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碳 同步测试题(含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0799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2 碳 同步测试题(含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0799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2 碳 同步测试题(含解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0799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三章 走进溶液世界 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试卷 4 次下载
- 4.1 燃烧与灭火 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 4.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试卷 4 次下载
- 4.4 化学燃料 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2021学年4.2 碳优秀复习练习题
展开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B.焚烧垃圾发电
C.焚烧大量秸杆
D.使用可降解塑料
2. 干涸深井底部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是因为( )
A.井底放出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不与氧气反应
C.石灰石受热分解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 上海世博提出“世博会场馆只给节能开绿灯”,广州市提出“绿色亚运”.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A.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
D.化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排放
4. 二氧化碳下列用途,只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5. 通常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是( )
6. 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是因为它①本身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③能溶于水;④密度比空气大;⑤无色无毒.其中正确的是( )
7. 下列关于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
②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
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④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8. 下列关于与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能溶于水,难溶于水
C.可用于光合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
D.会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9. 将四支分别充满下列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10.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成立的是( )
A.石墨有滑腻感,可用作电极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食品保鲜剂
C.焦炭有还原性,可用作吸附剂
D.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切割玻璃
11. “促进低碳经济”,警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12. 证明一瓶由地窖中取出的气体含有较高浓度的,最佳的方法是( )
13.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中毒
C.和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都具有可燃性
D.大气中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4. 下列有关和的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A.组成: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但比多一个氧元素
B.性质:都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可用于冶炼金属、作燃料
D.危害:有毒,会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与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和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易溶于水,难溶于水
C.可用于光合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
D.会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6. 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是( )
A.
B.
C.
D.
17.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和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能溶于水,难溶于水
C.可用于光合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
D.会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年初春,全国各地煤气中毒事件频繁发生.为保证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北京市开展了预防煤气中毒的集中宣传检查行动.请回答问题:
(1)煤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煤气中毒的原理是________;
(3)据民警调查,居民发生煤气中毒多数是由于使用了“土暖气”(即在室内用煤炉取暖).在使用煤炉取暖时,为避免煤气中毒,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
19. 请用相关内容的序号填空:
.冰箱去味剂 .切割玻璃 .干电池电极 .做燃料 .冶炼金属 .制油墨
(1)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________ (2)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来________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可用来作________ (4)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________。
20. 因为木炭具有________ 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 (10分)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请你在上下两个方框中填上适当的物质名称: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碳粉与氧化铜粉末干燥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中通常氧化铜和碳粉的质量比为时实验效果更好,使碳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
(3)标志着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小红按氧化铜和碳粉的质量比的比例混合后,给混合物加热,始终没有得到铜,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种)________.
23. 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图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为价,为价,由和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实验室若选用图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则需要改正的一点是________.
请你写出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用制取的二氧化碳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中溶液变________色.
②实脸中加热之后•洛液又变为________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
(6)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4.2 碳 同步测试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C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解析】
“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焚烧垃圾发电,既减少了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资源,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焚烧大量秸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理念.
、使用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故选:.
2.
【答案】
D
【考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解答】
解:、井底不可能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是正确的但不属题目的答案;
、石灰石受热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但不是此题的答案;
、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在干涸的井底难于扩散,越积越多所以浓度变大.
故选
3.
【答案】
C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解析】
以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会加重环境污染,而化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排放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节能环保.故选项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有利于节能环保.故选项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会加重环境污染.故选项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化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排放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选项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故选.
4.
【答案】
C
【考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
物理性质是发生物理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区分以上四种物质就要看它们是什么变化.
【解答】
解: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特性.是化学变化.
制化肥是利用二氧化碳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新物质的特性;是化学变化.
制干冰是:温度高于时,雪花状的固体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物理变化.
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制造并贮存有机物,对地球又有保温作用.这都是化学变化.
故选
5.
【答案】
A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二氧化碳、氧气、甲烷、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正确.
、氧气能支持燃烧,故选项错误.
、甲烷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故选:.
6.
【答案】
D
【考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
二氧化碳是一种能用来灭火的气体,二氧化碳的灭火用途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也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很关键.
【解答】
解: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所以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
故选.
7.
【答案】
C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①根据是一种无色无毒的气体分析;
②根据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分析;
③根据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分析;
④根据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分析.
【解答】
解:①是一种无色无毒的气体,该说法不正确;
②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属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该说法不正确;
③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该说法正确;
④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说法正确.
8.
【答案】
C
【考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
、根据分子中的原子构成考虑;
、根据它们的溶解性考虑;
、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
、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考虑.
【解答】
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说法正确;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体积水溶解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说法正确;
、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说法错误;
、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说法正确.
故选:.
9.
【答案】
C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强,溶解在水中的就越多,试管内水位上升的就越高.
【解答】
解:氢气、氮气不溶于水,一氧化碳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溶解能力比氢气、氮气、一氧化碳的溶解能力强,拔开塞子后,试管内水位上升的最高.
