼在“吞水”过程中,口和鳃盖的变化情况。 ⑵ 当鲫鱼在水中相对缓慢地游动时,用吸管在它的前方滴一滴红墨水,观察吞入的水从哪流出来。(借助多媒体) ⑶观察鱼鳃的结构。 A鳃由 、 、 三部分组成,其中 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B水由口流经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 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血液里的 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 ⑷推测鲫鱼“吞水”的生理意义。 二.学生进行小组展示 1.学生结合活体鱼进行展示。 2.老师借助多媒体进行纠正和补充。 3.难点突破:侧线 (1)指导学生观察组成鱼侧线的鳞片,明确侧线是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的“虚线” (2)教师带领学生模拟:左手四指并拢,放在右手手背上,吹气,感受右手背能不能感受到气流的存在;(生:不能)左手食指和中指分开,吹气,感受指缝间的右手背能不能感受到气流的存在。(生:能) 提出问题:鱼全身布满不透水的鳞片,能不能感受到水流的存在? 侧线鳞片上的小孔能不能感受到水流的存在? 推导出:侧线和体内的神经相连,是鱼的特殊感觉器官,能测定方位,感知水流和水温。 4.难点突破:鳃的气体交换功能 学生活动:甲、乙、丙、丁4个同学分别代表鳃丝、二氧化碳、氧气、水 水和氧气的位置关系:丙抱住丁的腰 鳃丝和二氧化碳的位置关系:乙抱住甲的腰 当水流经鳃丝时:丙和丁一块移动到甲和乙处,丁越过甲,乙到丁的后面,丙到甲的后面。乙和丙分别汇报气体交换前后的所在位置。 通过学生形象生动的演示,学生轻松理解鳃内的气体交换为:水中的氧到达鳃丝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鳃丝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到达水中。 三.学生理解鱼儿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生成板书﹚
本活动的达成目标:
能的描述。 [整合拓展] 一. 教师指导学生以鲫鱼为代表动物,结合所学的其它鱼类,归纳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
提示:1.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归纳 ⑴.生活环境 ⑵.呼吸器官 ⑶.体表特点 ⑷.运动器官 ⑸.体温特点 2.泥鳅和带鱼没有鳞片 二.为了加深对鱼类主要特征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创意画。 提示:体现鱼类的各个主要特征
本活动的达成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2.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其爱玩的天性相结合,轻松愉悦地掌握鱼的主要特征。 [课堂小结] 一.师生互动,共同交流:鱼儿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鱼类的主要特征。 二. 学以致用:鉴别桃花鱼、海马是不是鱼。 [快乐达标] 我是鱼儿点点,别人对我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有如下说法: 用鳃呼吸;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用鳍游泳; 体表鳞片外有黏液等等,请指出其中不对的地方。 我和同伴的口和鳃盖后缘不停的互相交替张开和关闭, 这是在进行什么生理活动? 我在黑暗的水体中能轻松躲开礁石,完成长途旅行,主要是靠 身体上 的作用。 在阴雨天,我和同伴就会浮出水面,不断向外探头张口,你知道 为什么吗?
学生扮演点点,向其同学提出以上问题。 本活动的达成目标: 1.由死板的题目转变成小故事,继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培养学生的组间竞争意识。
[情感教育] 淡水鱼养殖杰作—-混合放养 海洋鱼类养殖---港湾养殖、网箱养殖、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营造人工鱼礁等
人们的乱捕滥捞 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保护鱼类资源的 水污染造成鱼类资源的破坏 情怀 [课堂延伸] • 书写一则关于保护水资源的倡导词 |
红字部分是本节课 学生的活动主线。
教师在教室内巡视、 指导。
小组成员按既定的任务展示探究结果,并 生成板书。
追问:从鳃孔流出的水中,气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成探究作业:鳃呼吸时,水中的氧到达鳃丝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鳃丝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到达水中,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 气体交换呢?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创意画,其他同学在纸上自由创意,然后根据画再加深对鱼类主要特征的理解。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轻松愉悦,编排小品、活鱼的自主探究、肢体语言、活动展示、创意画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
巧妙轻松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完成模拟活动,轻松完成对侧线的描述和说明;学生通过表演展示活动,对鳃丝、二氧化碳、氧气、水的位置关系做了形象说明,巧妙完成对鲫鱼鳃的气体交换功能的描述。
顺利达到既定目标,有效进行了情感教育,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等。
结合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采用“引导探索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科学探究,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如果插播混合放养或海水养殖的视频,效果会更好。
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节 鱼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上册<a href="/sw/tb_c769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六节 鱼类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流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节 鱼类教案: 这是一份冀少版七年级上册<a href="/sw/tb_c769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六节 鱼类教案</a>,共4页。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节 鱼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a href="/sw/tb_c769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六节 鱼类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