答案:
10.
【答案】
B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解:、石墨具有导电性,能用作电极,错误;
、干冰升华能吸热,可以用作食品的保鲜剂,正确;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错误;
、金刚石硬度大,可以用于切割玻璃,错误;
故选.
11.
【答案】
A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这就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
【解答】
解:、,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等,因此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故正确;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故错误;
、,是最清洁、无污染的能源,故错误;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故错误.
故选.
12.
【答案】
D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分析.
【解答】
解:通常条件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因此不行;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们要证明一瓶由地窖中取出的气体含有较高浓度的,可加入澄清石灰水;
故选.
13.
【答案】
D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危害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判断即可.
、根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析.
【解答】
解:、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错误;
、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钙反应,不能防止煤气中毒,错误;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大气中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故选
14.
【答案】
C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
、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和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但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错误.
、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没有毒性,会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B,D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
、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进行分析;
、根据它们的溶解性进行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
解:、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二氧化碳不能,故错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体积水溶解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正确;
、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错误;
、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正确.
故选:.
16.
【答案】
A,B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碱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各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各组物质间能按转化关系图完全物质间转化的一组;通过列出具体的反应,可以使分析和判断变得直观、简单.
【解答】
解:、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可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故选项正确.
、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故选项正确.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无法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故选项错误.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溶液,虽然氢氧化钠与稀硝酸也能一步反应转化为硝酸钠,但是硝酸钠与其它物质结合没有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生成氯化钠,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17.
【答案】
A,B,D
【考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
、根据分子中的原子构成考虑;
、根据它们的溶解性考虑;
、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
、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考
【解答】
解: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说法正确;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体积水溶解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说法正确;
、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说法错误;
、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说法正确.
答案: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1)一氧化碳;
(2)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缺氧;
(3)给煤炉装上烟囱,或保持室内通风,或把煤炉搬到室外等(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考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和煤气中毒的预防,解答时要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生活常识进行仔细分析再回答,一氧化碳俗称煤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体现在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解答】
解:(1)煤气中毒就是指一氧化碳中毒,因此一氧化碳俗称煤气;
(2)组成煤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若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用燃煤取暖,若通风不畅则煤发生不充分燃烧.常会使人中毒,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体现在它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因缺氧而死亡;
(3)预防煤气中毒的原理是采用室内通风透气,即把一氧化碳排出室外,或者把外界的新鲜空气引进室内.
19.
【答案】
,
,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首先了解题目提供的物质和后面的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金刚石硬度大所以可用于切割玻璃、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于作干电池电极、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油墨、碳燃烧时放热可用于作燃料进行解答。
【解答】
金刚石硬度大所以可用于切割玻璃;
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于作干电池电极;(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油墨;(2)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油墨;
20.
【答案】
疏松多孔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木炭具有吸附性是因为其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解答】
解: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故填:疏松多孔.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氧气;二氧化碳.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解析】
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人、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需要氧气解答.
【解答】
解:因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人、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需要氧气.上面的方空中应填氧气,下面的应填二氧化碳.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
使碳和氧化铜充分接触,有利于促进反应的进行,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
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没达到反应的温度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根据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解答;根据物质间反应的质量关系分析解答,根据实验的生成物和现象解答.
【解答】
解:(1)碳和氧化铜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2)充分混合可以使碳和氧化铜充分接触,有利于促进反应的进行;
;
氧化铜和碳粉的质量比,使碳过量能在实验结束时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
(3)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给混合物加热,始终没有得到铜,可能是没有达到碳和氧化铜反应的温度,
23.
【答案】
,不活泼
金刚石,石墨,
改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红,紫,
(6)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
答:需要碳酸钙.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1)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回答,根据碳化学性质分析回答;
(2)根据常见的碳单质的结构分析回答,金刚石的碳原子的排列是空间网状结构,石墨的碳原子的排列是层状结构,的碳原子的排列是由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
(3)根据化合价原则,由化合价会写出化学式;
(4)根据装置图找出错误,结合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
(5)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2)由碳单质的结构可知,图②的碳原子的排列是空间网状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单质的名称是金刚石;图③表示的是石墨的原子排列结构;④表示的是的原子排列结构,
(3)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为价,为价,由和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需要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①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6)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
答:需要碳酸钙.A.灭火
B.制化肥
C.制干冰
D.温室肥料
A.
B.
C.
D.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④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A.
B.
C.
D.
A.
B.
C.
D.
A.观颜色
B.闻气味
C.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澄清石灰水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燃料及其燃烧4.2 碳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a href="/hx/tb_c15579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 燃料及其燃烧4.2 碳精品同步测试题</a>,文件包含42碳及二氧化碳-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同步讲与练沪教版·上海原卷版docx、42碳及二氧化碳-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同步讲与练沪教版·上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4.2 碳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4.2 碳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42碳练解析版doc、42碳练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精练,共30页。